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念,在灾难中坚定
——东辽县部分受灾乡镇团结一心抗灾自救、全力以赴重建家园走笔
这种坚强的信念,源自市委、市政府的真切关怀。凌镇村一组村民钟福民的家被龙卷风摧残得一片狼藉,市委书记吴兰来到这里边查看情况边对他说,房子没了不要难过,也不要害怕,先把家里的老人、孩子安置好。党委、政府会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重拾生活信心。
坚定了生活、生产信念,不仅能使自己通过双手把灾害降到最低,还能放松心情,摆脱“坐、等、要”的依赖思想,更能给自己赢得一份尊严。
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斗志和坚强信念。自强不息的辽源人民,必将怀着更坚定的信念,在灾难中挺直不屈的脊梁,勇敢地托起新的希望和未来!
为抗灾自救“加油”
8月14日,百年不遇的强风袭击了东辽县凌云乡天利加油站,使加油站损失惨重。但该站不等不靠,立即组织抢修,率先实现了灾后重建,为抗灾自救提供了便利。
据该站经理王永和介绍,8月14日的强风使加油站棚罩全部被掀走,加油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总体损失达10万余元。
灾情发生后,加油站经理王永和立刻意识到不能坐等国家救济,应尽快恢复供油,满足村民在自救过程中对油品的需要。于是,他在灾情发生的8月14日当晚,便联系了远在长春的工程队。8月15日中午,施工队进驻加油站,但因连续的降雨,8月17日才开始正式施工。目前,加油站棚罩及加油设施维修工作已近尾声,有望近日恢复常态业务。
8月20日,记者见到了修葺一新的加油站罩棚。
王永和告诉记者,凌云乡就此处一家加油站。该站维修期间,用油户都要到远在10公里以外的加油站去加油,给村民用油带来了不便,所以,我们尽快恢复供油,也是为抗灾自救出力。
“17小时工作日”
从8月15日开始,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被东辽县农电局凌云供电所延长了两倍还多,直至8月20日记者采访当天,这种工作时限依然没有改变。但该供电所所长李春国却表示:大家都想为灾后重建做点事,苦点儿、累点儿没什么。
8月14日,东辽县凌云乡遭百年不遇风灾袭击,造成6万6千伏铁塔倒塌1座,损毁变压器5台、10千伏高压46基和200多基低压线杆,导致全乡断电。
灾情发生后,凌云供电所全体人员于当晚20时许返回供电所,连夜对影响交通的路旁倒杆及落地变压器进行了清理,确保了救援车辆通行顺畅。
8月15日,前所未有的双倍工作日就此开始。面对强风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村民对用电的渴求,凌云供电所在东辽县农电局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援下,全体职工以忘我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恢复供电工作中。
供电所所长李春国告诉记者,每天6时整,我们就开始工作。中午没有休息时间,谁饿了就吃点,方便面、火腿肠是不变的伙食;晚饭则要到23时以后回到所里吃。由于工作太过辛苦,很多人在正常晚饭时间都忘记了饿。职工刘俊林、曹友福家都住近在咫尺的凌镇,但他们怕回家耽误时间,索性在办公室睡,一时间,会议室桌子成为大家争抢的“床”。
由于抢修及时,8月15日从安恕镇引入线路成功后,当晚就对主要街区恢复了供电;8月17日,凌云乡基本完成了全乡通电。
“危难时刻 社区人来了”
8月14日18时,已下班回家的东辽县白泉镇万兴社区书记赵明生眼见大雨不停,心中便想到了居住在铁北洼地的居民,于是他冒着滂沱大雨走出了家门。
赵明生知道,白泉镇铁北区域因地势低,常受水气。
谁知,大水已将两处通往铁北的路阻断。无奈,赵明生回到了社区。
与赵明生想法一样,看到雨不停地下,居住在铁北6组的该社区副主任王艳宏,嘱咐好家中15岁的女孩不要下炕后,也来到了社区。
赵明生与王艳宏碰面后立刻商量进铁北的办法,并通知所有社区工作人员速到社区待命。
21时许,雨渐渐地小了,100多名从铁北低洼区域跑出来的居民都站在了铁轨路基上,而途径此地的辽源至四平铁路已被淹没在洪水里。赵明生明白,铁北区域的灾情不小。
见此情景,赵明生立刻组织全社区20多名工作人员分组进户排查,他自己则向就近的“重点户”摸去。
此时,铁北社区里的水都已没过了腰部,但大家没有一声怨言。
在被社区列入“重点户”的8家中,庆幸的是,只有3家住人,其中1户还因地势较高没有进水。赵明生马上组织人员对另外两家进行转移。由于水深,水下情况不明,一副担架要七八个人才能抬高、抬稳。
58岁的脑血栓患者段恒忠的老伴告诉记者,没有社区人员去管我们,我和老头子可能都没了。
赵明生向记者介绍说:当我们赶到段恒忠家时,水都没过了炕。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房大山”都是用木头支着。我们刚开始动员转移时,他们还惦念着屋里的东西,就是不想走,是好说歹说才动员出来。
