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年轻人 乡村致富带头人

振兴路上年轻人  乡村致富带头人


编前语: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人才支持更是突破口。当有知识、有技术、善经营的新时代青年与广袤的乡村土地相遇,将碰撞出巨大的创新创造火花。他们把乡村当作干事创业的舞台,用自己所学创造未来,活跃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展拳脚,以实际行动振兴乡村。
    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随着越来越多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有热血的新时代“新四有”年轻人加入乡村振兴工作中,他们所带来的人才优势越发明显。现如今,那些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年轻人,已经渐渐成为振兴队伍中的排头兵,带领着乡亲们一起奔向更幸福的未来。




“愿用所学助力家乡共同富裕”
——记横道河镇金谷种植合作社任销售经理 姜喜彬


    “90后”的姜喜彬大学毕业后在长春创办了两家企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他仍一直惦念着家乡。2021年,姜喜彬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在家乡创办了东丰县网红基地和金谷种植合作社电商中心与东丰县残疾人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并出任横道河镇金谷种植合作社销售经理,带领乡亲们克服重重困难,共同打造出东丰大米品牌“康熙鹿苑”,形成了专业的合作社生产团队、销售团队。
    合作社帮助农民销售大米120余万斤,总销售额570余万元。带动农民就业200余人,助力青年农民创业80余人。姜喜彬还引领金谷种植合作社大米参赛展览30余次,合作社大米先后荣获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吉林省放心消费示范企业”,入选辽源首批特色产品优选大会、第一届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中国赛区获得“优胜奖”。同时,姜喜彬还利用农闲时间先后策划举办了“首届农民丰收节”“名优产品线上展销会”“苹果红了、果农笑了网络直播”“双十一购物节”“年货节”等相关活动。在互联网领域宣传家乡美景、带货家乡产品。他带领创作设计的9米长卷农民画“百鹿献党图”荣登中国非遗传承春晚。
    三年来,姜喜彬还先后与县农业农村局、工信局等部门开展工业企业电商公益培训30余场,与县文旅局等部门开展乡村振兴、助农文艺演出20余场,与县两新工委等部门开展公益带货直播30余场,与县残联开展残疾人培训30余场,其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荣获国务院残工委表彰。




“勇担责任 探索幸福”
——记东丰县美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文朋


    2006年,金文朋入职东丰县迎丰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以饼干生产为主的粮食深加工企业,是专业生产经营饼干加工的专业厂家。入职以来,金文朋在工作岗位上持之以恒地学习,忘我工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他带领公司研制开发出了早餐系列、薄饼系列、猴头菇系列,Micn夹心系列、酥格曲奇系列、奶油饼等100多个品种的饼干产品。
    2020年“马卡龙夹心系列”饼干研发成功,迅速占领了市场,销往全国各省市。不仅给公司和客户带来利益,同时还带领50多人脱贫迈向小康生活,带动周边农户多达300户,真正做到了“为民做实事”。同时,也为企业获得了“吉林省名牌”“吉林省著名商标”“AAA级信用企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度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多个荣誉证书。 
    金文朋很热心公益事业,经常组织和推动公司参与各类公益捐助活动。每逢春节,他都会代表公司慰问村里贫困户,向他们送上红包、面粉、油等慰问品。还向东丰县红十字会捐赠物资,获得全县疫情防控工作捐赠物资捐赠证书。




“新时代、新征程,撸起袖子加油干”
——记小四平镇梅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尹子武


    1990年出生的尹子武是一名退伍军人,现任小四平镇梅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东丰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自2018年被推选为梅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全心全意为村民谋福祉。2021年4月份被评为“吉林省最美青年退役军人”,6月份被县委评为“东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10月份被评为“全县优秀村党组织书记”,2022年6月份被评为“吉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7月份被评为“东丰县最美兵支书”,12月被评为“吉林省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百强支部”。
    刚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时,尹子武针对村班子结构不合理、凝聚力不强等问题,迅速在村中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知识青年中物色人选,梅河村两委班子很快就选优配强,并为梅河村的全面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为了畅通与村民的沟通渠道,他在各组成立了“百姓说事点”,制定了梅河村村规民约。为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因地制宜发展金红苹果产业,全村果农发展到127户,果园面积110余公顷,年产量350万斤,产值达到600余万元。创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吸纳农户入社,种植中草药和栽植果树,在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村民也增加了收入,带动就业150余人。公平公正,敢于较真碰硬,针对历史遗留问题,他上门找离退休村干部了解情况,摸排线索,发现问题65个,通过“三资”清理增加村集体收入32.08万元。




