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有我 “身许”乡村致富发展路

青年榜样系列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振兴有我  “身许”乡村致富发展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人才为先。要大兴识才用才爱才之风,下好乡土人才“先手棋”,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农村致富带头人是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者和农村生产生活变革的示范者,是创新创业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范,他们对周边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发挥着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的成长于农村,有的植根于农村。他们对当地乡邻有感情,乡邻们对他们信得过。他们先人一步慢慢地摸索经验,带领村民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敢拼敢闯,让青春在朝阳村的沃土上绽放
——记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党总支副书记 吕春玲


吕春玲在查阅资料。


    2009年,作为大学生女村官的吕春玲扎根在了朝阳村这个有着502户、2200口人的小村庄。2013年7月,她担任朝阳村党总支副书记。这13年里,她凭借坚忍不拔的意志、敢于创新的精神,把自己与朝阳村村民的命运紧紧地捆在了一起。
    面对农村,农业产业是基础,但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法根本不能让朝阳村的村民富起来。吕春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年轻人就要有想法、敢创新,要说干就干。她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外出考察,想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无限的价值。2010年,通过在外面学习调研,学习了先进的稻田立体综合种养模式,让水稻与水产、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在原有水稻田里同时养着螃蟹,根据稻养蟹、蟹养稻、蟹稻共生的理论,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村里把土地集体流转,成立合作社,让村民以工入股,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然而,东北的水域与气候都影响水田里稻与蟹的产量。第一批蟹苗投放后死了一大半,很多合作社成员都打了退堂鼓,觉得不可行。但吕春玲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次失败更加激发出了她的倔劲。她知道没有技术就没有发言权。她把还没满3岁的女儿送到了公公婆婆家帮忙照顾。就这样,她一心吃住在村里、奔走在田间地头上,下定决心要把水田立体综合种养弄明白。通过吕春玲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不懈努力,经过两年的试养,终于获得了成功,合作社生产出的有机蟹稻米每公斤能卖到30元,并注册了“鴜鹭系列”品牌。
    为使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有更好的销路,吕春玲又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融入大数据时代这股洪流,在村里创办网络销售平台。说干就干。她同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将村里生产的“鴜鹭”牌蟹稻米、龙虾米、笨榨豆油、乌鸡蛋、杂粮等全部放到网上销售,并成立网店、建立微信公众号、在村里成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村里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微商和淘宝网销售,实现线上线下双营销,大大拓宽了市场,更增加了村集体与村民的收入,并带动安石镇周边村的农产品销售。
    2018年春天,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吕春玲带领村里合作社成员与村里的5户贫困户结成帮扶互助团队,建起了辽源市唯一一家刺五加中药材采摘基地,挖坑、抬水、种苗、浇水,每个环节她都和大家一起忙活。基地共种植四万余株刺五加,年收入可达到10万元。
    吕春玲所在的朝阳村是少数民族村,大多数朝鲜族村民常年在国外务工,民族村空巢老人多。吕春玲就定期挨家挨户走访,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尽快帮助其解决。朝鲜族村民“五保户”李永浩患有精神分裂症,无儿无女,母亲远在韩国。李永浩每次发病,吕春玲都亲自带他就医,跑了好几个部门为他办理住院、合作医疗、残疾证等相关手续。为了让李永浩得到更好的照顾,吕春玲多方协调,李永浩免费住进了市里的一家养老院。
    多年来,吕春玲兢兢业业,不忘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青年村官,她有干劲、有冲劲,带领村民创业,敢于吃苦、不怕困难,帮助村民办好事、办实事,舍小家顾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自信自强,当好农民致富带头人
——记东丰县大阳镇福合村党支部书记 崔凯


