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实体经济 夯实辽源全面振兴基础

做强实体经济 夯实辽源全面振兴基础
——论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实体经济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立足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做出部署: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推动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厚植发展优势。辽源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好、门类全。紧盯新能源汽车、纺织袜业、农产品加工、高精铝加工、医药健康等基础好、成长性强,且具有辽源特色的产业,全面实施建群强链工程。全会这一战略的提出高屋建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全会还强调,要系统梳理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抓配套项目延伸产业链上下游,抓园区项目牵引大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启动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打造国际数智袜都、中国北方蛋谷、全省化药创新基地和新能源、轨道客车配套产业“双基地”。这些极具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对于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具有极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做强,强化基础支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是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两篇大文章,做好这两篇文章,全会强调,要瞄准“六新产业”发展方向,加强与吉大、中科院系统、北京化工大学等33个大院大校大所创新合作,共建一批研发平台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和创新产业化项目,提升启星铝业、格致汽车等重点企业创新发展水平。这些工作的细化实化,有利于发挥好装备制造业规模大、覆盖广、带动作用强的优势,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强链补链延链。全会还强调,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前瞻布局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些都是强化基础支撑,使实体经济基础更实、底盘更稳的重要手段。
    推动零碳产业增量提效,做活生态文章。把握全球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大势,全会要求,依托西安绿电产业园,加快辽矿配售光伏发电、风电等项目建设,探索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落实“绿电+消纳”机制,把零碳打造成辽源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竞争优势。这些既是我市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手段,也是全面深入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必须以此为方向,全力以赴进行探索和尝试。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创新,打造新增长极。以建设新型文旅消费集聚区为目标,以承办二十届省运会为载体,全会强调,要围绕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让旅游与城市经济、绿水青山、特色村屯、冰雪资源联动,与文化、体育、消费融合,丰富沉浸式演艺、体验式消费等创新产品,更多培育特色体育赛事品牌,打造区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这些工作的落实,旨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让我市实体经济收获更强动能、迎来更多新的增长点。
    加快辽源全面振兴步伐,必须脚踏实地、坚守实业,实体经济根深叶茂,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