“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记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党总支副书记 吕春玲


    作为一名“80后”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吕春玲一直为实现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而努力。她与村班子成员一起深度挖掘朝阳村的农商文旅资源,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大力推动“绿色农业+新型工业+旅游业+培训实训”,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带领全体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共同致富。
    加强组织建设,提高队伍履职能力。同班子成员一道,以身作则,党员干部从“领导者”成为“服务者”,做到“听民忧、解民意、纾民困”,踏踏实实地为百姓服务。打造基层治理新气象。建议建立乡村乡贤通讯录,充分利用乡贤在经验、资源等方面优势,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生动实践,优化村综治中心服务功能,探索设立“流动村民说事点”,拓宽乡村治理新途径,实现矛盾调解率100%、村民“零上访”,养成朝阳村村民依法自治、民主管理的自觉性。
    推动产业发展,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党总支立足党建引领、产业立本、人才兴业的理念,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牵引性工程,积极探索符合实践的多元化发展路径,采取“党委主导、企业分型、产业融合”工作法,创建“党委领航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班子成员思想解放、能力提升。建强创业带富党员队伍,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买卖赚不赚钱,党员先试先行;发展遇到难题,党总支带头化解”。在她和班子成员的积极推动下,村集体经济逐年增加,百姓收入稳步提高。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69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8600元,超过县域内村域收入2.3倍。




打造田园综合体 带领乡亲共致富
——记吉林省一诺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 辛玲


    作为吉林省一诺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自2017年以来,辛玲一直帮助县内贫困户从事农产品的线上推广、宣传、销售、培训等工作。带动县域内贫困户、农户从事生态小笨鸡散养,覆盖东辽县内7个乡(镇)的116户农户。截至目前,实现农户增收100余万元。
    从2018年开始,辛玲先后在东辽县5个贫困村开展网络基础知识辅导15场。其中,12人开始了直播带货,有2人月销售额在1万元以上。
    2020年,她牵头成立吉林省一诺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10户农户从事东北小笨鸡生态养殖。其关联企业辽源市一诺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带动贫困户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总计销售额206.5万元,实现利润31.6万元,周边农户的土鸡存栏也很快发展到5万只。
    2021年,她又免费给一些空巢老人提供适量鸡苗和饲料,帮助他们进行小规模庭院养殖,全程技术跟踪及指导,再由合作社统一通过互联网代售。目前,已经帮助85户空巢老人,户均增收3000元。
    2022年,辛玲与吉林省农科院合作,将东北小笨鸡进行提纯保种。2023年,合作社计划在东辽县域内建立一个东辽红鸡种源场——一个标准化示范基地,目前正在选址中。打造绿色生态养殖+乡村旅游+学生科普基地+田园实景直播基地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云代养”为主要销售模式,客户认养公鸡母鸡,由农场代为管理,客户也可自行管理。母鸡产蛋后,按产量每月通过快递将蛋邮寄给客户,年底公鸡母鸡屠宰包装好发给客户。“云代养”的销售模式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好评和客户的认可,从养殖到销售到物流到售后服务,预计带动就业100人,实现人均年收入增加5万元。




“以黄牛的奋进精神  推动辽源乡村振兴”
——记东辽县祥圆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法人 徐登圆


    徐登圆2016年于长春理工大学毕业后,就职于长春市迪瑞医疗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材料研发工作。一直以来,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农村事业的热爱,让他于2016年底辞职返乡。经过了长达一年多的考察和学习,他在2017年创立了东辽县祥圆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不断努力,公司已经由最开始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养殖场,发展成为年出栏肉牛1000头以上的区域内较大型养殖加工企业。
    作为公司的主要决策人,徐登圆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理念。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在秸秆饲料化处理深加工、蚯蚓养殖、蔬菜种植、有机肥加工等领域也取得不小的成绩。公司在2020年和2021年先后被评选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徐登圆在2022年辽源市百年百杰评选中被授予为“返乡创业先锋”称号。2022年,在全省千万头肉牛养殖政策的春风之下,徐登圆在全省肉牛产业发展协会大学生分会担任会长,带领全省几十位大学生养殖会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为全省肉牛产业协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2022年被评为“全省农业企业创新发展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企业创造了可喜的利润同时,徐登圆并没有忘记周围的父老乡亲。2021年和2022年先后申请市级和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带户1021户,总增收540万元。




