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我们“被”高科技

    数码相机、智能手机、MP3随身听、平板电脑等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普及,网上订火车票、网上预约、网上银行等现代网络服务的发展,银联pos机、银行自助提款机、电费自助缴费机等自助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说,高科技新产品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电子产品无处不在。然而,高科技产品的普及却又与一部分人的个人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就像一个硬币,有它正的一面,也有它反着的一面。诚然,高科技的确给我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捷和欢乐。与此同时,高科技也给低收入、低学历、高年龄人群带来了生活中的诸多困扰……

    “高科技”产品,困扰了谁?
    本报记者  赵 强
    家住龙山北路66岁的孙晓琴喜欢听音乐,她的女儿特意选购了一款时尚的纯音MP3,为了让老人外出晨练的时候用。已经结婚的女儿,每隔一个星期会回家来看望一次老人,但女儿发现MP3中的曲子始终还是当初自己在电脑上下载的那几首老歌。一问才知道,家里的电脑成了摆设,即使开着电脑也不会用,就更别说更新MP3上的音乐了。后来,孙晓琴出门锻炼时,也就索性不随身携带着那款轻巧又时尚的MP3了,反而老拿着那台老式又笨拙的收音机。“MP3太小了,按键也小,屏幕也小也不知道咋用,还是喜欢这老旧的收音机好摆弄……”孙晓琴对记者如是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孙晓琴这样因为“玩不转”高科技产品最终选择对其敬而远之的老年不在少数。
    目前,我市的各家银行都有ATM自动取款业务,成为不少市民首选的取款渠道,可很少能看到老年人使用的身影,选择等候排队在柜台办理业务的老人不在少数。5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市区某银行网点,柜台业务等候区有不少人在等候,年近七旬的李景良和他的老伴儿就在其中。
    这些年来,科技发展的太快了,像ATM提款机输入几个数字就直接能存、取款,在网上就能办理转账业务……可这些高科技产品和老年人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其实,要怪只能怪咱岁数大了,眼神不大好使了,手脚也不利索了,学东西也慢了。所以,我一般来银行存、取款,都有用存折的习惯,尽管一排队有时就得花上半小时,那也没办法啊!”李景良对记者无奈地感慨。
    普遍来讲,老年人也会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只不过在经历了一连串的“碰壁”后,老人们也就从最初的好奇和向往变成知难而退。市民王女士对记者说:“我的爸妈现如今70多岁了,两位老人眼花,手脚也不大灵便。所以,对于外观奢华的高科技产品,两位老人并不‘感冒’,他们更青睐于那些操作简单、用起来得心应手的产品。

    自助存、取款机:老年人不愿使用
    本报记者  王 超
    每月20日,我市的银行各营业网点的柜台前都会排起长队,因为这一天是我市企业退休职工领养老金的日子。柜台前人满为患,而隔壁的24小时“自助银行”却显得比较冷清。老人们宁愿在银行柜台前排长队领取养老金,也不愿使用自动存、取款机……
    自从我市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65岁的吴红琴在每个月20日到银行取工资已成了她的习惯。吴红琴说:“不管钱够不够花,我都会习惯性地到银行柜台把退休工资取出来,然后再存到我自己单独开的存折上。银行卡就只有一张小卡片,什么都看不到,多让人心里没底啊。我知道政府不会少给我们钱,也相信养老金到账以后,什么时候来取都能取到,但是第一时间来确认下,我的心里会更踏实。以前我也试着学过使用自助存、取款机,可是不是密码输入错误,就是功能选择不对。年纪大了,眼睛看不太清,万一钱没取出来,工资卡再给我吞里吐不出来那可就糟了。老去麻烦人家我也不好意思,还是老老实实地在柜台上取放心。” 
    眼花看不清数字,听力不好与工作人员交流困难,操作慢怕后面有人说闲话……这些都是造成多数老人不愿意用银行卡的原因。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并不是老年人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只是他们不想因为自己而给别人带来麻烦。如果自动存、取款机上的文字提示能够设置得够大,输入密码的键盘能再大些,屏幕背景灯光再亮一点……他们也许就会渐渐接受这个面世已久的“新事物”了。

    自助挂号:没人陪同有点懵
    本报记者  王 超
    70岁的吴华国从60岁开始每年都到我市的公立医院做一次全面的体检。每次他都自己去医院,挂号后一项一项检查,一天时间,就可以全部查完。2013年,被检查出肝硬化,为了进一步确诊,他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决定到北京大医院再检查检查。可到了北京大医院之后他才发现,北京大医院挂号现在都实行自助化了。
    吴国华说:“我到北京第二天早晨6点半就乘坐第一班公交车到医院了。到了挂号处,我发现排队挂号的人并不多,很快排到我了,但工作人员告诉我一周之内的‘号源’都没有了。我说这排队挂号的人不多,为什么就没有‘号源’了?工作人员告诉我现在很多人都是通过网络预约挂号或是电话预约挂号。挂号成功了再根据具体日期提前到北京。这下我有点懵了,我一个老头儿哪会上网挂号啊,打电话查话费有时都听不清楚那里面说的话,更别说打电话挂号了。回到住宿的宾馆,我和宾馆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他们热心地用电脑帮我在网上成功预约了下一周的号。终于熬到了就诊日期,上午8点到的医院,我以为有了预约挂的号,只要上午到了医院就可以直接看病了,可谁知到了医院,还得根据预约的信息,在自助的挂号机上取号。我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别人操作,一会儿输入预约的信息,一会儿又把银行卡插进去。自己也试了两次,可不是输入超时,就是操作错误。后来我找到了导诊员,大概不到3分钟,从机器里弹出一张小票,导诊员告诉我,有了这小票才能看病。但是她说还要在候诊区听语音叫号等候,让我在等候区坐等。我又等了大概一个半小时终于叫到了我的序号,医生了解了我的情况后,给我做了相关检查,好在最后结果是早期肝硬化并无大碍。当我从医院出来,已经是下午4点钟。现在就连医院挂号都是‘高科技’了,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真的有点‘跟不上’啊!”

