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 牢记使命 在新征程上谱写国防动员新篇章
警钟长鸣 牢记使命 在新征程上谱写国防动员新篇章
一、国防准备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人防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今年是国防体制改革落地见效之年,也是深化人防管理体制改革之年。在新的国防动员体制下加快推进人防管理体制改革,既是做好人防军事斗争准备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新时代人防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人防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化人防管理体制改革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分析新时代人防面临的形势任务,锚定长远目标,聚力核心职能,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法规,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人防高质量发展。
深化人防管理体制改革要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人民防空的宗旨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深化人防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把战时管用、平时能用、急时好用作为检验改革的标准,不断优化人防管理体制,着力解决人防建设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防护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深化人防管理体制改革要适应新的国防动员体制。新的国防动员体制是打仗型国防动员,其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建设运用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适应新的国防动员体制深化人防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聚焦人防军事斗争准备,推动人防建设由宽泛分散向聚焦重点转变、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转变。
深化人防管理体制改革要聚焦建立强大巩固的人民防空体系。建设强大巩固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是人防建设的长远目标。深化人防管理体制改革要围绕这个长远目标建队伍、调结构、转方式,加速推进组织指挥体系、人员防护体系、目标防护体系、专业力量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为赢得未来防空袭斗争胜利奠定基础。
深化人防管理体制改革要着眼提升防空袭能力。战时防空是人防的核心职能。深化人防管理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提高防空袭能力,坚持资源向提高防空袭能力倾斜、人才向提高防空袭能力聚集,建好人防队伍,完善方案预案,强化实战化训练,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转自《中国人民防空》
深化人防管理体制改革要准备把握
新时代人防使命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代表时强调,要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使命。深化人防管理体制改革要准确把握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设置机构、优化职能配置、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履行使命任务能力。
准确把握使命任务的核心要义。人防因战而生,随战争准备而发展,其核心使命是做好防空袭准备,应对空袭灾害。深化人防管理体制改革要适应新的国防动员体制,聚焦备战打仗,建好防护体系,完善专业力量,强化宣传教育,搞好训练演练,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准确把握使命任务的内在要求。人防是全民性公益事业,服务社会是应有之义,人防建设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平战结合。深化人防管理体制改革要贯彻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要求,坚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聚力推进人防工程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兼顾人防要求、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在确保战备效益的前提下,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贡献人防力量。
准确把握使命任务的能力需求。使命任务决定能力需求,能力需求牵引建设准备,人防要不断加强能力建设,确保有效完成使命任务。深化人防管理体制改革要着眼履行使命任务能力需求,不断提升组织指挥能力、疏散掩蔽能力、目标防护能力、宣传动员能力、抢险救援能力,为有效应对空袭做好充分准备,给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应有作用。
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要适应新的打仗型国防动员体制,坚持以战领建,加快推进人防军事斗争准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实现人防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踏上新征程,人防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责任更加重大、需求更加多样。我们要紧紧围绕新时代人防使命任务深化改革,在新的国防动员体制下建队伍、转方式、提能力、促发展,不断提升正规化、专业化,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坚决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转自《中国人民防空》
二、历史简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次事变经历了5个多小时的战斗,日军占领了沈阳城。随后的短短4个多月内,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东北同胞成了亡国奴,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煎熬。因此,“九一八”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日。
三、国防知识
1.什么是国防?
答: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我国国防的职能有哪些?
答: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巩固国家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发展进步做出贡献;通过国防工业、国防技术.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使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什么是领土?
答:领土,泛指一国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特定部分,包括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土和上空。我国领土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长达21900公里。
4.什么是领海?
