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亦要乡村行 城乡共建文明城

“创城”亦要乡村行 城乡共建文明城


    自我市开展“创城”工作以来,辽源的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保护和城市清洁工作持续向好,交通环境和城市功能服务也都有了明显变化。但我市开展“创城”工作的范围并不仅仅止于辽源市区内,而是整座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蜕变,而这些变化正在从城市中心区向周边乡村不断延伸……
    市区里热闹,市区周边的各个乡村也同样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着各项“创城”工作,他们美化乡村环境,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打造良好的村容村貌,开展村民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文明乡村”助力文明辽源建设,以实际行动有效地为我市“创城”工作助力添彩。




向阳村:举全村之力创文明乡村


    7月22日上午10时,盛夏的太阳已经开始变得热烈而火辣。进入汛期以来,雨水较多,导致野草疯长。工农乡向阳村的一群“创城”志愿者们头顶烈日,对村边国道旁的小广场、景观带、排水渠里的杂草进行清理。
    据村党支部书记曲景芳介绍,向阳村临近29、303两条国道,村子什么样,往来的车辆都能看得到。为此,自“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向阳村大力进行环境整治,增设基础设施。去年,村里在路边空地修建了供村民活动的广场,并在四周设立了“创城”宣传栏。村里还经常组织志愿者进行环境维护,不仅提升村里环境,也为辽源城市形象添彩。
    不仅如此,向阳村在“创城”工作中还结合本村特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成立文艺小剧团,每周两次活动,利用农闲时节排练,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富含乡土气息的文艺节目,宣传党的好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大餐。创建文体活动室、棋牌室和图书室,为村民运动健身、下象棋、看书提供场所,村委会成员也借此开展“创城”宣传。
    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村干部带领村里党员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到村屯路边植树种花、清理杂草和路边垃圾,常态化机制化地有序开展工作,使向阳村的环境优美宜人,得到百姓称赞。
    自“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向阳村全体村民团结一心、积极行动,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支持、参与“文明城”创建,维护辽源形象,做文明人,努力为创建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苇塘村:打造文明宜居的新农村


    7月22日下午,在工农乡苇塘村的“积分超市”里,几位前来兑换奖品的村民正在排队,准备换取超市展柜上的洗衣液、消毒剂等日常用品。刚将积分兑换成奖品的关长华一脸笑容地说:“上次我换了一桶豆油,这回家里的洗衣液正好快用完了,我就先兑换一袋回家用着。等下回我再好好表现,积攒积分换个大件用品。”据村里专门负责积分管理的苇塘村妇女主任王平介绍,为了鼓励村民积极配合开展“创城”工作、自觉参与提升和维护村内卫生环境,村里成立了“文明积分银行”,不仅将积分评选规则上墙,准备的兑换奖品也都是村民日常生活中用得到的商品。目前看来,“积分银行”成功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如今,村里不仅环境整洁、庭院美化,而且村民之间的相处也更和谐友爱了。
    据了解,自我市开展“创城”工作以来,苇塘村以村民需求为指引,积极推动“创城”工作落地落实。对村内道路两旁补栽绿植花卉、景观树,利用村内文体活动室组织开展多种活动。此外,村里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群转发、村内宣传车宣传等多种方式,助推“创城”工作人人皆知、入脑入心,打通“创城”氛围营造的“最后一公里”。
    苇塘村在做好志愿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运用村民自治“内造循环”的方法,成立志愿服务队,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截至目前,苇塘村志愿者人数达130人,今年以来开展志愿者活动七次。
    推进“积分银行”奖励制度。为提高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苇塘村文明实践站成员通过研讨建立了村内奖惩制度,成立积分银行,推行积分奖励制度。志愿者通过服务时长获得积分,在村内的积分银行可用积分换取物品。通过此项措施,成功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更多的村民愿意成为志愿者,为志愿服务队增添了新鲜血液。
    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宣传实效。积极开展村民文化活动。每年都在村文化广场举办“庆七一”晚会,村内的广场舞队和大秧歌队是晚会的主力军。歌唱祖国、歌唱党,使村民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极大满足。村委会成员还组成评委组,对获奖节目给予奖励。通过大力开展文化活动,为村民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倡导了文明高雅的生活情趣。
    下一步,苇塘村还将继续对标开展“创城”工作,打造一个基础建设愈发完善、村民言行愈发文明的宜居新农村,做到精细化“创城”、常态化“创城”,落实落细系列“创城”工作,推进全面创建、全民创建。