崔凯(左一)与村民交流种植经验和技术。


    1987年1月出生的崔凯现任东丰县大阳镇福合村党支部书记、辽源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员、东丰县人大代表。崔凯在任支部书记的几年时间里,不忘带领村民致富。上任之初,在福合村一组、二组种植榛子500亩,同时套种黄豆240亩,到2022年秋,黄豆和榛子种植将会给村集体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2017年,崔凯看到了种植药材的商机,决定种植中药材黄藓皮。种植初期,由于不懂技术,叶面上出现了很多虫子。崔凯就多方向专家请教,控制住了病虫害。技术问题解决后,崔凯便带领村民一同种植黄藓皮40多亩。在从事药材种植的五年里,崔凯深深地诠释了情系故乡的赤子初心,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将小药材做成了大产业,带领50余户农户共同发展,将福合村发展成为小小药材村。
    崔凯走访多地进行考察。在深知农民迫切需要摆脱单纯依靠种植粮食致富的愿望后,他便将创业致富目标放在了黄牛养殖上,并先后从内蒙古、辽宁帮助村民运回优质黄牛100多头,分散到各个农户家中,帮助村民边学习、边实践,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最终全面掌握了全套黄牛养殖技术。现在,福合村有养殖户60多户,养牛存栏400多头。看到村民嘴角的微笑,崔凯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崔凯亦深知土地的重要性。他每年承包土地30多公顷种植玉米,种植玉米初期的选种、施肥、测土等环节,他都亲自动手。春秋两头一身土、夏天一身汗。几年来,他积攒了一身过硬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有了技术,就有了生产的武器和动力。崔凯自己购置了大型收割机,自家还没有秋收完,就去帮助无劳动能力的村民抢收玉米。崔凯用汗水践行着自己的诺言、用勤奋耕耘着自己的人生。
    崔凯最大的心愿是不光自己致富,还要带动村民致富。他经常用“自信自强、抓住机会、依靠科技、共同致富”这十六个字鞭策自己。展望未来,崔凯说,他将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当好农民致富带头人,同时加倍努力、加强学习,带动更多人创业致富。




聚力谋发展,愿做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记东辽县安石镇乐群村第一书记 闫硕


闫硕(左一)积极争取资金,扩建蔬菜大棚,拓宽发展之路。


    今年33岁的闫硕毕业于吉林警察学院,2014年参加工作,辽源市公安局三级警长、一级警司,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荣立个人三等功、获个人嘉奖。2021年6月,闫硕告别警营来到乐群村,也从一个公安战线的破案尖兵转变成为一名为民分忧的第一书记。闫硕以抓党建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为抓手,使乐群村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集体经济发展是农村发展的关键,但由于缺少产业和项目支撑,过去乐群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一直不乐观。闫硕看在眼里、愁在心里。来到乐群村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探索符合本村特色产业优势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他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想办法、跑市场,最后决定参加第十三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展销“乐群”牌绿色无公害生态大米、“乐群”牌绿色粗粮苞米茬等农产品,切实增强“乐群”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闫硕争取资金15万元,扩建四栋蔬菜大棚,流转给本村村民种植西瓜,当年村民就增收5万元。闫硕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带动脱贫户及村民就业23人,人均年收益增加1000余元。在2021年全市绩效考评中,乐群村取得了脱贫攻坚工作第一名的好成绩。
    俯身解民忧,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想得到村民的认可,就必须要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乐群村村民邓某身体残疾、行动不便。闫硕积极协调县社保局、县残联、吉林银行东辽支行等相关部门,为其申请了残疾补贴,并在村部修建无障碍通道,进一步方便残疾村民出行。为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闫硕争取县交警大队支持,为村民粘贴车身发光标识2000余米。秋收期间,乐群村没发生一起农用车交通事故。乐群村的大米好吃,但品牌竞争力不强。闫硕积极拓宽大米销路。2021年10月,闫硕一次性订出大米4万斤,村民的腰包鼓了,笑容也多了。闫硕说:“在工作中,群众希望什么,我们就尽力做点什么。随着这些实事一件件落实,自己也慢慢感觉与群众之间变得更亲了、更铁了。”
    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这成为闫硕担任第一书记的工作主旋律。闫硕认为抓党建绝对不是单纯的制度上墙,而是实打实落到工作中。驻村后,闫硕牵牢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通过召开党员座谈会、走访群众,掌握第一手材料。针对基层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环节薄弱问题,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闫硕站上讲台讲党课,及时为农村党员干部“充电”。在支部的影响带动下,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战斗力有了明显转变和提升。同时,闫硕充分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打造掌上党建工作平台,创建东辽县安石镇乐群村党支部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到5000余人,成为乐群村对外宣传的第一窗口,切实提升了乐群村的知名度。
    作为公安民警,闫硕牢记使命;作为第一书记,他满怀干劲。闫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了一名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




