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我们每个人都能做点啥?

    环保,是为了我们辽源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从现在开始,你能为辽源的环保做些什么?或者,你已经做了什么?有什么经验?你做的也许只是一点一滴的小事儿,但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相信,辽源因为你的环保意识加强,天空会变得更蓝,大地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勿以善小而不为。假如人人都做环境保护的热心人,“城市花园”离我们还会远吗?
    今天,本刊撷取部分市民的环保故事与经验与大家分享。

    节能环保 各有“高招”

    随身带个购物袋 环保意识随身“带”
    本报记者  咸凯慧
    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绿色事业,其实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生活当中,举手之劳,随手可做。
    面对越来越糟糕的天气,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想着儿子以后可能呼吸的都是带有尘埃的空气,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至少为我儿子做点什么。虽然很小,但是滴水穿石的道理,大家还是懂的。不说环保人人有责,也要说为儿子以后依然能够享受到蓝天白云。
    我说了,我做了。每每领着儿子去凯玛购物,我事先都会准备好一个结实的购物袋。以前家里的塑料袋“泛滥成灾”,如今,这种现状在我家里已经找不到了。我自己付出行动后,也把身边能影响的人都影响了,从家里的亲戚开始,再到同学,一个一个的宣传,如今身边的人都很有环保意识。
    在超市,我也看到了一小部分人是拿自己的购物袋装东西的。不过,有一大部分依旧花钱买超市里卖的塑料袋。希望没有习惯自备购物袋的市民,看了今天的报纸后,也能自备购物袋,给身边的人创造一个好环境,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每个人都为节能环保做一点贡献。同时社会应加大对城市居民的环保宣传和教育,让环保意识不断深入人心,让环保购物真正成为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环保并不是要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在小事儿里,在细节中,从身边起,哪怕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儿,也一样能为环保作出贡献。

    步行上班 “先行一步”
    本报记者  李 锋
    上班你怎么去?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样的选择,坐公车、骑自行车、打车,还是开车亦或是步行?随着现在人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在时间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步行去上班,这既让身体得到了锻炼,也是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早上七八点钟,在我们的城市,都能见到一拨拨步行上班的人群。这些选择步行上班的人被称为“走班族”。
    在中学上班的李金奎就是“走班族”的一员。李金奎的家离单位步行需要20多分钟,坐公交车也就几分钟就到了。李金奎认为现在大家都在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选择步行上班就是为了低碳生活。
    近年来,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公交车,发展到越来越多的私家汽车。交通工具的现代化着实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但是,车辆越来越多造成交通不畅、空气污染,生活小区和单位停车位拥挤,时常因停车发生摩擦,使原本的和谐环境变得不安宁起来,特别是上下班的高峰期,通畅的道路出现严重的堵塞现象。李金奎告诉记者,上班步行好处可不少,不但无需着急忙慌地去挤公交车,还可以锻炼身体,让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身体好了,精力充沛了,工作、生活质量自然也高了。
    步行上班是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正值春暖花开时节,你如果成为城市里的“走班族”,并在“走班”中享乐、受益、观看街边风景,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全民省电 从我做起
    本报记者  季式学
    历桂杰看了看本月的电费清单,幸福地说:“我家这个月照比上个月又节省了6.9元的电钱。”
    历桂杰家2月份电费花销100.18元,3月电费花销是93.28元。她家里电磁炉、电冰箱、电饭煲、电视、电脑等家用电器样样不落,每月都用。然而,同样的电器,为什么两个月用电量不同?这钱是怎么省下来的?原来对于节电,历桂杰没有“因循守旧”,而是每月寻求“创新”,从细节出发,尝试不同的做法。上个月她把家里的电灯统一换成了节能灯,并且做到随手关灯;电冰箱取食品时,也做到尽量一次性拿完,减少冰箱的开关次数;为了节电就连电视亮度也都调低了,蒸米饭她又学到了新招,蒸前将米泡水20分钟,既节电,饭熟得快,又好吃。正是有了这些不断“探索”的节电小妙招和持之以恒的节约意识,才有了她月底省下来的“成就”。
    “6.9元”对于每个人来说不算什么,无非就是1瓶酱油钱,可对于节能环保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人人每月都能节约“6.9元”,积少成多,为国家、社会节约了能源的同时,也为自己节省了一笔开销,何乐而不为?