热闹村:小村子“创城”也有大决心


    夏日傍晚的辽源农村一样可以很热闹。近日,记者在寿山镇热闹村小广场看到,一群热爱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跟着欢快的音乐跳起了广场舞。村民马学洪就是其中之一。她说:“我这人就爱跳广场舞,可惜以前村里没有场地,想跳舞就只能到市里跟着别人跳。自打村里开展‘创城’工作,新增了不少设施,去年还建了个4000多平方米的广场,为我们跳舞锻炼提供了好去处。不仅如此,村里还把街边的荒草地变成了景观带,7月中旬又在景观带旁的小空地修了一座供人休息的古风凉亭,这下村民们白天纳凉、晚上遛弯的地方又多了一个。”
    据热闹村党支部书记许永凤介绍,热闹村属于镇中村,是寿山镇的经济文化中心。村“两委”班子一致认为,想要开展好“创城”各项工作,首先要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只有村民发自内心地理解和认同“创城”的重要性,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因此,热闹村大力开展“创城”宣传工作,依托文明实践站,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精神风貌,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让村民们打心里拥护“创城”工作,使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完善农家书屋,改变村民精神面貌。2021年,热闹村对村部进行重新装修,改变原来的“一室多用”现状。专门设置了图书阅览室,书架上整齐摆满了各类图书和杂志,村民经常来这里学习种养殖技术,打麻将、打扑克的现象逐渐减少,宽敞而安静的阅读室内无处不散发着乡村文明新气象。
    完善组织机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里成立科学理论志愿服务小组、宣传宣讲党的政策服务小组、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志愿服务小组、丰富活跃文化志愿服务小组、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小组,村“两委”成员、党员及后备干部积极参与其中,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中。
    完善阵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先后建成两个文化广场,配齐健身设施。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们在这里交流致富经验、学习国家政策法规。茶余饭后、农闲时节,村民到文化广场跳广场舞、扭大秧歌、看电影,享受送戏下乡的文化大餐。热闹村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增强村子的凝聚力,有效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助力乡村振兴,为“创城”工作添彩。




高古村:扎实做好“创城”工作


    7月26日下午,在高古村紧邻村部的活动场地里,两位村民正使用健身器材锻炼。这片专门给村民休闲活动的场地里不仅有健身器材、篮球架,还会隔三差五地放两场电影,每天都会吸引很多村民过来休闲放松。为了开展好“创城”工作,高古村利用村部和活动场地开展“创城”宣传活动,以微信宣传、村广播和志愿者入户等宣传手段为辅助,利用村民经常来这里看电影、打篮球、锻炼的机会,设置宣传展板,大力开展“创城”各项宣传工作。
    据高古村党支部书记刘晓伟介绍,高古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有着良好的精神文明根底。自我市开展“创城”工作以来,高古村“两委”广开思路谋发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服务群众力度,关心关注群众的问题、难题,及时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利益,努力改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居住条件,创造良好氛围,全村向着建设文明镇村迈开了坚实的一步,也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村民得实惠、见变化,自然对村领导班子更信任,“创城”工作也更好开展,近几次村里的各项决议通过率都达到100%。
    明确重点,对照测评体系,不断完善“创城”工作重点。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及时跟进最新工作要求,对宣传载体、宣传内容予以完善,对基础设施、环境卫生进行管护,打造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平台和科普宣传阵地。
    抓牢基层文明建设。带领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修订完善村民自治规约,精心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邻里、好人好事、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新时代文明实践超市”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精神文明素质。村党支部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造理论宣讲、科普宣传等功能阵地,进一步提高村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大力发展经济,助推基层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委会服务群众的能力,积极引导农民增收致富。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抓好基础建设,在主干路安装路灯100盏,每年绿化种花约5公里,建设微景观,村内卫生环境也大为改观。让村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村容整洁作为文明村建设的关键。
    结合农村实际,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立足村民需求,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在疫情防控宣传、走访慰问、环境整治、植绿护绿、基础设施维修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进一步扩大了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增强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