初心映照振兴路  奉献人生无限爱
——记大良村驻村第一书记 许占峰


    “多亏了咱们工作队,我才能要回这笔赔偿金。真的太谢谢你们了!”大良村三组的于志军一脸感激之情地对驻村第一书记许占峰说道。原来,于志军在5年前骑电动车与地方车辆发生碰撞,导致其头部着地昏迷二十多天。车祸发生后,于志军的家人与肇事者在西安区法院的调解下签订了和解协议,肇事者同意支付医疗费用并对于志军进行赔偿,但赔偿金到现在都还未给。许占峰得知此事后,多次与西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进行沟通,表明受害人诉求,终于将这笔赔偿金追讨回来。
    到大良村驻村以来,为了大良村的发展振兴,许占峰协调多方资源,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节日走访慰问、志愿服务活动等给予帮助。同时,许占峰还遍访脱贫户、低保户、普通农户,及时了解村社动态以及村民的困难,帮助村民解决生活难题、寻找致富门路。帮助身体不便的村民修缮房屋,为脱贫户秋收清雪修路,帮助村民售卖大米、地瓜等农产品,为独居老人买种子化肥等等……驻村至今,许占峰帮扶农户70多户,落地村庄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3项,开展联建共建志愿服务活动5次,并通过村“乡贤会”,积极引导外地乡土人才回村建企创业,先后有 “奥尚包装印刷” “乡舍民宿”等企业落地生根,辐射带动就业村民30多人,解决了村民家门口就业难题。




身先士卒担重任 履职尽责助振兴
——记西安区灯塔镇太和村书记、合作社法人 孙婷婷


    2019年以来,在区、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孙婷婷同村“两委”干部和全体村民一道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力推动全村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孙婷婷回村任职之初,为切实改变村里穷、致富难、发展慢等客观问题,她通过坐炕头、进地头、聚村头等方式,到各家各户问情况、寻建议、找出路。坚持集体事集体议,通过召开村“两委”会议、村民大会,与村里人一起寻找致富增收之路。最终,大家共同决定以党支部带头组建种植合作社,以“合股联营、村社一体、群众入股”的形式,推动本村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成立灯塔镇太和村泰禾种植合作社。在本村年龄较大的村民中流转土地,其中种植优质苏子、优质糯玉米、优质水稻。为了实现更高利润,孙婷婷联系塑封厂生产塑封糯玉米、塑封优质有机大米、苏子叶咸菜,先后与“花市咸菜”等企业合作,构建新型乡村产业体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婷婷通过网络直播形式找到了买家,实现土地大丰收的同时,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万元,带动40余人务工,每年人均可增收1000元。同时,她组织村“两委”干部认真研究扶农助农政策,积极到上级职能部门和各金融机构求政策、跑资金。通过积极争取,2022年4月,市邮储银行把太和村建立为信用村,为有意向创业的7户村民注入信用贷款60余万元。还为太和村13户养牛专业户申请24个月养殖全贴息贷款5万元。有力的资金扶持力度很大程度地提升了村民扩大养殖规模和周边村民从事养殖的积极性。




热爱“三农”事业  扎根乡村振兴
——记东辽县泉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吴璇


    2022年1月,经市委组织部选派干部服务“五个一线”,吴璇到市委农办工作。工作中,她恪尽职守、担当实干,在协调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方面贡献智慧力量。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青年五四奖章。
    凭着对“三农”的满腔热忱,吴璇在岗位上勤勉务实、精耕细作。她不断探索优化工作机制,设计“三张清单”,建立“三个台账”,为推进各项工作提供有力抓手。积极探索“三治”融合有效路径,参与制定了《乡村治理推广运用创新模式(1.0版)分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大力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三资”管理规范流程、议事协商制、“五星级”党组织创建模式,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牢基础。
    无论是入户调研,还是数据分析、材料撰写,吴璇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她参与起草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讲话、市委一号文件、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等文稿。深入研究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理论内涵,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化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撰写调研报告5份。总结梳理出朝阳村“基层党建+三产融合”、榆林村“文化+旅游”、永治村“生态+产业”等一批乡村发展典型模式。挖掘84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编辑印制了《乡村振兴战略辽源实践Ⅱ》,为基层干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发展模式。




    本版文字稿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咸凯慧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