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情共传递 志愿暖人心
温情共传递 志愿暖人心
——我市志愿服务项目和个人风采展示
12月5日是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本报集中刊发一批近年来我市涌现出的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旨在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在全市营造“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不忘初心学雷锋 爱心义诊护健康
为进一步服务百姓健康、使基层群众更加方便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近年来,市第二人民医院持续开展“不忘初心学雷锋、爱心义诊护健康”志愿服务活动,并结合实际情况及基层需要,派出肿瘤科、微创介入科、神经内科、外科、安宁疗护、电诊等相关领域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以及集市、广场等地开展义诊活动。通过现场咨询、诊疗指导、健康资料发放、专家讲座或授课等方式,为百姓免费提供快速血糖检测、测量血压,发放药品,乳腺、甲状腺及腹部超声检查。活动中,为前来义诊的病人精心准备日用品及医院自制老年人健康知识手册,并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健康知识大讲堂,科普常见病及多发病的知识。医务人员根据专业特长分工合作,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义诊的群众,为他们测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详细询问其身体状况,热情解答群众提出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有关注意事项等。到养老院开展义诊时,志愿者们还帮助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并为老人剪指甲,送去精心准备的慰问品。
9月,市第二人民医院在东山体育公园景区持续开展3次义诊活动,累计发放便民手袋1000余份、洗手液1500余个、健康手册2500余册。下一步,市第二人民医院将持续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青年职工把雷锋精神内涵与时代特征、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爱岗敬业、奉献他人、提升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军民联谊创新城 同心协力谱新篇
军民联谊创新城项目由辽源军分区发起,建立于2020年3月,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由现役官兵、文员和基干民兵志愿者组成,现有骨干800余人。
军地联谊同创城。自辽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先后同龙山区新兴社区、福民社区、西宁街道等单位开展“走遍辽源”环境整治活动,出动2000余人次,开展环境整治和社会救助;累计投入96万元,帮助乡村绿化、亮化,扶持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拓宽乡村振兴渠道;出动4100余人次参与疫情防控、常态疫情检测、维护秩序、防疫宣传等50余次,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120余次,以实际行动支援文明城市创建。
军地携手保平安。积极发挥军地桥梁纽带作用和急难任务突击队作用,主动协调驻地部队参与全市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抗疫有我、风雨共担”无偿捐赠活动、山林火灾扑救、联勤武装巡逻以及护林、守卡等应急行动任务;每年会同应急、水利、林业等部门,积极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蓝天救援队民兵志愿者开展常态应急救援活动。三年来,共出动2700余人次,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应有贡献。
军地共育新风尚。以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七进”活动为载体,先后同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教育局等单位开展“共建国防新生态、共育文明新风尚”活动,设立2所少年军校,援建1所院校图书室,为全市80余所院校发放全军十大英模挂像;在各县(区)创建“八一文明示范街”,在2个村新建国防教育广场;组建师团干部“讲师团”,开展“讲四史、讲文明,讲国防、讲法纪”活动,组织20余次国防教育图片展、30余次专题讲座,广大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不断增强,国防教育“七进”活动常态长效落实的做法被《国防教育》杂志刊发。
优秀志愿服务人员
董文元:传递爱心 真诚服务
董文元,市爱心传递志愿者协会会长。她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后,就积极投身在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当中,服务于民、奉献社会,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把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大爱无疆的价值观传递给服务对象和身边的每一个人,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有一次,董文元来到西安区社会福利院看望老人,当时那里的条件不好,100多名孤寡老人大多都是智障人,生活不能自理,敬老院人手又不够,好多老人的身上、房间都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董文元顾不得这些,手脚麻利地帮老人打扫房间、整理被褥,与老人们聊天,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不怕脏、不嫌弃,她的行为感动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
作为一名应急救护培训师,她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义务给企业工人、在校学生、志愿者等进行应急救护培训100余场。在为龙山实验小学师生讲解应急避险、火灾避险逃生等知识时,由于长时间讲解,她的咽炎犯了,嗓子疼痛、声音沙哑,但仍然坚持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及放映动漫等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掌握避险逃生知识。她多次深入社区、企事业单位进行防灾减灾救灾宣传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走街串巷发放家庭防火手册,帮助居民排查安全隐患。9月,董文元带领协会志愿者积极参加全市文明夜市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市民义务剪发,得到群众的点赞和好评。
董文元自2009年加入爱心传递志愿者协会以来,积极组织带领协会志愿者在教育帮扶、敬老助老、应急救护、关爱孤儿与农民工子女、危急救助等多个领域开展公益活动,累计在乡(镇)、社区开展各类公益活动656次,走访考察590余次,帮扶残困家庭615户,定期慰问社会福利院老人10000余人次,个人捐款10000余元。