富强村:热情高涨开展“创城”工作


    日前,记者到富强村采访。从环城公路旁往富强村看过去,沿路的农家小院都收拾得干净整洁,橘黄色的房屋漂亮整齐地排列在农田边缘,一派乡村美丽风景,直看得人心里暖阳阳。
    据富强村党支部书记王东介绍,富强村守着环城公路和高速公路边上,打造更具美感的人居环境,不仅可以提升村民生活环境,也向往来路过人群展现辽源现如今的农村风貌。
    自我市开展“创城”工作以来,富强村强化领导、明确任务、狠抓落实,扎实有序推进“创城”各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热情投入“创城”工作,使“创城”基础工作迅速落实。
    为了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城市发展变化、享受“创城”成果,富强村狠抓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和党员村民代表大会,部署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制定“创城”各项方案和制度。投入资金五十万余元,出动大量人力并组织志愿者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制作宣传标牌30余块,清理柴草垛20余处,对农户房屋、院墙进行粉刷,清理杂草两千余平方米,道路两侧栽花种花2万余棵,并对农户家庭院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
    通过一系列举措,富强村的“创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村领导班子并不自满,仍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持续开展各项工作:积极筹措资金,继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丰富“创城”宣传手段,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提升群众参与率;引导群众进一步提高文明意识,杜绝乱堆乱放现象。
    接下来,在巩固现有“创城”成果的基础上,富强村将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导向,调动整合一切宣传资源,广泛开展宣传,确保“创城”宣传实现全面覆盖,提高创建工作在群众中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推动全村上下掀起“创城”高潮。




龙背村:“创城”工作稳扎稳打


    7月的农村夏日正盛,白天的阳光晃得人不愿出门。为了方便晚上村民过来活动时有个干净整洁的空间,龙背村的几名“创城”志愿者在一天里最热的下午2点多钟,头顶着烈日清扫“龙背村老龄协会大舞台”前的活动广场。
    据龙背村党支部书记张法君介绍,龙背村是省级文明村。由于村内老年人占绝大多数,村里大力开展老年人服务项目,不仅被省里评为“养老大院”,而且龙背村老龄协会在开展“创城”工作宣传时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龙背村全力搞活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于2021年建设900平方米移动暖棚种植灵芝,在今年打造了占地13亩的“白菜基地”,带动村民就业达100多人次,有效增加村民收入,并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开展夯实了经济基础。
    为了巩固“创城”成果、将“创城”的真正意义落到实处,龙背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按照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要求,划片分区、责任到人,每天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实时处理。宣传教育、提升意识。利用广告牌、条幅等多种形式,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广泛开展宣传,树立“美丽龙背是我家、文明环境靠大家”的理念,让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不乱扔、不乱丢杂物,自觉做到垃圾入箱。加大投入、做好建设。花费30余万元安装路灯104盏;花费12万余元栽种绿化树1200棵;花费5000余元种花3.1公里;花费20余万元开展环境整治,清理越冬垃圾、牲畜粪便等杂物;花费2000余元制作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告牌10块。积极开展志愿服务。龙背村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努力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给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同时,不断提升服务标准,做到“服务热情、处理及时”,时刻将村民的事情放在心上,为村民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