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爱国主义力量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是每个人最真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魂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展示。近些年,网上各类关于爱国的热词、金句盘点层出不穷。特别是从饱含正能量的“我和我的祖国”“14亿护旗手”“不忘初心”等词汇和金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一股令人倍感振奋的爱国热情在人民中间涌动。列宁说:“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因为崇高的感情,才使人们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而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
    有国才有家,永远与祖国心连心、共命运,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情感和心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脚下延伸、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在眼前。面对重大挑战,我们迫切地需要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凝聚和激励各族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奋斗。




爱国,从榜样中汲取养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诞生于中华民族危机与艰难环境中的“红色资源”,饱含着无数先辈对自己祖国浓烈的挚爱之情。他们把满腔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铺洒在国家独立和崛起的坎坷道路上,铸起民族发展历程中的一座座丰碑。这份爱国情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在历史中汲取养分,弘扬先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虽然今天的我们与那些浴血奋斗的革命先辈所走的路不同、所经历的考验也不尽相同,但却都在为同一个梦负弩前驱、开拓奋进。
    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倾注了很多英雄们的心血、牺牲了英雄们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誓死保卫了我们的家园。杨靖宇将军21岁参加革命。1940年,他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身负重伤。由于饥寒交迫、找不到食物,只能啃树皮、吃衣服里的棉絮和地上的冰雪充饥。杨靖宇顽强与敌人战斗,最后在日军的围堵下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杨靖宇的腹部,看到肠胃里只有还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时,都惊呆了。在这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将军与日军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在“七七事变”后,他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当时战火纷飞的祖国,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华罗庚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一流数学家,美国伊里诺大学聘请他为终身教授,但他都毅然拒绝了,带着家人回到了祖国。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要用自己的一生来追求科学和奉献祖国。
    爱国是本分。孙中山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陶行知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雷锋说:“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圣哲贤达、普通百姓皆知爱国的道理。国家是人民生存栖息、种族繁衍之所,是人民生存发展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为我们提供遮风避雨、阻挡欺凌的庇佑。“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放眼世界,桩桩件件事实证明着《吕氏春秋》的一句至理名言:“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正如网友们常说的:我们不是处在和平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国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英烈魂归正气在,今人仰慕浩荡行。我们要用先辈们的故事净化思想、洗涤灵魂,凝聚起磅礴的爱国力量。我们要让爱国主义思想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汲取崇高的革命精神,在普通岗位上实干创新,用自己的力量为新时代的中国增光添彩。




爱国主义情感是对民族、文化、信心的归属认同和荣誉的统一


    爱国主义情感是对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自信的精神内核。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的题中应有之义。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里最核心的一部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前行,汇聚起一个国家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市第五高中语文老师王辉说:“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片土地上有过烧杀掠夺,有过繁荣昌盛,有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魄,有过‘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柔情,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格局,有过‘诸葛亮空城计’的智慧。这些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历史根基,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并自觉内化为爱国主义情怀。”文化自信是爱国主义情怀的一种体现。有了文化自信,才会有民族自信、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才能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说到底,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空口号,而是有很多载体。其中,传播中华文化、传承优秀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体。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激发内在力量。“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并在延续传统文化中不断迸发爱国主义情感,使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凝聚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我们也定能在爱国主义情感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爱国是共同谱写“奋斗的歌”


    爱国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基因、是新时代高扬的主旋律。正是因为有了14亿爱国之心、爱国之情,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团结之志、发展之力。“中美经贸磋商”“减压前行”“5G元年”……这些热词都是祖国发展前行的生动写照。无论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政经还是文教、无论环境还是民生,从国家的姿态和步伐中,国人感受到的是与日俱增的大国风范和担当、日渐丰满的大国形象和自信,这也是进一步坚定爱国之志的“助推剂”。爱国奋斗精神是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的合称,是深怀爱国情感,为国家的独立、统一、完整,为国家的安全、发展、振兴,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艰苦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爱国是基础,奋斗是保障;爱国是情感,奋斗是行动;爱国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奋斗是关键点,更是爆发点、支撑点。
    爱国,有很多种正确的打开方式,而奋斗就是其中最富含进取精神的一种。近些年来,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奋战在祖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和精神。“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爱国从来都是具体的、实践的,需要用热血挥就、用奋斗书写。我们应当以“最美奋斗者”为榜样,将爱国情转化为爱国行,要有高尚的理想抱负,有为国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强盛而奋斗的豪情壮志。辽源发电厂职工王伟民说:“对于许许多多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了爱国奋斗精神新的内涵。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我们需要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做到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作出应有的贡献。”
    踏上新征程,必须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已经取得一系列可以告慰先人的辉煌成就,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进入新时代并不意味着从此进入坦途,我们必须坚持 “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以“万里长征刚刚走完第一步”的精神状态踏上新征程。




爱国,重在知行合一、身体力行


    说起爱国,有些人第一反应是不惜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为国捐躯。那些英烈前辈们舍身忘我的精神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敬佩。对于普通人而言,生在和平年代,我们同样可以发挥爱国热情,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为国家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国不是口号,爱国要通过一件件小事,有时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体现出来。我们应该从点点滴滴的事情做起,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以爱国之行,行爱国之举。比如,看到地面的垃圾主动拾起,看到不法行为寻求合适的途径阻止。爱国就是在法律层面遵纪守法,也是在道德层面严于律己。如果大家都可以做到因法律规范而规范自己,不做违法犯法之事;因道德制约而三省自身,不昧良心、正直为人,那么爱国就不是空谈,而是行动的自然之举。国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需要无数有志、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一砖一瓦是增强国之力量、一举一动是增强国民之素质、一朝一夕是强壮国之魂魄。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这些价值综合起来就是国家的价值。
    爱国需要我们口耳相传,也需要我们铭记心中,但是归根结底,爱国是行动、是每个公民一点一滴的积累。从爱国之小事做起,汇聚爱国之大力量,让爱国成为推动国家前进、创造国家价值的行动,这才是爱国的真正含义。




让爱国主义教育浸润心灵


    对祖国的热爱,源自一个人的自然情感,但也需要培育和滋养。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家庭、校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果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温度、消解能量。正因此,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现实课题,值得深入思考。
    毛主席说:“在新中国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需要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长期熏陶形成的。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品质,而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爱国精神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是第一个源泉,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的巨流是从这里开始奔流的。” 这启示我们,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牢牢扎根,在内心深处播撒下爱国的种子,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同时,爱国主义教育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融合古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将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将古代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当代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蕴含着深厚爱国主义思想情怀的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同样占有较重的分量。将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思想与当代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怀充分结合,突出革命英雄、志士的爱国思想。这样做,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才能在继承中发扬光大、在弘扬中开拓未来。市一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尚祝同小朋友说:“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像周恩来总理那样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学习。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富,则国富’。今天,我们为振兴伟大的祖国而勤奋学习;明天,我们还要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将爱国主义教育一点一滴地融化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植根于孩子们思想的土壤里,才能使其免受不良文化的侵蚀和毒害,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接班人,肩负起历史的重托。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