“我”在场馆讲故事
“我”在场馆讲故事
历史博物馆、陈列馆等场馆,是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我们辽源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追溯到古代,辽源地区是满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辽东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同时,这里还有多处文化遗址和纪念馆,这些文化遗址和纪念馆展示了我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是我市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辽源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在保护和传承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辽源贡献。
在文化场馆里,讲解员的生动讲述,让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场景“活”了起来,引导参观者追寻历史的印记、穿越时光的隧道、重回历史现场,深切感悟辽源城市发展的前世今生。今天,让我们跟随来自辽源市博物馆、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和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等6名讲解员的脚步,走进场馆、聆听历史——
辽源市博物馆讲解员 吴宪——
“让自己共情 使观者共鸣”
辽源市博物馆坐落于辽源市南部新城,是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考古挖掘、陈列布展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地域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14110平方米,展厅面积5488平方米。馆内设有通史展厅、党史展厅、非遗文化展厅、满族文化展厅、钟表展厅和临展厅。“河之源·城之根”辽源城市发展史展厅(简称:通史展厅)是辽源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讲述了辽源从晚更新世时期一直到近现代的历史发展过程。展厅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远古聚落·文明之源”,讲述了远古时期辽源这片土地的生存环境以及出土文物;第二部分“关隘烽火·郡府之城”,讲述了两汉、西晋、唐、五代十国等时期辽源的历史文脉和出土文物;第三部分“盛京围场·建县西安”,讲述了辽源的建县历史;第四部分“沧桑巨变·现代辽源”,讲述了近代辽源至现代辽源的发展与变迁。
2021年,“90后”的吴宪成为了市博物馆的讲解员。三年的博物馆讲解工作,吴宪感触颇多——“博物馆是一种严肃、庄严的圣地,因为博物馆中所有展品都是经过考古发掘、历史积淀所证实的财宝。大量的历史知识和人类文明足迹都印刻在文物之中,观览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开拓视野、拥抱文化生活的方式,博物馆对文物的陈列,能做到声情并茂、图文共现,并且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展示观看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类文明、民族历史积淀的崇拜感和自豪感。作为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结晶,博物馆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助推器,能够帮助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家国观念还未真正形成的青少年学生树立一种求索的精神品格,并且通过文化展览及介绍,帮助他们建立一种主动探求知识、渴求历史文化真相的精神取向。对于其人生规划和精神归属都有很大的作用。好的讲解员并不是单纯地演讲,而是需要用丰富的知识和生动的表达方式来让参观者更好的了解历史、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在讲述过程中,鼓励听众提问和参与讨论,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故事的兴趣和投入感;要注重情感表达,在讲述故事时,注重表达情感和态度,通过你的语气、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传达展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让听众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连接。总之,在博物馆讲故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创造一个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的讲述体验。通过讲述,观众不仅能了解展品的知识和历史背景,还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和人文精神。”
辽源市博物馆讲解员 闫璐——
“每一次讲解,都是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洗礼”
“从远古时期的石器遗址,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文化,再到近现代时期的西安县城,辽源的历史仿佛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95后”的闫璐,自小就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2021年5月,她如愿成为了辽源市博物馆讲解员。此后的三年里,她珍惜每一次的讲解机会。用心研究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用情去讲述那些被时光遗忘的历史片段。
“从建党初期的艰苦奋斗,到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战,再到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激情和信念的史诗。”每次为参观者讲述那些革命英雄的事迹,让大家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闫璐都倍感荣耀。
“非遗展厅汇聚了辽源地区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琵琶、戏曲、各种手工技艺等……”每次为大家介绍这些非遗项目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时,闫璐都流露出对家乡辽源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在闫璐看来,能作为一名博物馆讲解员,将辽源的历史文化故事生动地讲述给参观者,带领大家走进历史的长河,感受那些被时光雕刻的痕迹,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历史、热爱历史、感受城市文化,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创造未来,是一件幸福而骄傲的事。
在一次讲解过程中,闫璐曾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站在博物馆的一角,目光深邃地凝视着一件古老的文物。当闫璐走到老人身边,准备为他介绍这件文物的历史背景时,老人却轻轻摆手,微笑着对她说,“小姑娘,我想告诉你,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过去,更可以指引我们走向未来。”老人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强烈地敲击着闫璐的心灵。她突然明白,作为博物馆的讲解员,所传递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是一种对过去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憧憬。而每一次的讲解,都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洗礼。
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讲解员 李希盈——
“做讲述伤痛历史的传播者”
“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是一处墓地遗址与现代化展示相结合的近现代历史遗址专题陈列馆。辽源矿工墓墓地遗址现今完好地保存着不同时期及不同内涵的197具完整的死难矿工遗骨及20余具零散的矿工遗骨……”