当晚被社区工作人员背着出来,现已回家的“重点户”唐文是个乐观派。虽然患过小儿麻痹,又得过脑血栓的他却非常健谈,他对记者说:我不害怕。因为我坚信有党和政府,也坚信社区干部会管我们,这一点我永远坚信……
雨夜中,她牵挂的是百姓
——记龙山区盛世社区14网格长、党员李庆利
8月14日下午,一场强降雨突袭我市,让正在值班的龙山区盛世社区14网格长李庆利内心惴惴不安,因为在她所管辖的区域有两位不能自理的高龄病人。
时针指向了18时,肆虐两个多小时的暴雨依然没有停歇的迹象。李庆利心里暗暗着急:不能再等了,再等会出事的。想到此,做事麻利的她便披上雨披钻进了茫茫雨中……
龙山区盛世社区14网格位于东辽县境内,主要住户为原电影胶片厂退休职工。因地势低洼等诸多原因,致使原胶片厂1、6、8、9、10号家属楼常受水害困扰。
此时,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平地水深已过膝盖。见情况如此危急,雨中的李庆利顾不得其它,掏出电话,冒着被雷击的危险,把该区域水情向东辽县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而后,径直奔向10号楼。
10号楼住着两位高龄患者,且都住在一层。
今年66岁的王喜祥是血栓患者,由于堵塞部位在脑干,从2000年患病至今没下过床;85岁的刘芳老人,系解放前老干部,一直患病卧床。
然而,8月14日的大雨,却给王喜祥创造了一个奇迹的机会。
王喜祥老伴告诉记者:“当时那个水大呀,我都蒙了,用两床褥子堵在门下都堵不住,水渐渐地淹到了床上。这时,心里明白,可翻身都要靠我的老头子,不知哪来的劲头,蹭地蹦下了床,掉进了水里。我搬又搬不动,这个急呀,就在喊人的功夫,李庆利来了。她先是帮着把我老头子扶上了床,后又跟楼上说好,并张罗人,把我老头子抬到楼上邻居家住下……”
待李庆利把第二个牵挂的老人——85岁的刘芳转移至二楼后,已是21时左右了。李庆利告诉记者,当我走出刘芳老人家时,水已近腰深。
惦念中的两位老人都得到了妥善安置,使李庆利备感轻松。于是,她开始了逐楼巡视:10楼,8楼,6楼……
生在辽源,长在辽源的李庆利,熟悉每一位胶片家属区的父老乡亲,也熟悉这里的楼道与下水道。
“与想象中的一样,这里有5座家属楼的一楼都进水了。”于是,李庆利开始在水中吃力地往返,为被洪水围困的群众送编织袋。转眼,两个小时过去了,1000条编织袋全部被李庆利送进了被洪水围困的居民家中。人们看着她瘦小的身影,不顾天黑、水深,挨家挨户地查看,不禁暗暗称赞。“俺们这个‘女管家’不照男人差啥,干起事来风风火火。”8号楼邸书生说。
邸书生还告诉记者,8月16日早晨,我看见李庆利在1号楼那里忙活着抽水,接好排水管后,就见她从挎包里拿出半根油条,站在大街上一边与大家搭着话,一边吃了起来,这工作劲头儿,真让我从心里服气。
9号楼门前的一条阴沟,因淤泥过多,阻滞了水流通过。为了疏通河道,东辽县市政部门派来了一台钩机进行挖掘,但周围的菜地却让钩机司机投鼠忌器。李庆利知道后,立刻赶了过来,拔掉了7家菜地的围栏,使钩机及时开进现场,疏通了河道。在记者采访期间,被拔了围栏的菜地主人姜俊青老伴还向记者夸李庆利好,并说,没有她我们遭的罪还要多。
从8月14日至8月16日,3天来,李庆利没有刷过牙,每天都是5时左右出来转,23时才能回去休息;两条腿因长时间在水中泡着,被雨靴磨去了4块比铜钱还大的皮,但这并没有影响她每天都到社区转上几圈,张罗着排水和加固沙袋的工作。
狂风后,她再苦再难也要坚强
如果不是一场狂风,你还真看不出皮肤黝黑,身材瘦小的张俊萍比别的女人坚强。
8月14日傍晚,一场狂风把张俊萍6栋温室大棚吹得支离破碎,也把张俊萍依靠发展绿色蔬菜致富的心击得粉碎。但她很快在村民和亲戚的鼓励帮助下,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并通过苦干,逐步恢复了大棚蔬菜生产。
张俊萍今年54岁,粗糙的双手证明她是一个经常在田间劳作的普通农家妇女。
2011年,张俊萍在安恕镇毕家村2组承包了100亩土地,开始筹建40栋标准温室大棚。8月14日的强风,使她现已投入生产的20栋温室大棚无一幸免,其中,遭灾最重的6栋棚膜被刮得四分五裂、支离破碎。
张俊萍告诉记者:“当我第二天看到挂在高压线的棚膜时,心都碎了。”
张俊萍遭风灾的事,当晚就在村里传开了。淳朴的村民立刻就赶过来看望她,并表示愿意无偿帮她做点什么。“村民们的安慰,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我也在想,这场灾难是对我的考验,只有干,不能等。”
第二天,10多个村民帮她上山寻找被狂风刮走的大棚膜。张俊萍也打电话叫来了亲戚帮忙。由于她家姊妹多,来干活的人有20几个,再加上10多个帮忙的村民,仅3天时间,张俊萍的18栋大棚就重新扣上了膜。
张俊萍指着两栋没有扣膜的大棚说,由于棚膜被刮得太碎了,想缝都没法缝,将来这两栋只能买膜了。
张俊萍还告诉记者,除去风灾,她还摊上了水患。8月14日的大水,不仅把她的大棚全泡了汤,还把她种植小杂粮的地冲走了不少,让她很心疼。
