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雪小雪入辽源安全防护莫等闲
大雪小雪入辽源安全防护莫等闲
进入11月份,辽源地区在气温骤降了十几度后,先后迎来了冰雹和大雪天气。连续几场大雪给辽源换上了冬装,也让不少没来得及更换雪地胎的驾驶员排队更换雪地胎。城市道路上,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适速行驶、互相礼让,共同营造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
大雪为辽源的寒冬拉开了序幕。虽然雪后迎来了连续两周的好天气,气温也有所回暖,但随着寒潮天气的袭来,我市再次迎来了降雪天气。本报特刊发此文,为广大市民作出冬日温馨提示,愿大家都能度过一个温暖平安的冬季。
车辆出行:遇冰雪天气 需换胎缓行
东北的雪天对司机们来说就是一场考验。尤其是最近几天白天气温回暖,雪都化成了水,晚上降温后又冻成了冰,再被大雪覆盖,结果就是上面全是白雪、下面又暗藏冰层,汽车行驶在路上很容易发生侧滑。在此,给司机朋友提个醒,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并为车辆更换雪地胎。如果遇到大雪天气,可减少驾车出行,或是为车轮安装防滑链,同时要注意防滑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特别要注意,某些塑料制品的防滑扣可能不会有效地起到防滑效果。
除了关注天气变化和及时为车辆安装防滑装置,记者还要提醒司机朋友,开车技术再好,雪天出门也要做到缓行慢开,认真观察路况和行人位置,以免遇到突发情况时难以及时有效处置。一些驾驶技术不太熟练的司机,尽量选择乘坐出租车或是公交车出行。平日里驾驶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出行的市民则要注意做好驾驶员和车辆的保暖,尤其冬日电动车电池电量损耗较高,要确保出行前电量充足,尽量不要远距离长时间驾驶。乘坐公交车出行的市民要注意雪天路滑,上下车时多注意脚下安全。同时,公交司机们也要多注意上下车时的乘客状态。
身体健康:天气变化很无常 小心感冒和摔伤
天寒易生病,家中常备药。老人和孩子的免疫力相对较差,在冬季容易患上感冒、咳嗽等病症。在这里提醒大家要根据天气及时增添衣物,多注意家中老人和孩子的身体状况,也要注意不能为了防寒给孩子“捂”太厚的衣物,孩子出汗遇冷风更容易引发感冒。平时可以让他们多吃一些驱寒食品,同时家中也要常备感冒药。冬天气候干燥,要注意及时预防,避免感染呼吸道类疾病,外出时要记得佩戴口罩。
冬天路滑易摔伤,跌打损伤要养好。冬季天冷路滑,市民出行时极易摔伤、扭伤,建议市民家里常备止痛药和治疗跌打损伤的药品。同时,受伤后的市民应及时就医检查,不要随便吃药应付了事,同时要注意好好休养。
另外,冬季也是极易引发冻伤的季节,尤其是手、脚、耳朵等部位很容易被冻伤,这些被冻伤的部位遇到温度变化时会又红又痒,而且很难根治。即便是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也要做好防寒保暖,长期在室外工作的市民更要做好防护。在此也要提醒爱好喝酒的市民,人在饮酒后对温度感受不明显,极易引发冻伤,甚至因喝醉在室外昏睡而导致冻伤截肢的事件也有发生过。请市民们注意身体健康,适量饮酒。
防灾排患:生命安全最重要 不留隐患和死角
冬季是居民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所以,家庭使用燃气、煤气热水器和煤炉、电暖器等取暖设备时要注意安全,以免带来一氧化碳中毒、烫伤等健康危害。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燃气。在使用燃气设备时,要及时更换老旧管线等配件,以防破损导致燃气外泄,同时确保管线远离炉面;燃气消耗的空气量巨大,要保证使用燃气设施的房间空气持续流通;使用燃气时不可离人,尤其进行长时间炖煮时,要防止炖煮的食物溢出淋湿炉火导致燃气外泄;要做到用完关阀,人走时、入睡前应检查阀门是否关牢。当闻到室内有臭鸡蛋味、汽油味等异味时,要意识到有可能是燃气泄漏,应及时排查隐患,关闭阀门并报修,同时严禁打开电子设备开关、严禁明火。
一氧化碳。在使用燃煤、炭火以及燃气热水器时都有可能接触到一氧化碳,因此在使用此类物品时一定要让室内保持通风良好。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头晕、恶心、想吐、心跳加速等症状,一定要及时通风并就医。尤其现在一些农村的房子会在室外扣塑料棚,或是在门窗封上一层塑料布,这种情况下室内用煤烧火炕时也容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最好要等到炉内的煤全部烧完再入睡。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在家里安装煤气报警器。
行人出行:天冷路又滑 须防摔防砸
一场大雪过后,出行路况变得复杂,虽然城市主干路的积雪都被迅速清理,但人行道路上的积雪很难及时清理干净。积雪使路面湿滑难行,尤其是部分由大理石铺就的路面和台阶特别容易导致行人摔倒。有时交通信号灯绿灯时间短,老人孩子过马路就要加快步伐;还有的行人为了赶时间,冒险闯红灯,这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建议市民冬日选择更厚实、防滑效果好的棉鞋,遇到冰雪路段尽量绕行、缓行,老人和孩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
另外,广大市民出行时一定要注意头顶安全。降雪后若气温回升得快,房檐形成的短到十几厘米、长到一米多的“冰溜子”就会陆续坠落,很容易伤到路边行人,而砸到地面的“冰溜子”如不及时处理,也极易导致路人滑倒。建议市民出行时不要靠着楼体行走,警惕高空坠物。