    举手之劳  变“废”为“宝”
    本报记者  汪 琳
    在亲朋、好友眼中,他是一个“抠门儿”的人;在周围师生心中,他是一个擅长“动手”的“低碳老师”;在其管理的户外公益活动团体的成员口中,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节能环保”践行者。他,就是市第十三中学教师冯伟。“世间万物皆是宝,只要将生活垃圾分类、循环、再利用,我们随手的一个举动就可以将这些‘废品’变成‘宝贝’,降低生活能耗。”提到“如何节能减耗”这一话题时,冯伟立即袒露了自己坚持“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生活理念。
    对于经常看报、读新闻的冯伟来说,保护生态环境是他一直关心的头等大事儿。他认为,老一辈人身上那种节约、节能的传统习惯在当今社会仍应继续传承,对打造绿色生态大有裨益。故此,冯伟有个习惯,就是将日常生活中残留下来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折菜后的菜叶、菜根以及蛋壳、果皮、剩饭菜等可降解的餐后残余物装在绿色的袋子里,将纸片、易拉罐、玻璃瓶、废旧衣物等可回收利用的日常生活杂物放在白色的袋子里,将电池、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不可回收的废物垃圾装在红色的袋子里……然后,按照不同类别将这些垃圾扔进不同的垃圾箱内。“有些人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也可能觉得垃圾分类很复杂、很麻烦,其实这只是举手之劳,把生活垃圾科学分类、投放,更有助于垃圾的二次分类和循环利用。我家孩子和我的学生经常看我这么做,时间久了,不用叮嘱他们就会很自觉地把各类垃圾分开,并投放到应属类别的垃圾箱内,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冯伟说。
    勤于“动手”的冯伟,更喜欢对一些“废品”进行二次利用,将不起眼的“垃圾”加工成很多有用的东西。他经常提倡学生将家中的废品带到学校,充当手工课素材,跟其他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把废旧报纸“改装”成了“粉笔盒”、“垃圾桶”,把饮料瓶“改装”成了漂亮的“花瓶”、“花篮”,把旧书包“改装”成了多功能“收纳箱”……他说:“节能环保不是说大话,而是从点滴小事儿做起,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只要用脑、用心,一个举手之劳便可变‘废’为‘宝’,提高生活物品的使用效率。”
    一直用行动影响他人环保意识的冯伟,准备借助春暖花开的有利时节,组织身边的“同盟者”游走于社区、公园、山林等地进行垃圾清理活动,将节能环保理念传递得更远、影响得更深……

    双面打印 “清风劲吹”
    见习记者  赵 强
    “节能环保在于培养和节约习惯的养成,小到随手关灯,用完关水,再到一张纸翻转的双面打印。”东辽县公安局辽河源派出所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节俭之风,我们单位的各个办公室也是“清风劲吹”,从最细微处的一张纸的“双面打印”倡导勤俭节约意识。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人的一种素质的具体体现。或许,有人认为一张纸虽微不足道,没必要斤斤计较。然而,具体到一个单位,“双面打印”一年的节省量就比较可观了。拿我们单位来说,原来每个月仅在办公用纸这一项上的支出就是350余元,而采用“双面打印”后,每月支出仅为180余元,每月至少减少办公开支170余元,一年下来就可以节省近2000余元。派出所负责人谈及单位环保行为时说道,生产纸张需要大量的木材和水源,还要产生很多的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因此,从环保角度来说,节约纸张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低碳行为,每节约一张纸,就意味着为地球保护一抹鲜绿,多守住一片森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环保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双面打印”节省的绝不仅仅是纸张的问题。
    仔细想一想,“双面打印”不仅带来了厉行节约效应,还有机关单位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的转变。大到一个单位,小到一个部门,如果都能有“双面打印”的节约意识,那好的机关作风便会如同一双“隐形的翅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