牢记使命,坚守兴农初心
——记东辽县树安村万力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许万才


许万才通过网络平台推销特色农产品。


    1979年2月出生的许万才现任东辽县树安村万力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东辽县树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理。许万才自主创业十几年来,坚持党性、身体力行、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用自己的所学带领树安村及周边村屯群众通过养殖实现增收。 2016年,许万才当选东辽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他是全国第三届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员,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9年度优秀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
    2008年,毅然辞去稳定工作的许万才怀揣创业的决心回到家乡树安村,成立东辽县树安村万力养鸡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养殖规模达到每批次养2万羽肉鸡,年出栏肉鸡10万只。许万才养鸡富裕了,还不忘带动本村及邻近村百余名村民从事养殖实现增收致富。由于许万才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又在吉林德大公司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很快在辽源市养殖圈有了一定名气,向他咨询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每次许万才都毫无保留倾囊相助。十几年的养鸡经历和多次的外地学习,许万才深知打造品牌才是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正确方法。2020年,许万才带领东辽县树安村万力养鸡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形式,发展笨鸡养殖户29户,养殖笨鸡3万只,技术服务周边养鸡户100多户,服务对象除了辽源市区域内的养殖户,还有四平、西丰县、伊通县、长春、吉林等地的养殖户。合作社在养殖过程中制定了品种、日粮、防疫、散养方式、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六统一”笨鸡养殖模式。经过四年的选育,合作社已经培育出了适合东北地区养殖的稳定笨鸡品种,并成立“树安村”品牌,通过互联网等销售方式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产供销体系。2019年,在辽源市举行的城市节农产品展会上,树安村牌土鸡蛋荣获了“辽源市市民喜爱食品”称号。
    2016年,许万才所在的树安村被定为全县重点贫困村。经过帮扶单位和村班子研究决定,笨鸡养殖成为主要的扶贫产业,由许万才的养鸡合作社负责技术和育雏工作。从那时起,许万才走上了扶贫之路。笨鸡养成功了,到秋天也下鸡蛋了,但是销路又成了一道难题。作为村里少有的大学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许万才把目光投向了农村电商。2016年9月,白泉镇树安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中心成立,收产品、找物流,许万才忙得不亦乐乎。短短几年间,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全县21个贫困村、七个扶贫企业,还为全县28家农业企业和个人代销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服务对象有贫困户、扶贫企业、农业企业和群众。许万才规定电商中心所有为贫困户的服务都是免费的,贫困户家有多余的农产品,像鸡蛋、杂粮、蔬菜等等,只要吱一声,电商中心都会无偿服务;没有能力送货的,许万才开车上门取货;贫困户没有产品包装,许万才就拿自己的包装来装产品。五年累计帮贫困户无偿代卖笨鸡蛋7万枚,贫困户卖鸡蛋这一项就累计增收11万元。到了鸡需要防疫的时候,许万才就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给鸡免费打防疫针,一打就到大半夜。东辽县树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省扶贫办评为“三星扶贫龙头企业”,许万才被省扶贫办评为“2020年扶贫攻坚奋进奖”。这些奖励既是对许万才付出的肯定,也是许万才未来一如既往努力奋斗的原动力。
    许万才说:“为了家乡经济发展,无论付出多少都无怨无悔,因为奉献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骨子里的党性。”对他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乡亲们对他的认可。面对所获得的荣誉,他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更加知道责任重大。许万才说,今后,他会把这一份份荣誉化作前进的动力,带领养鸡专业合作社和电子商务公司大步向前,为促进当地百姓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扎根农村,在家乡热土奉献青春
——记龙山区工农乡宏江家庭农场场长、紫藤庄园负责人 唐宏江


唐宏江查看大棚里的果蔬长势。


    1987年6月出生的唐宏江是辽源市龙山区工农乡宏江家庭农场场长、紫藤庄园负责人,同时也是向阳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辽源市龙山区人大代表、市劳动模范。在从事农场庄园产业的几年里,唐宏江扎根农村、情系“三农”,对接市残联成立了残疾人就业基地,为残疾人士提供就业机会,使周边村屯农户剩余劳动力有事可做、增加收入。2022年,唐宏江被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评为“吉林好人”。
    创业初期,唐宏江深知农民生活的困难,就为其他养殖种植农户提供免费技术支持。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到老乡家中教他们如何管理、如何喷洒肥料与防治病害,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收益,努力帮助老乡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唐宏江曾经说过:“看到老乡们嘴角的微笑,觉得这一切付出都值得,因为这就是我的初心。”
    唐宏江深知农户就是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帮扶有劳动能力的农户的同时,如何让弱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家庭困难户也能得到帮助,这成了唐宏江渐渐开始考虑的问题。他通过国家扶贫资金入股企业分红模式,发展扶贫产业项目,为困难群众送去产业红利。唐宏江说:“村子的致富带头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今后,在满足自身正常运转的同时,我将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放弃更为舒适的生活、放弃大城市的诱惑,唐宏江扎根农村、走进农户,发展农村绿色有机餐饮旅游为一体的产业,为的就是报答生养他的土地。为了家乡的繁荣发展、为了青春岁月不负韶华,唐宏江甩开臂膀,撸起袖子不断前行,在家乡的热土上奉献着他的青春。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吴培民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