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端午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端午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其重要内容。作为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它饱含至真至诚的家国情怀,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原乡。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现代人应当增强文化自信,思考如何传承好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使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




重温传统  不忘历史


    岁临仲夏,又到端午。对于这个传承千载的传统节日,还有多少现代人能在这一日足够虔诚和认真地过节?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个节日的历史传承和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很多现代人过节的方式就是朋友聚会、休闲娱乐,根本不去探究这个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基因。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其中对节日传统的陌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作为现代人,我们有必要从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和习俗等方面来重温端午的节日传统。
    在时间长河里,端午节承载了太多的变迁、太多的情愫、太多的记忆。端午节又称五月五日、重午、端五、重五、五月节、端阳、蒲节、天中节、诗人节、女儿节、龙舟节、粽子节、医药节等,是最早出现的中华传统节日之一。据了解,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也就是长江中下游以及长江中下游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投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千百年来,端午节通过习俗和仪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各地也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端午节要包粽子、吃粽子,但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很多有关端午节的习俗。据记载,汉代已有合药、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诸多习俗。此外还有佩香囊、系彩绳、插艾叶、挂菖蒲、饮雄黄酒等习俗。这些习俗、仪式是我们解读、认识传统文化的编码系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了解了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传统习俗,对传统节日就会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有助于激发我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自信心。端午节到了,我们应当把过节当做重温传统民俗和仪式的契机,唤醒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守正创新  留住根脉


    端午节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若要在当下和今后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坚守积极的精神内核,更需要不断创新。
    端午节,蕴含着我国几千年来文明进程的丰富内涵。我们应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好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保住那流传千年的优良传统,留住传统文化的根脉,守住中华民族之魂,让传统文化中“爱国、文明”的优秀文化基因不断发扬光大。
    与此同时,我们要知道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时代在发展,传统节日形式也要同步跟进。尊重传统不能食古不化、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更不能作茧自缚。在当代,我们要留住文化根脉,就要不忘传统又要符合时代特点,使端午节承载的传统节日文化成为引领人们价值观的先进文化。因此,要留住传统文化根脉就要做好创新,采用多种形式增加节日文化底蕴,不断创新传统节日活动形式和载体,通过开展端午诗会、专题展览、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借助动漫、情景剧、微纪录片等直观鲜活、喜闻乐见、感染力强的形式,向普通群众展示、传播端午节习俗和文化,让广大群众接受一场魅力无限的传统文化洗礼,调动其保护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积极性,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做好“结合”  激活动力


    端午节里的丰富文化内涵只有得到传承和发展才有生命力、才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也要有人传承,尤其要靠年轻一代人。可是,有人说现在像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对年轻人缺少吸引力,很多年轻人把端午节当做一个放假消遣的日子,把原本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简化为单纯的“吃”“买”“游”的消费模式,却并不真正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倘若绝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再热衷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这将是一件可怕、可悲的事情。
    传统节日里蕴含的文化内涵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我们的传统节日绝不能丢弃,而要在传承中创新并不断发扬光大。燃起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热情、把年轻人培养成传统文化的“先行者”,这是一件需要立即去做的事情。要想让端午节承载的文化内涵得到有力的保护和传承,就必须做好“结合”文章,让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融入现代生活,对传统仪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以当代气息,逐渐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传承理念,使老百姓能够真正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唤醒广大民众的节日情感,增强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传统节日的火炬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千年流传  家国情怀


    每个中华传统节日中都凝聚着民族发展的历史、荟萃着人文理念的精华、携带着传统美德的基因。端午节在历史长河中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承载的文化内涵。
    说起端午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我们首先会想到屈原。屈原,早已成为端午节的一个文化符号。时光流转千年,人们纪念推崇屈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身上体现的家国情怀。端午,绵延的记忆、永恒的家国。古往今来,人们将端午节与屈原连接起来,意在表达对祖国的忠诚,体现了民众对于屈原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的认同。诚然,文化是随着时代不断传承和发展的,而不是僵化的、固守的、一成不变的。时至今日,家国情怀依然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文化内涵。
    我们进一步发掘端午节蕴含的家国文化,这既是端午节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更关乎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和风骨、关乎我们这个社会的民主和进步。因此,我们应当根据时代精神,在继承端午节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彰显端午节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不断丰富端午节所承载的家国文化内涵,持续拓展端午节文化的新格局、新境界。




融入教育  传承文化


    端午节的价值绝不仅仅是让人们重温那段历史,也是要让人们世代保持对祖国深厚的情感和对民族的强烈认同,让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因子世代相传。
    传承好、发扬好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是历史交予我们的责任。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在于入心入脑,把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内化为每个人的日常言行,而不是流于形式。让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因子世代相传,关键要让青少年理解端午节文化,崇尚并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如何让端午节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活起来,使孩子们从端午节这样一个民族传统节日里汲取到营养,让爱国主义情感融入血脉、进入灵魂,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下功夫让端午节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活起来,才能让青少年了解端午节、爱上端午节,并自觉做端午文化的传承者。这就需要我们从基础教育抓起,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教学、研究体系中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让端午节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活起来,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通过讲述屈原故事、朗诵爱国诗词、观看龙舟赛、指导学生学习包粽子和挂艾草等传统习俗,用新颖的实践方式让孩子在沉浸式体验中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强化宣传  广泛传播


    端午节文化若要得到弘扬,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就很重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平面立体相结合等方式开展端午节庆宣传,进一步增强文化传播活力,使端午节文化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更加深入人心。
    媒体宣传在传播传统文化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当下,每到端午节前夕,都会有有关端午节的新闻报道。无论是主流媒体浓墨重彩地推出传统节日宣传报道与深度分析,还是自媒体个性十足、生动活泼地展现,都让人们加深了对端午节文化内涵、由来传说和风俗仪式的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为了传承好、发扬好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今后,各类媒体还应当把宣传弘扬端午节文化作为重要任务。作为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必须旗帜鲜明地担当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充分发挥平台优势,要多拿出重要版面、重要时段,打造经典栏目,把最优秀、最精彩、最关注的精神文化食粮呈献出来,让读者、观众、听众了解历史、汲取知识,饱餐优秀文化盛宴、接受优秀文化洗礼。
    除了主流媒体强化宣传外,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强化网络传播,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赋予传统文化时尚元素,生产推出一批优秀的融媒体作品,用优秀的媒体作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坚守精神家园  积蓄前行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端午节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还塑造着影响至深的文化自信。
    端午文化中的爱国因子代代相传、蓬勃发展,持续加强着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弘扬端午文化,正是为了塑造我们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作为现代人,我们要自信,要为我们拥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而骄傲自豪,要珍惜这份精神财富、传承好这份精神财富,更要在今后把这份精神财富发扬光大。
    传承并弘扬端午文化,更要汲取家国情怀的营养,积蓄前行力量。在当今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肩,更需要用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激励我们继续扬帆前行。我们要从端午节的家国情怀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动力,脚踏实地、担当作为,共创更美好明天、书写更精彩未来。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锋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