    “节水达人”的妙招
    见习记者  赵 强
    一家三口,一套面积56平方米的住宅,结婚近8年里平均每月水费竟然不到4元钱,最近的3月份水费只有3.2元。
    如今,洗衣机、淋浴器、净水器等现代“水家电”已经普及到了普通家庭,然而这三口之家每月的用水量却如此小,真是令人难以置信。4月10日,记者来到我的家园小区陆双龙的家里,探寻他们夫妇的节水妙招。
    陆双龙,今年32岁,是矿务局煤质科一名普通职工,他的爱人胡志丽自己每天打点着小超市,两人每个月的收入有近3000元,生活还算过得去。
    敲开陆家大门,陈设简单的房间被收拾得干净整洁。胡志丽热情地向记者展示了家里的各种“宝贝”——大大小小的10多个脸盆和水桶被整齐地摆放在了厨房、卫生间和阳台上。“可别小看这些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它们可都是用来“一水多用”的,是我们家节水的‘法宝’。”聊起节约用水的妙招,胡志丽乐呵呵地说,她有自己的“独门秘诀”。
    胡志丽说,之所以用水量少,主要和平常养成的习惯有关系。首先家里不安装淋浴器,淋浴器太浪费水了。第二个是“一水多用”。比如用淘米水来洗青菜,把换洗衣物的水用来拖地板,剩下的水还可以冲马桶。
    “一般人家用水挺多,是因为有洗衣机、淋浴器和抽水马桶这三大‘利器’。”胡志丽说,8年来,家里一直没装淋浴器。平常洗衣服还坚持用手洗,因为手洗比机洗更能节约水。在厕所马桶水箱里,她特别放了一支装满水的大可乐瓶,她说这样冲马桶每次能节约不少水。
    谈及这种习惯是怎么养成的,胡志丽深有体会地说:“年轻那会儿,生活过得挺难的,所以一直以来就比较节俭。再后来,通过看电视新闻,知道还有很多地方闹旱灾,我和爱人就更节约用水了。

    节约装潢 别致婚房
    见习记者  赵 强
    “节约装潢,说着容易,实际操作起来还真挺麻烦的。现在基础装修费花了2万多元,加上后续购置家具和电器估计总共得花4万多吧。”4月9日,在阳光新城小区,“90后”的年轻人赵岩正为迎接着自己今年10月份的婚礼而筹备着婚房的装修工作。
    赵岩是龙源辽源客运的一名普通职工。他说,咱普通老百姓挣钱也不容易,装修也得拣着最实惠的方案。谈起节约装修的好处,他向记者娓娓道来。
    “节地、节材、节能,便是我认为节约装修的最基本条件。而节约装修的前提,得先为自己确立一个装修目标,确定基本的预算费用,说白了就是准备花多少钱,预算的上限和下限必须明确,因为预算定位不准的话,装修一不小心就可能是一个铺钱的‘无底洞’,那多花的冤枉钱就得不偿失了。”赵岩介绍说,装修是一个神奇的过程,节俭装修也真能让自己大开眼界,也挺有趣的。“对我来说,一直都很喜欢低碳的生活,所以装修的时候,我规避了一些奢华的元素,我和女朋友一致认为家里的一切温馨就好。不想花太多的钱用在装修上,能省则省。为此,我自己用手工饰品和其他家具混搭布置出了雅致的卧室、别致的起居室。另外,女朋友喜欢一些DIY的装饰,我为了给她一个特别的惊喜,自己还用DIY打造了家里的简约读书角。现在的小窝,每一个角落都融入了我的汗水和故事,它将陪着我和爱人一起生活,一同回忆爱的点滴。”
    平凡而又美好的爱情,总是让人无限流连和向往。小赵在婚房设计过程中特别倡导环保节约概念,没有对婚房进行复杂的室内装修,室外的墙体也都基本保持了原有本色。如今国家在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我的这节约婚房也算是为倡导节俭做些贡献吧。赵岩笑着对记者说。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