“身为讲解员,首先要熟练掌握讲解资料,然后就需要做到因人施讲。从学生到公务人员,我们的讲解对象不断变换,而每个人接受讲解的程度不一样,被打动的方式也不同,所以就要在讲解中学会‘因人而异’。虽然每次讲解都要重复着讲解内容,但我并不觉得厌倦,反而我会坚守信念、不断地努力工作,做讲述伤痛历史的传播者。”已经有五年讲解工作经验的李希盈深知历史陈列馆讲解员的工作并不轻松。虽然深感压力,但她却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状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经过不懈努力,如今成为了馆内讲解团队的骨干力量。
“煤城见证的殖民劫难,已成为国人难以忘却的历史隐痛。然而,痛定思痛,浩劫教人警醒、屈辱教人奋发、苦难教人图强。辽源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坚决维护世界正义与和平,反对一切殖民主义行径,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防止二战的历史悲剧重演,让人类远离战争与苦难。”
辽源矿工墓的历史深刻揭露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乃至亚洲人民带来的历史劫难。这里是日本侵华、掠夺我国煤炭资源、残害中国矿工的铁证。历史是不容否认的。李希盈的工作就是将这段历史讲述给国人听,让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讲解员 姜祉竹——
“揭露日寇罪证 让后人铭记屈辱历史”
“辽源矿工墓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反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掠夺矿产资源、残害中国劳工的见证地,也是全国仅存几处保存完备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证之一。它从一个侧面真实记录了东北沦陷的十四年里,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血腥统治、残酷剥削以及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矿工所表现出来的顽强革命意志和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作为一名辽源人,我深深为革命前辈及广大矿工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所震撼……”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讲解员姜祉竹每接待一次参观、进行一次讲解,就会对发生在我们民族的这段苦难历史而痛心一次。但同时,她也深知,通过她的讲解,也会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进行一次深入心灵的警觉之旅。
七年前,姜祉竹刚入职那段时间,每天拿着长达几十页的讲解词夜以继日的背;上班时间背、下班回家的路上背、甚至连洗漱的时候都在对着镜子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经验的积累,她逐渐意识到,一名称职的讲解员并非只是背背讲解词,而是要熟悉每一块展板和文物藏品所呈现的主题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同时更需要拓展相关知识,将更多的历史信息挖掘出来,把最精华和精彩的内容呈现给大众。
姜祉竹说:“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新时代的青年、新时代的讲解员,我必须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好青年表率、立足本职,在自己的岗位中大胆的探索、创新和实践,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如既往地传承革命精神、不忘初心和使命,带领更多的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用我的微薄之力为建设美丽辽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像矿工墓这样的历史展馆,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虽然我们未曾经历那段历史,但通过姜祉竹和她的同事们生动地讲解之后,我们就会明白,是无数革命前辈和矿工们用生命和热血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才有了我们现如今的美好生活。通过参观矿工墓,能够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并且以此作为激励,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与社会理想,从而为中华崛起而奋勇向前。
辽源市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展览馆讲解员 温爽——
“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高级将领乔纳森·温莱特接替麦克阿瑟成为美国驻菲律宾总司令,在弹尽粮绝之后为了士兵的生命,于1942年5月5日向罗斯福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后投降日军。温莱特将军等高级将领为了身后千千万万的士兵无奈投降,换来的却是日本人的肆意殴打、砍杀和活埋。日本人先是把他们从巴丹半岛转运到吕宋岛中部的奥德内尔战俘营,再到马尼拉,之后用商船分散到位于中国台湾的战俘营,向北分散到位于朝鲜半岛的战俘营,再向北分散,最终到达了奉天的战俘营。直至1944年,温莱特和一些盟军高官被秘密转到位于四平的郑家屯和西安(今辽源)县的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一、第二分所。在西安县战俘营度过了他们沦为战俘的最后267天……”今年3月,温爽完成了她在战俘营展览馆的第267次讲解。这个数字刚好与高级战俘们曾被关押在战俘营的天数相同。
2021年,通过招聘考试,温爽成为了辽源市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展览馆的一名讲解员。此后,她认真学习探索讲解要领、不断提升讲解状态、珍惜每一次外派学习机会。
“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历史告诉我们,发动战争的侵略者,必将是历史的失败者!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的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认和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决不答应!正如拿破仑所言,中国是沉睡的狮子,唤醒了这份沉睡,我们将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为强大的力量。”温爽说。
辽源市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讲解员 刘霁漫——
“传达抗战精神 讲好抗战故事”
“曾经的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夹杂着虫子的米饭甚至成为了他们盼望的食物,糊着纸条的窗户,成为了他们仅有的防寒设施。但美菲联军总指挥官、盟军最高将领乔纳森·温莱特,依旧凭着一身傲骨,鼓励自己和他的战友,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挺到战争胜利的那一天。 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24日,盟军高级将领们也终于乘车离开了辽源市高级战俘营。1948年11月,日本甲级战犯们得到了应有的审判,正义也终于战胜了邪恶……”今年1月24日,刘霁漫正式成为了辽源市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的讲解员。从那天起,她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讲解,不断提升讲解水平,用铿锵有力且真挚的声音,讲解出有深度的故事,传达好抗战精神、讲好抗战故事。
入职后,当刘霁漫第一次拿到完完整整的21页讲解词,第一次跟随同事走进战俘营展览馆,她说好像穿越了时空,盟军高级将领以及勤务兵们被日军打骂、虐待,羞辱的一幕幕画面浮现在眼前……纸张很轻,但她却深感沉甸甸,因为这21页纸张上面,记录的是数万盟军战俘的生命轨迹。从二战开始,讲到日军投降,再讲到最终的审判。第一次站在展板前练习讲解的刘霁漫流泪了,她的泪水饱含着心痛与愤怒。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生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超 采写
本版图片由市文旅局 提供
本版策划 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