物资储备:食品药品适当备 突发问题好应对
以前,每到冬季,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家庭都会大量储备白菜、大葱、苹果等耐存储的蔬菜和水果。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流运输能力的提升,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现用现买、吃得更新鲜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大家也要考虑到冬季天气变化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比如强降雪会对交通运输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快递物流等暂时停运,外地物资运输不畅,部分产品的市场价格难免会有所波动。在这里向广大市民提出建议:对于生活必需品,可选择性地购买一些耐存储的米面油等食物适当存储,若某些蔬菜水果的单品价格突然快速上涨,也可先选择同类产品替代。而对于一些家中必备又耐储的生活物资,比如牙膏、卫生纸、沐浴露等日常用品,可以在价格适当的情况下准备得更充足一些。但不管是食品、药品,还是生活用品,都是适当存储即可。经营种植、养殖产业的家庭则要及时备好防灾物资,并储备一定量的生产物资。
疫情防控:做好自我防护 不可麻痹大意
近期国内外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国内部分地区检测出快递物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为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辽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市民:
近期暂时不要从国外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网购(邮购)商品;暂不收取风险人群、发热病人交寄的快递包裹、商品。
为减少感染风险、保障快递安全、防止疫情通过快递包裹途径传播,市民应提高防疫安全意识,收、取、送都要做好安全防护。取件前,要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避开取件高峰、避免人群聚集。取件后,建议直接在户外拆封处理,拆封后做好手部消毒再取出物品,尽量不将快递包装带回家中。如有必要带回家,应提前对快递外包装进行喷洒消毒或擦拭消毒,全过程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脱去手套后,双手要在流动的清水下用洗手液(肥皂)清洗,或者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
含氯消毒剂有腐蚀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请佩戴好口罩和手套,并注意通风;酒精易燃,不适用于大面积喷洒,不能用于空气消毒,且应远离高温物体和明火,以免引起火灾。
购买进口食品,特别是进口冷链食品时,要选购“三证齐全”即具有海关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和消毒证明的产品。
如发现收到或食用的食品为涉疫食品,应立即封存涉疫食品,并向属地社区(村屯)报告,等待专业人员处置,配合相关部门落实防控措施。
收取快递物品后,如发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等不适症状,要佩戴好医用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诊时要主动告知医生有接触快递物品史。
提醒广大市民近期不要前往疫情发生地有关区域,并做好个人防护。现返(来)辽且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行程轨迹有交集者,应立即向社区(村屯)报告,并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请符合条件的市民积极进行疫苗接种,保障您和他人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共筑全民免疫屏障,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休闲娱乐:冰雪项目欢乐多 安全提示别错过
东北的冬季少不了冰雪项目,无论是结冰的水库、河面,还是用冰雪打造的游乐园,都是寒冷冬日最热闹的玩乐之处。马拉雪橇、狗拉爬犁、冰雪滑梯、冰灯雪雕,玩乐的项目五花八门,乐趣也各不相同。但在享受这份冬日乐趣的同时,也要注意游乐设施内的安全提醒和安全问题:
冰面环境。许多冰雪项目都是直接安排在冻硬的冰面上,有些就是在冰封的河道、水库,这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若是去周边的河边、“水泡”玩,要确定冰层被冻实,也要注意远离有人工开砸冰洞的区域。另外,有喜欢找高地玩“放坡”“冰滑梯”的人也要注意选择安全的环境,远离山沟、树林、道路等区域,以免发生意外。
冰雪设施。在专门运营的冰雪游戏项目中,会看到一些冰灯、冰雕等冰雪制成的游乐设施,既要注意这些设施的防火、防电,也要小心冰雪雕塑被融化导致的坍塌。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