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国之大者 书写振兴新篇

心系国之大者 书写振兴新篇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吉林实践
《吉林日报》记者 赵广欣 杨悦


    夜幕中的长春,在切换冬日模式后颇显寒凉,但雨雪交加之后,却分明有热流在涌动。
    这热流不仅仅在省城,吉林、四平、辽源……全省各地,它奔涌激荡,在白山松水间掀起一股催人奋进的热潮。
    一季度GPD增速领跑全国,爆款产品、景点、美食吸引暑期人气,超级黄金周多项指标屡创新高,丰收季的农民们个个笑意盈盈……当时间的指针来到11月,一夜银装的吉林大地持续今年以来昂扬的发展势头,覆盖全类型的冰雪旅游正待八方来客。
    2015年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来到吉林,赋予吉林“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的重大责任使命。
    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再次为吉林领航掌舵、把脉定向、打气鼓劲。
    咬定目标,敢闯敢干。遵循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广袤的吉林大地处处涌动着火热的干事创业激情,锐意进取的新吉林回荡着蓬勃发展的律动。


    体现吉林使命担当——
    “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成破题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
    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推动区域发展变化的动能,吉林在思考中前行,在前行中思考。
    谋划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体现吉林的使命担当,我省提出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并成为吉林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破题之道。
    冬日的长春,国际汽车城核心区各类工厂内,机械手臂日夜挥动,载着零部件的“中欧班列”驶向欧洲腹地……
    今年以来,长春市扛起“一主”担当,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稳步推进、亮点纷呈,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愈显突出。
    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文旅消费……要说长春的优势产业,这两年可是不少。但作为著名的“汽车城”,汽车产业仍然当仁不让。
    年初以来,我省启动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推动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和众多新能源汽车重点配套项目落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本地配套率。
    包括长春市在内,在“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上,以汽车产业为龙头,一汽红旗、解放等品牌持续领航,产业链、供应链逐步完善。
    同样势头强劲的还有剑指“万亿级”、唱响“四季歌”的吉林旅游产业。
    就在前不久,瑞雪翩翩而至,预示着全新雪季越来越近。
    雪落生金,鸣枪起跑。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规模进一步扩大;万科松花湖度假区进行全新的升级改造;在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内,新雪季增加了世界雪屋探索之旅、踏雪徒步、雪合战、热气球等新兴玩雪方式……
    作为国内冰雪旅游“头部”省份之一,建设全国旅游强省、中国冰雪经济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吉林目标明确。
    今年以来,全省旅游市场热度一浪高过一浪。强劲势头背后,是“一主六双”的精妙布局。
    其中的“双线”和“双通道”中,环线将各地资源整合、产品开发方向明确,多个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集束显现;通道促进我省与东北亚区域相连通,与环渤海、京津冀对接,推动吉林全面融入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让集群产业形成“廊”“线”,让相关功能形成“道”“带”,让资源开发形成“基地”,让主要区域“协同”发展。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我省不断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寻求突破。


    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坚决担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召开的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
    不久前的秋收时节,广袤田野一片金黄,饱满的稻穗“笑”弯“腰肢”,澄黄的玉米颗粒饱满,丰收的喜悦从田间蔓延至老乡们的心间。
    据农情调度和专家多点位测产,预测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在850亿斤左右。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在种粮这件事上,吉林始终自我加压——
    人均粮食占有量、商品率、调出量多年保持全国前列;
    粮食播种面积实现“十九连增”;
    连续两年粮食产量超过800亿斤;
    以占全国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5.92%的粮食产量。
    与金黄遍野的丰收场景相映衬,抬头即见“吉林蓝”的日子也越来越多。
    《202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晒出了我省生态环境质量的“绿色成绩单”——
    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居全国第9位;水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省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1.8%;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安全有效维护,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圆满完成。
    亮眼的成绩单凸显出吉林绿色发展的“含金量”。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能源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
    锚定“风”“光”新赛道,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吉林乘势而上,大力发展新能源。
    驱车驰骋在我省西部白城、松原等地,不时可见风电场与光伏发电站咫尺相望,如同一幅“风”“光”画卷,壮丽舒展。
    2021年10月,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全面启动,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升到战略层面。通过打造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牢牢把握能源安全的主动权,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一条新能源产业链条随之集聚,带动了百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发展。中国中车集团、三一集团、华能、大唐等行业龙头企业陆续进驻,风力发电主机、叶片、塔筒、机舱罩等实现本地化生产,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也已成为我省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汇聚可持续振兴新动能——
    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包括我省在内,东北老工业基地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近年来,我省力争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火箭腾空、高铁飞驰、碳纤成型……战略新兴产业,吉林的“硬实力”不容小觑。
    集出众的越野能力、一流的脱困能力和超强环境适应性于一身,3月份,一汽解放正式推出旗下首款高端越野房车产品——解放·雪鹰。在长春汽博会、东北亚博览会、一汽建厂70周年系列活动中,吸引了大量关注。
    它的问世,代表了“一汽血统”首次进军房车市场。
    不断带来喜讯的还有我们的“吉林一号”。
    从一箭4星到一箭41星,从单星重量400多公斤到20多公斤,作为中国商业航天开创者和领跑者,长光卫星完成“1箭41星”发射和组网任务,将吉林一号组网卫星数量大幅提升至108颗,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被称为“黑色黄金”的碳纤维这几年的市场热度也颇为高涨。它的强度相当于钢的7—10倍,但密度仅为钢的1/4,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重要领域。
    今年,吉林化纤首创的25K、35K、50K大丝束碳纤维全面投放市场,为推进我省碳纤维产业做大做强迈出了关键一步。
    我省也在今年审时度势地组建成立了吉林省碳纤维产业联盟,全力推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碳纤维已经成为吉林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杭州亚运会,除了体育赛事,中车长客打造的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也颇具看点:设计时速350公里,定员578人,全车应用轻量化车体和整体节能技术,车头采用“鹰隼”仿生学设计,可大幅降低空气阻力,预计节约能耗10%。
    复兴号动车组整体设计以及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等核心技术实现自主研发;应用大数据、5G通信、北斗卫星定位等前沿技术的新一代智能城际动车组运营……中车长客引领吉林装备制造业勇攀高峰。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吉林最鲜明的主题、最激扬的旋律。这片热土上的人民,正以更加充沛的力量全力奔跑,奋勇前行。
    (转自《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