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我们这么干!(上篇)
收心归位开新局
2024,我们这么干!(上篇)
本报记者 王茵 夏景明
春节过后,我市各单位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收心归位,开启龙年奋进征程。2024年要干什么、怎样干?记者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简要梳理。
关键词一:调整结构
优先布局新能源产业。完善落实“绿电+消纳”机制,清单化破解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建设、运营中各类问题,加快辽矿增量配电网建设,全力把“绿电”打造成招商利器、产业引擎。
做优做强新装备产业。加快高新区新能源汽车配套、东辽汽车(模具)、西安区智能装备等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晟源新材料、纳诺精箔、锦程重工等项目稳定达产,支持格致汽车、富奥鑫创、巨晟轻合金等重点企业充分释放产能。
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抓好抗菌纤维纱、液流电池用高性能碳基电极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亿达碳业、华纺静电、诺德高科等创新型企业增量发展,重点打造碳纤维制品产业园,推进秸秆材料技术应用,谋划秸秆制备混合糖、聚乳酸及下游产业发展。
改造提升五个传统产业。推动冶金建材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袜业纺织业数字化品牌化、高精铝产业轻量化、医药健康产业精细化发展。
着力打造两大产业集群。推动袜业纺织和新能源汽车配套分别向300亿级和100亿级目标奋进。
关键词二:培育引擎
突出新文旅引领。统筹环东山区域、北部生态湿地文旅项目开发,加快实施开元酒店、明凯广场、黑金小镇等项目,推动“悦动辽源欢乐荟”等设施升级,集中打造一批3A级乡村旅游景点景区,大力发展赛事游、节庆游、商贸游,办好第五届国际琵琶文化艺术周、辽源传统文化艺术周,开启东辽河溯源寻根之旅。
强化消费促进。积极争取升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提质升级,加快京东现代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她经济”便民生活圈改造升级,打造汽贸小镇特色集市等特色街区、特色商圈,推动特色农产品、纺织袜品等本地产品个性化、体验式消费。
抓好投资拉动。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00个,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带动扩大有效社会投资,重点实施奥迪PPE绿色燃气(一期)、北方袜业园区(三期)等265个500万元以上项目。
关键词三:激发活力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做好热力集团、水务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好厚德食品、格致汽车、启星铝业上市引领工作,抓好农村“三变”改革、农村金融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落细落实民营经济“31条”措施,深化政企协同联动服务会议制度,持续做好企业债务清偿化解工作,努力营造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深化开放合作。主动对接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积极融入远东合作开发,深化同长春、绍兴的对口合作,加强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产业协作,用好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全球吉商大会等平台。
开展招商引资。出台《招商引资指导意见》,综合运用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产能招商、要素招商等招商方式,重点推动启星铝业、格致汽车、松籽生产等企业扩大出口规模,扩大袜业产品对外贸易,继续培育AEO高级认证企业,支持外贸企业利用保税仓开展进口业务。
关键词四:塑造优势
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推荐启星铝业、厚德食品、博大伟业等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低气味PP/麻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等5个科技成果完成项目转化。
深化协同创新。打造铝合金材料及深加工厅地共建科技创新中心、亿达碳业与中南大学液态电池电极研发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组织“校企双走进”活动,集聚域外科技创新资源赋能产业发展。
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助企行动,组建工业、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强化“引育用留”全链条保障,推动生活保障、职称评定等政策直达快享、落地见效。
关键词五:优化环境
优化政务环境。实施“点菜式”放权赋能,做好事中事后监管,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结合政务服务中心新址搬迁,优化便民服务点、便民窗口布局,最大限度减手续、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
优化法治环境。巩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果,积极争创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区);持续推进府院联动机制由个案协调、事后化解向前端治理、源头预防延伸;深入开展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坚决整治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着力解决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问题;完善信用承诺制度,健全信用修复、惩戒缓冲机制。
优化市场环境。严格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严厉查处行政机关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商业银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领域价格违法违规行为。
优化要素环境。设立工业发展产业基金,激励推动产业升级。统筹水电气热保供降本;提升辽矿增量配电网保供能力;新建5G基站450个。落实“链长制+行长制”金融助企机制,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