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区:到基层社区体会干群、邻里之爱

本报记者 于蕾

    听说市文联要组织全市文艺志愿者服务团到北寿社区开展“送书画进社区”活动,一大早,北寿社区的多功能厅里就热闹起来了。“老李,你来得正好,帮我把凳子搬过来。”“把横幅的右上角抬高一点。”“再去拿些纸杯过来”……这不,社区里的热心居民听说搞活动,都来帮着布置会场。
    在北寿社区,你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从各自“小家”走出来的人们,把比邻而居当成缘份,把睦邻意识化为自觉,视社区为家,建立起了友善和谐的邻里关系。
    邻里友善心更近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居住在北寿社区“银河山庄”小区的刘月萍对记者说:“因为我和爱人做买卖,收摊儿晚,时常会把9岁的儿子托付给对门儿的王大姐。王大姐是个退休教师,人特别好,不仅让孩子在她家里吃饭,还帮忙辅导孩子功课,我们能摊上这样的好邻居,真是福气。”
    如今,穿梭在高楼林立的小区里,不少居民都有这样的感觉:不缺吃,不缺穿,就缺邻里好感情。
    东吉社区居民赵亚楠老伴儿去世多年,孩子在外地工作,她一个人的生活孤单而寂寞。就在这时,她的邻居也是这个社区的一个网格员徐晓冬走进了她的生活。徐晓冬平时不仅帮助老人买米买菜,还经常陪老人散步散心,这样一照顾就是5年,不认识的人都以为徐晓冬是赵亚楠的女儿,因为她们常常会从赵亚楠的口中听到“我姑娘晓冬”的亲切称呼。
    傍晚时分,记者漫步在隆基华典小区内,映入眼帘的是住户们三三两两,或坐着闲话家常,或休闲运动,这彼此间热络的场景,让人不禁感叹“和谐邻里”是城市文明的一道美景,展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和市民素质。但同时,和谐的邻里关系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大家都来积极营造和谐氛围,这样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之心。
    党员帮扶情更浓
    “感谢‘任桂梅爱心工作室’的爷爷、奶奶们,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与关爱,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将来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把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这是就读于哈工大的特困学生高欣代表10名受助学生的真情发言。如今爱心工作室已得到100余名爱心人士的积极参与,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北寿社区关工委办公室,记者看到了挂在墙上的一面面锦旗,锦旗背后是一个个感人的帮扶故事,更是党和人民深厚情谊的真实写照。
    一则故事,让爱传递。
    新兴社区居民耿玉良今年68岁,老伴儿残疾,家庭生活困难。社区干部得知他家的情况后,组织社区党员进行帮扶,春天帮着种地,冬天帮着送柴劈柴,耿玉良和老伴儿很感动。耿玉良对记者说:“社区党员把党的关爱送到了我们家,我和老伴虽然生活上有点困难,但这心里却是甜的。”
    住在北寿社区的居民,会收到这样一张小卡片——微心愿卡。这是社区干部为进一步了解社区居民生活、与居民及时沟通所采取的一个贴心小举措,初衷是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和居委会工作人员通过结成“帮扶对子”,竭尽所能地去帮助居民实现他们心中的小愿望,让关爱之心在社区内外传递,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扶贫帮困的活动中来。
    密织网格一家亲
    “在我看来,网格员就是一名邻里服务员,只要时刻保持服务信号畅通,就能及时帮助居民化解矛盾,协调处理好各种问题。”社区网格员刘平对记者说。
    有这样一件事:一天傍晚,银河花园一期的一户人家突然起火,当时家中没人,由于报警及时火势得到了控制,社区网格员丁玉玲和另外4名网格员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出事现场,并在事后安慰业主,帮助居民一同收拾房间。
    北寿社区党工委书记郭丹对记者说:“网格员的工作既繁琐又重要,作用发挥好了,就能拉近社区与居民的关系,每个网格员都要学会‘穿针引线’,把自己负责的网格走透、踩扎实了,这样就能架构起社区与居民的互动联系。”
    一件件发生在社区里、百姓身边的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睦邻善举,更看到了社会“大爱”,相信每个人都将这份爱不断传递,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我们的生活也将因此而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