答:领海,是指沿海国主权管辖下的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接的一定范围的海域。从海基线量起12海里的水域是我国的领海,它和陆地领土一样都是我国的领土。从海基线量起24海里邻接邻海的区域为毗连区,在毗连区内,我国可对违反中国法律的行为实施管理。从领海基线量起,向外200海里邻接领海的区域是专属经济区,沿海。
国对这一区域有管辖权。大陆架是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直到大陆边外缘,最多不超过350海里。沿海国对大陆架的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我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已行使主权权利。属于我国主权和管辖的海域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这就是祖国的海洋国土。
5.什么是领空?
答:领空,是指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等的上空,为领土的组成部分,受该国的主权管辖,它国不得侵犯。
6.什么是国防政策?
答: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国防政策,是根据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基础、地理环境、国防关系等情况,对国家武装力量的建设和使用以及与国防有关的其他方面活动制定的准则。我国的国防政策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总政策,其基本思想是: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的防御战略,坚持全民自卫原则;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7.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第一.坚持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下行动。第二.坚持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第三.坚持“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方针。
8.什么是国防教育?
答:是指通过对全体公民进行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利益观以及国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9.国防教育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包括: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和地理、爱国主义思想、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防法制、国防常识、国防科技知识、国防体育等等。
10.国防教育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
答: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11.在当前改革开放形势下,为什么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答:(1)可以提高全民国防观念,激励人们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2)可以振奋民族精神,有效地防止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国际敌对势力的侵略、颠覆和渗透以及“和平演变”的阴谋,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3)可以加深军政.军民之间的感情,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的团结。(4)可以加强国防法制观念,自觉地依法履行兵役义务,保护军事设施。(5)普及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提高保卫祖国的本领。
12.什么是国防观念?
答:国防观念是人们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所采取防务措施的思想观点的统称,是维护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的重要精神因素。
13.为什么要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
答:牢固的国防观念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全国人民必备的素质。它不仅是保卫国家利益的思想基础,而且是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军事上能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能转化为生产力,在总体上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潜力,捍卫和发展国家、民族的利益。因此,增强国防观念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
14.我们党和国家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坚持的方针是什么?
答: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15.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核心内容是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战斗力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位置。
16.我国《国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答: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17.《国防教育法》规定我国国防教育的方针是什么?
答: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18.我国法定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是什么时间?
答: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我国武装力量的任务是什么?
答: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国防教育法》规定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21.《国防教育法》规定国防教育的原则是什么?
答:国防教育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2.《国防教育法》规定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社会的责任是什么?
答:公民都有接受国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3.学校的国防教育是什么教育的基础和实施什么教育的重要内容?
答: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4.《国防动员法》何时颁发施行?
答:2010年7月1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25.《国防教育法》是何时颁布的?
答:2001年4月28日。
26.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何时颁发施行?
答:2011年12月1日。
27.《国防教育法》根据什么制定的?
答: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
28.《国防教育法》规定各地的国防教育由谁领导?
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国防教育工作,驻地军事机关协助和支持。
29.当前我国国防政策优先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答:维护祖国统一。
30.“国防教育”一词,在我国最早是谁提出,在他的哪一篇著作中提出的?
答:孙中山;《建国方略》。
31.国防教育对在全社会国防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什么要求?
答: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2.军事系统在全民国防教育中起什么作用?
答:中央军事委员会协同国务院开展全民国防教育。驻地军事机关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国防教育。
33.在国防教育中社会团体的任务是什么?
