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争分夺秒 征程任重道远

改革争分夺秒  征程任重道远
——辽源市“五大改革”综述
本报记者 于蕾


    前不久,市委深改委2021年第二次会议召开。
    会议全程3小时22分,10个部门在会上作工作汇报,内容涉及改革任务127项,平均每1分半钟就要汇报一项改革任务……
    破发展之羁,纾民生之困。一系列改革举措亮点频出,辽源改革的触角正向着更宽泛领域延伸。
    我们坚信改革,因为行动最有说服力。
    4月29日,市委深改委主持召开2021年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辽源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统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聚力谋划244项改革,以历史之最的任务数量,吹响改革攻坚号角,为辽源“十四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积蓄了磅礴势能。
    坚信改革,我们遵循但不囿于顶层设计,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发展规划,将52项改革内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台账;坚信改革,所以更加主动思考和推动改革,印发了《中共辽源市委关于依靠改革实现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四个围绕”抓改革方法论;坚信改革,我们接续升级“五大改革”,53个部门进入涉改部门行列,积极参与、主动请缨,共同谋划设计56项“辽源改革任务”;坚信改革,才有“常规工作”进入改革序列,“五大改革”87项改革举措包含了39项“常规工作”。
    改革,注定会凝聚和转化为强大动力,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让“蓝图”成为“现实”。
    我们感受改革,因为它正深入我们的生活。
    无论你是一名创业者、从业者还是一名普通市民,每天都可以深切感受改革带给辽源的巨大变化。
    感受改革,你会知道,我市推行“互联网+审批服务”改革,市场主体登记全程实现电子化,企业开办全免费;深入推进受审分离改革,32个部门108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出台《辽源市政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试行)》,设立“未办结事项”代办窗口和每周四“局长接待日”,让政务服务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新建社会投资低风险工业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审批时限压缩至17个工作日以内,水、气、热报装环节纳入“工改”联合会商机制,审批时限减少到1个工作日,位居全省前列,用气报装取消咨询费、工本费和手续费,用热报装取消配套费;开展对接服务会15场,对接企业3000余户,采取“一企一策”措施,5户“双停”企业实现复工复产……
    感受改革,你会听说,中央《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系列支持政策已经在我市全面落实,我市民营企业仅上半年获得融资28.29亿元,银行机构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投放优惠利率贷款1.96亿元;“信易贷”产品广泛应用推广,成功授信137笔,授信金额10.08亿元;3场融资对接服务活动盛大举行,实现融资8790万元;15家银行入驻“吉企银通”系统,上线信贷产品500个,认证企业1227家,成功放款438笔,放款总额18.3亿元;全市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费率降至1.04%,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590余万元;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市本级预算安排科技创新资金100万元,创新平台建设、企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财政保障更加有力……
    感受改革,你会关注,东辽县、西安区、经开区与长春市汽开区合作更加紧密,东丰县、龙山区与长春新区合作已成新的战略布局;我市的汽车改装年产200台移动核酸检测车、银鹰制药新建多功能车间和研发中心等4个项目成功申报2021年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东北袜业园“5G+互联网改造升级”建设项目、辽源市欧蒂爱公司智能生产线建设项目等6个项目纳入省“761”新基建工业互联网项目库;辽源职教小镇顺利通过了省第三方评审机构的评审,列入第三批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创建名单;编成《辽源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有望达到45户以上,实现产值200亿元……
    感受改革,你会发现,77条市政道路相继建成通车、18座桥梁旧貌换新颜、龙山隧道提升了我们的城市档次;20公里截污干管迁移、73公里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垃圾厂治理等一系列民生项目,让我们生活的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截至5月底,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6%,同比增加12.1%,全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合理布局垃圾暂存点,投资3000万购置设备,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商户牌匾、照明设施专项整治行动,拆除、升级牌匾762块……每当夜幕降临,人头攒动的人民广场、音乐和喷泉交相辉映的月亮广场、大气磅礴的南仁东广场聚集着家乡的人们,大家自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一切都源自改革,源自我们追求高质量的城市管理,源自我们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改革规划。年初以来,全市国土空间现状评估、双评价、三线划定和战略研究工作全面完成,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和中心城区初步方案确定;《南部现代文教产业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部生态产业示范新区控制性规划》等8项规划启动实施,《辽源市道路专项规划》等12项专项规划启动编制,“一核两翼四轴十支点”区域联动特色小城镇空间布局蓝图已经绘就,30个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初步形成。现在,我们正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辽源的明天会更美!
    感受改革,你会察觉,辽源有了不一样的劲头。年初以来,先后调整变动市管干部4批次82人次,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专业化干部、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茁壮成长起来;建立并大力推动大调研工作机制,编制《辽源市2021年度调研工作要点》,确定7大方面、155个调研题目,进群众、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大兴调研之风、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发现和破解实际问题成为主旋律;精准对接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需求侧”,首批选派企业的7名大学生人才全部入企工作;全面启动实施《辽源市本土人才培育激励5年行动计划》,确定2020年支持人选55名,发放经费65万元,落实人才“回引18条”等政策,为23名引进硕博人才考核优秀的人员发放每月500元津贴,为7名市管专家、3名高层次创新人才和2名高层次创业人才发放津贴18.6万元……辽源,正在以改革的方式汇聚着助推改革的力量。
    我们“定义”改革,是为了汇聚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我们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了,就是改革;把需要我们落实的工作落实了,就是改革”“当我们的智慧化程度还不够高时,我们骑着自行车完成了我们的工作,也是改革”“改革不一定非要发文件,把具体的工作做好了,就是改革”,市委书记柴伟换了一种方式为我们阐释改革的“定义”。
    “定义”改革,我们更有信心。今年以来,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受理网格员上报事件4338件,累计办结4039件,办结率93.11%,满意率100%;全市518个行政村和321个社区网格配齐网格辅警,城区30个警务室全部与社区同址办公,518个农村警务室与村部合署办公,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人民安居乐业。
    “定义”改革,我们更有底气。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40亿元,同比增长15.0%,比上年同期提高23.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8.3%,比上年同期提高97.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4个百分点。上半年,新登记企业1184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4.29%;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053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4.72%。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完成有效衔接,建立县、乡级应用示范基地各1个,落实保护性耕作面积12万亩,落实粮豆轮作面积4.3万亩;科学施肥用药示范得到推广,争取省级项目资金155万元;乡村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五一”小长假期间接待游客15.5万人次,同比增长69.5%,实现收入2380.7万元,同比增长72.4%,从城镇到乡村一片繁荣。
    “定义”改革,我们更有担当。社会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办理就业困难认定3286人,灵活就业2874人;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举办援助专场招聘洽谈会11场,提供就业岗位7444个,全市认定“零就业家庭”11户全部清零,向1130位外省留吉务工人员发放稳岗留工补贴33.9万元;吉林省关于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帮扶的相关措施全面落实,截至4月末,市直公益性岗位各项补贴支出共计1605.5万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组建县域医共体2个、城市医疗集团3个、市级专科联盟3个,我市二级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至11家;利用中央财政1735万元资金,在城区内统筹推进1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已成江海。改革是这个时代最热的词,也是辽源人民对这个时代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