“现在,我就想把大棚里的苗补种好,至于种小杂粮的地不寻思了。”张俊萍说。
虽然这次自然灾害给张俊萍造成了七八万元的损失,但她坚信只要肯干,一切都会有的。
东辽县人民检察院检查官心系灾民
8月16日,东辽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组织10名应急队员赶赴包保的安石镇,与那里的镇机关干部会合,冒着瓢泼大雨对4个村20户村民进行了重点走访调查,对仍居住在危房里的村民进行了妥善安置,并查看了部分桥梁和水库。
8月19日,院党组向全院通报了本县灾情,号召全院人员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为受灾群众捐款。
东辽县直机关机关工作人员向灾区捐款
发生在东辽县境内的自然灾害,牵动着所有机关工作人员的心。8月16日,东辽县直机关工委按照县里的要求,及时召开救灾捐款工作会议,倡议全县干部职工积极向受灾群众捐款。
倡议发出后,各部门积极行动,立即组织本部门所辖人员进行捐款。8月18日,在不到两个工作日的时间内,全县共有102家部门参与了捐款,捐款人数达9868人,共筹集资金1350534元。
东辽县交通局灾后救援的“急先锋”
东辽县交通局“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在打通灾后救援通道工作中,快速反应,科学施策,树起了抗灾自救的“急先锋”形象。
8月14日至8月16日,东辽县连续遭受两次龙卷风和强降雨的袭击,给境内桥梁和道路带来了极大破坏。灾情发生后,东辽县交通局于8月14日当晚召开紧急会议,立即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并调集相关人员分赴险路、险段进行勘察守护。8月15日清晨,东辽县交通局再次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救灾应急工作方案,并成立了4个抢险组,深入实地踏查桥梁损毁情况及组织开展抢修。
此次灾害,造成凌云乡5座桥梁、350余米路段被毁,给凌云乡灾后救援工作带来了阻碍。针对此情况,东辽县交通局于8月15日成立了由50余人组成的两支抢险队伍,分头对水毁桥梁和路段进行抢修。在经过全体人员5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截至8月19日,凌云乡全境90%路段已恢复通车。其间,共动用土石方15000余立方米;修建跨河便道近300米。
东辽县工商局加大巡查力度 稳定市场物价
自然灾害发生后,东辽县工商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配合县物价局,对食品市场、建材市场、日常生活用品市场进行巡查走访,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虚假宣传、商标侵权、合同欺诈和垄断经营等行为,以稳定灾后市场物价。
东辽县农业局为灾后自救“支招”
为减少强风和暴雨给农作物带来的损失,日前,东辽县农业局成立13个由农技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分赴全县13个乡镇,指导农民抗灾自救。
灾情发生后,东辽县农业局立即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乡镇实地察看灾情,并通过汇总各地不同作物的不同情况,制定了抗灾措施,指导和帮助农民进行抗灾自救。
尽快排出田间积水。对于出现内涝的地块,农民应尽快排出积水,以减少农作物被水浸泡时间。
视时间进行捆绑搭架。对于已倒伏平铺的玉米,应在24小时内进行捆绑搭架。搭架方式为5至6株的“黄瓜架”式;超出24小时的玉米因新生水根,扶起易造成根系折断。此种情况下应积极联系养殖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及时收获作为青贮饲料或加工原料。
喷施叶肥促早熟。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叶面肥,以促进作物生长,确保安全成熟。
积极防治病虫害。积极开展大斑病、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对重点病虫、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控,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及时修复受损棚室。对受损的温室和大棚,应及时进行修复,使其尽快恢复生产,尽快获得收益。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陈兴权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陈兴权 摄
本版策划 郭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