答: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国防教育。
四、国防论坛
浅谈国防动员的“四梁八柱”
与一般机关单位不同,国防动员委员会专业办公室分设于军地相关部门,在筹划和推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现象。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有对国防动员大厦的“四梁八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总体上加强各动员领域间的配合协调,才能更好地设计和落实专项领域动员工作,为聚合新时代人民战争伟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国防法、兵役法、国防动员法、人民防空法、国防交通法等相关法规,新时代国防动员准备工作至少包含以下七项内容。
政治动员为首。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而要把蕴藏在民众之中的战争伟力充分凝聚起来,必须首先进行政治动员,也就是把战争的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毛泽东同志指出:“这是一件绝大的事,战争首先要靠它取得胜利”。
当今时代,战争的混合性、超限性特征日益明显。前方与后方的界限越模糊,越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战。应常态化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使广大群众居安思危、提高警惕,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把国家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各行各业紧密团结起来、迅速发动起来,在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中夺取胜利。
武装力量动员为要。尽管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化,但运用武装力量始终是进行战争的主要手段。快速高效的武装力量动员,是夺取战争初期战略主动权和控制战局、争取最后胜利最有力的保证。兵贵神速,在战争进入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时代,武装力量动员的战略价值在时间维度上更加凸显。
一方面,现役力量要尽可能缩短平战转换时间,确保该出手时就出手;另一方面,国防后备力量必须随时处于可动员状态,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为此,应建立现役与预备役一体化动员制度和机制,在装备配发、训练演练和力量布局等关键环节实现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协调联动,形成源源不断、坚强可靠的战争有生力量。
国民经济动员为基。马克思指出:“刺刀尖碰上了尖锐的经济问题,会变得像软绵绵的灯芯一样。”经济力量是战争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国民经济动员在国防动员中的基础地位。随着战争形态、作战方式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平时积蓄的战争能量往往在战时瞬间释放,不仅使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而且对经济支撑力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
从政治经济学层面看,国民经济动员是国家围绕战争的经济需求,对国家资源的再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社会利益主体多层多元时代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更加强调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政策、教育、科技等手段,对战时社会经济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和调节,处理好军需与民用、前方与后方、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确保经济活动能够迅速、持续、高效地适应战争要求。
交通运输动员为衢。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句话生动地体现了交通运输动员对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时至今日,交通运输动员已覆盖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邮政等各个领域。应着眼现代战争在多维立体空间突然发生、快速发展的特点,未雨绸缪做好交通运输动员准备。比如,应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设备设计中同步贯彻国防要求,实现一份投入、双重效益;建立平战结合的交通运输管理机制,将战略投送、战场运输保障充分融入平时交通运输管理,为战时迅速实现平战转化、提高动员效率创造良好条件。
科技装备动员为骨。如果说政治动员是让人凝神聚气,那么科技装备动员就是让人的骨骼更硬更强。信息化战争中,体系对抗成为基本形态。因此,必须重视科技装备动员的广泛性、复合性、联动性,加强对陆、海、空、天、电、网络等各领域机构、人员、设备、物资、成果、信息等要素的统合管理和统筹使用,确保战时形成合力,为战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网络信息动员为脉。现代战争从指挥到行动、从平台到单兵,各类作战要素只有基于网络信息体系,才能有效发挥作用。网络信息动员的目的,就是保障作战神经中枢和战场神经脉络稳定、高效运转,避免出现作战指挥“脑死亡”和作战行动“麻痹症”。平时应扎实做好网络信息动员潜力统计调查,摸清相关行业人员、设备和生产能力底数,建立完善符合实战要求的动员预案,适时组织与军事需求相衔接的实战化演练,重点检验专业力量支前能力、通信网络服务战场能力和组织通信防卫、抢修抢建通信设施能力,确保战场网络信息体系安全、稳定、畅通。
人民防空动员为盾。人民防空动员的目的,是通过启用人防工程等防护设施,对城市和重要经济目标实行必要的防空管制,组织指挥人民群众进行疏散、隐蔽和及时消除空袭后果,以保存战争潜力。从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几场局部战争看,交战双方围绕重要经济目标和城市民生设施的空袭与反空袭斗争空前激烈。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只有寓防于建,才能越建越强,如果只建不防,往往空忙一场。因此,在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同步筑牢“地下长城”、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既是紧迫课题,又是长期任务。
转自《中国国防报》
4月27日,辽源市国防动员办公室正式揭牌。
市国动办组织开展年度训练。
市国动办开展走访包保户活动。
市国动办参加“铸盾2022”城市人民防空联合演练。
本版稿件、图片由 市国动办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