    面对高科技,她该如何“下手”?
    本报记者  季式学
    张桂芝今年55岁,是我市某企业的退休员工。提起上网,她一脸无奈;谈及网上购物,她更是连连摇头。
    原来,张桂芝去年退休在家,女儿怕其寂寞,就给她买了台电脑,教她上网。女儿想一来能让她解解闷,又能为她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平日里,女儿总会在老人眼皮底下网上购物,并通过网络帮其挑选、购买服饰,缴纳生活所需的水、电费和话费来“显摆”网络的便捷。这一来二去,也吊足了张桂芝的“胃口”。她看到女儿网上购物、支付的“甜头”,也有了想“上网”尝试的念头。
    可毕竟年岁已高,眼睛花,记性差,接受能力又慢,甭管女儿怎么手把手、“掰饽饽说馅”地教,她总是前一分钟学会,后一分钟准会忘得一干二净,学习了一个月,也摸不到“门路”,整天眼巴巴地对着电脑发呆,却不知从何下手。
    前些日子,女儿去外地出差,家里的缴费只能自己来,这可愁坏了张桂芝。以前电话费,水、电费都是女儿在网上代缴,敲击敲击鼠标、打打字几分钟就搞定。如今,女儿不在家,她又不会摆弄这“高科技”,只能按照老路子,挨个地方逐一跑去缴费,这四处跑下来,着实把老人折腾够呛。
    张桂芝说,周边的老邻居很多人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年纪大了,眼神差,记性不好,反应也慢半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张桂芝说隔壁李姐,好不容易学会了网上购物,可在网上买到的竟是“水货”,面对退货的问题自己又“麻爪”了,只能向孩子求救。现在社会发展变化的太快,处处都用高科技,上网、刷卡的机器……孩子又不在身边指点,我们看到高科技真是“两眼一抹黑”。

    网上购票,请等一等农民工
    本报记者  李 锋
    每当春节临近,对于将要返乡的农民工来说,买票、赶路、挤车,几多艰辛。随着购票方式的多样化,春运的“主力队伍”之一——农民工群体订票却越来越难。
    在实行网上购票和手机购票以前,农民工只要提前几天去火车站售票厅排队基本上能买到回家的火车票。可是,现在情形不同了。实行网上订票和手机订票后,农民工就算早早地去排队买火车票也很难买到了。更让农民工气愤的是,当他们排了很长时间,甚至是一夜的队伍却只得到一句冰冷的“票已经售完”。
    现实中,农民工群体由于对新技术运用的不了解和不能掌握问题,致使电话订票或网络订票与他们“无缘”,在“争分夺秒”竞相购买春运火车票的大潮中,他们很少抢到有座票。
    很多农民工,尤其是40岁以上的,大多不会上网购票或用手机购票。他们面对这种高科技的购票方式显得有些无奈。去年春节,记者曾在火车站看见一群排队购买火车票的农民工。其中一位农民工当听到售票员告知“只有站票,还要不要”的时候,不解的和售票员理论:“今天可是预售期第一天,我昨天晚上就来这里排队的啊!为啥还是没有坐票呢?”后来,这位民工还是无奈地买了一张无座的车票。
    目前,每到春节农民工想买一张火车票还很不容易。小小一张车票,凝聚了农民工一年的辛苦和家人一年的盼望。诚然,随着网络订票、电话订票的出现,购火车票难已经有所缓解。但是,农民工对于高科技的购票方式还不太适应,他们俨然成了高科技购票方式下的“弱势群体”。

    现代科技莫要“抛下”老年人
    本报记者  赵 强
    想给昔日的老友发一条手机短讯问候一下近况如何,苦于手机功能太多、屏幕太小、眼睛又花,还弄不明白手机各个按键;过节了,也想赶一回年轻人的前卫,同远方的儿女上网聊聊天,但又不会敲键盘打字;每月初到银行领取退休金,快捷方便的自动取款机就在眼前,却看不懂操作提示,只能到业务窗口去排长队……现如今,不少老年人在面对高科技产品时“玩不转”,可真伤脑筋儿。有些老人甚至对高科技不敢摸、不敢用,担心弄坏了东西,对科技产品逐渐有了一种恐惧心理。
    记者认为,出现上述老年人未从科技成果中受益的现象,正说明了时下的社会对老年人融入科技领域的需求缺乏必要的重视,这一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关注,不能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却将老年人“抛”在了身后。
    让老年人享用科技成果,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引导、帮助。同时,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三方的通力合作。政府、社会要为老年人学用科技产品创造有利的条件,担负起传授高科技知识的责任,帮助老年人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老年人的子女也应该在给父母选购高科技产品时,耐心细致地向老人们讲解操作方法,及时地和老人沟通使用心得,不要让老人被先进的高科技产品边缘化。
    除了外界的因素,老年人也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进取精神。日常生活中主动、勇敢地多接触一些高科技产品,遇到困难时,要知难而进,要多动一些脑筋,战胜自我。跟上时代,与时俱进,以此开阔自己的视野,进而在科技广阔的海洋中畅游并收获乐趣,这样不也丰富了自己晚年的业余生活了吗?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