王金笛:履职尽责 勇往直前
王金笛在灭火救援中不顾生死、冲锋在前,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总能挺身而出。入警23年来参加灭火救援战斗1500余次,抢救被困人员160余人,抢救财产1200余万元。尤其是在2019年“利奇马”台风席卷辽源时,东辽县泉太镇大顶村发生洪水,时任东辽中队指导员的王金笛在接到调度命令后,迅速带领队伍集结,设置前置备勤点,冒雨在一线带队。经过5个小时的奋力营救,累计排查受灾房屋52户,营救被困遇险群众6人,转移疏散群众260人,并成功说服5户不愿转移群众。在指挥救援过程中,他不怕牺牲、勇于冲锋,充分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精神,顺利完成了人员疏散和救援任务。灾情过后,王金笛挨家挨户走访受灾家庭,为受灾家庭送去必要的物资和温暖,帮助受灾群众顺利从灾后阴霾中走出来。
作为一名基层政工干部、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王金笛坚持把关心关爱受难群众放在心上。疫情期间,营区实施封闭管理,导致消防救援人员家庭出现困难。王金笛听到消息后,冒着大雪前往消防员家中,为家属送上新鲜的水果、蔬菜及防疫物资。每逢过年过节,他都自掏腰包为辖区内的几户孤寡老人和困难户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温暖。多年来,累计花费1万余元购买物资、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王亚东:扶危救困 无私奉献
王亚东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个体工商户,他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诚信友善。在日常生活中,他爱家庭、孝父母、团结邻里,并积极主动参加志愿服务,帮助困难农民。
王亚东退伍后便加入了东丰县南屯基张家大院农民文化志愿者协会,是志愿者团队的主要力量。多年来,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志愿者团队开展敬老院慰问“七一”贫困老党员、“情系学子”帮助困难小学生等志愿服务活动。脱贫攻坚时期,他主动捐款捐物,连续三年春节期间慰问因病致贫困难户。
王亚东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在农村,农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南屯基镇张家大院农民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有王亚东的参与给队伍增添了活力,也起到了引领作用,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志愿服务队伍。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的像王亚东这样的志愿者参与,致富不忘乡亲。王亚东常说:自从参加志愿服务后,觉得非常有意义。今后要努力去做更多的志愿服务,帮助更多的人。
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任桂梅爱心工作室:点滴善行筑人间大爱
任桂梅爱心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现有300名志愿者,已收到爱心捐款90多万元,资助的115名贫困学生中已有58人大学毕业,还为三户贫困居民解决了两室一厅的供热楼住房;为贫困学生家庭常年提供米面油和其他生活用品,免去了学生的后顾之忧。
在肯德基成立“爱心家园”志愿服务项目,寒暑假期间招收贫困大学生勤工俭学;在眼镜店成立“阳光驿站”,免费为贫困学生检查视力、免费配眼镜,而且跟踪服务随时更换;与移动公司签署长期联合帮扶协议书,移动公司常年为爱心工作室帮扶的贫困家庭提供米、面、油和其他物资上的帮助;联系政协委员为贫困学生提供帮助。这些年来,在志愿者的努力下,任桂梅爱心工作室收到来自多方的赞助,解决了很多贫困学生和家庭的实际困难。
正读高三的贫困学生小杜曾三次辍学。任桂梅爱心工作室都及时提供帮助,几次走进小杜家,先后为其筹款9000元,让小杜重返校园。在市第五中学读高三的单亲家庭学生袁同学因父亲去世,和奶奶相依为命靠低保生活,曾想要辍学打工赚钱养活奶奶。在了解情况后,爱心工作室人员及时到她家给予现金支持,为她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并帮助她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最终袁同学重新走进学校大门。在北华大学读大四的学生张同学因家里遭遇变故,对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张同学便想休学。爱心工作室人员知道后马上采取帮扶行动,筹款筹物及时帮助张同学返回大学完成学业。在该工作室帮扶对象中,这些案例比比皆是,都是通过实际行动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任桂梅爱心工作室自成立的11年里,风雨无阻,用无私的爱照亮弱势群体,尤其是贫困学子和失足少年前行的道路,以点滴善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感染着每一位辽源人。今后,他们将在助人为乐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市爱心传递志愿者协会:汇聚温暖善意 做好志愿服务
市爱心传递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9年。14年来,协会以解决群众困难为出发点,坚持务实的原则,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扎实做好各项志愿服务工作。通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广泛参与,在敬老扶贫、助残解困、关爱农民工子女、资助孤儿和贫困学生、危急救助、赈灾募捐、慰问伤残军人、烈属、无偿献血等众多领域开展爱心公益活动。
广泛开展扶贫济困、帮老助残公益活动,用爱心托起学生“求学梦”。对农民工子女、孤儿、残困家庭学生、特教学生进行长期帮扶教育。目前,已帮扶贫困学生324名,发放助学款220万余元、爱心营养餐53万余元。深入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截至目前,累计服务15所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看望残困老人达万余人次,捐助资金40余万元。
积极倡导奉献精神、汇聚志愿服务力量,广泛发动青年志愿者参与全市的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全市“文明夜市”志愿服务大集活动,为200余人提供公益理发服务。抓住各种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会员开展爱心公益活动。累计在乡(镇)、社区开展各类公益活动656次,走访考察590余次,支出善款320余万元,捐赠各类物品55465件,帮扶残困家庭615户,定期慰问社会福利院老人10000余人次。组织无偿献血230余人次,累计献血13万多毫升。
宣传志愿服务,展现志愿风采。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传播青春正能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制作快手、抖音小视频,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本版稿件、图片由 市委宣传部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