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永远跟党走(二)
奋进新征程 永远跟党走(二)
——全市各界人士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感恩党和国家给予的一切”
西安区富国社区百岁老人 桂宪武
今年的7月1日,是咱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而7月16日,我也迎来了一百岁生日。
我知道,7月1日那天,国家有盛大的庆祝活动,所以那天我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将电视机的声音开得很大,虽然视力模糊,但我也想好好听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召开的庆祝大会。
我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这个老同志深受感动。咱们的党很伟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咱们今天的富裕生活。因为有了共产党,咱们的国家是一天比一天好。
小时候,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但父亲早逝,10岁起便肩挑家庭重担。成家后,我也一直照顾着两个残障哥哥,抚养着3个侄子和侄女。1958年,我进入辽源矿务局平岗煤矿成了一名煤矿工人,1978年退休。
我退休时,正值改革开放,也见证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全过程。刚退休时,退休金是50几元钱,现在我的退休金每个月涨到了3000多元,而且每个月国家还给发高龄补贴;逢年过节各级领导都来慰问我,看病、住院还享受公费医疗;曾经住的是小平房,现在我和儿女们住的都是带电梯的高楼,这些都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我特别满足,特别感谢党和政府。现在,我的五个子女也都已经退休,我是老劳保,他们是小劳保,我也经常告诉孩子们,一定要感恩,感恩党和国家给予的一切。
“百年风霜洗礼 感动油然而生”
西安区东山街道红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张新燕
2021年7月1日,我们红城社区党委组织全体“两委”成员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聆听总书记讲话。观看之后可以说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看到我们党经历100年的风霜洗礼,变得如此强大,一种自豪油然而生。
回想当初刚刚步入工作岗位,我只是一名青涩的基层工作者、一名新晋党员。多年来,党组织对我的培养磨练,使我逐步成熟,到如今作为一名社区党委书记,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党的伟大,看着社区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居住条件得以改善,我深感幸福。
虽然我们是最基层的党组织,但我深知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作为社区书记,我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学习好、理解好、贯彻好、落实好,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坚决依靠群众,保持同社区居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与社区居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解居民之所难,为实现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不懈努力,不断地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不忘初心 永远跟党走”
西安区仙城街道党建办工作人员 高徽
今年7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盛况尤为壮观,让我的内心无比震撼。7万多人汇聚在天安门广场上,国旗、党旗交相辉映,党心、民心交融激荡。特别是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为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点赞,为我是一名中共党员感到自豪。
我于1985年入党,现有着36年党龄,可以说我一直沐浴着党的阳光。从小学、中学、高中、到技校,经历上班、企业改制、下岗打零工,到由政府招聘,走上社区党务协理员岗位,这让我从内心感受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才能一天比一天好,从月工资36元到现在几千元,从住平房到现在住楼房,特别是通过走上社区党务协理员岗位,从事社区党建工作,这更加让我清楚地体会到,党在不断壮大,党组织建设在不断加强,党旗高高飘扬在祖国大地上空,我为党骄傲。
今年我虽然已办理退休,但我有决心离岗不离党,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充分发挥党建工作10余年的宝贵经验,积极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献计献策,培养好党务工作者,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做一名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
东辽县安恕镇机关党支部 朱吉仁
7月1日上午,我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我真的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因祖国的强大而感到骄傲,为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感到无比自豪。
我是一名退休的机关干部,1969年9月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如今已有52个年头。今天我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感受最强烈的是自豪,体会最真切的是温暖,领悟最深刻的是责任。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是对百年党史的深刻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开创未来的铮铮誓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讲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虽然早已经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但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从举起右拳,面向党旗入党宣誓的那一刻起,我就铁定了心,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做一名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所以,我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建党精神,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坚守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不负党员身份、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为建设人民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终生。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生于盛世,不经乱战,不缺衣食。感恩祖国,感恩中国共产党。见证百年,愿祖国繁荣昌盛。
“用行动为下一个百年贡献力量”
辽源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护士 赵莹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广场讲出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从未改变的“植根人民”的初衷。
7月1日当天,我与同事们在会议室共同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直播,当56门礼炮共同鸣放100响的时刻,当三军仪仗队护送国旗进场的时刻,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中国人,骄傲和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中国人民绝不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会议室与天安门现场的观众不约而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仿佛听到我的内心在嘶吼、在呐喊,不知不觉早已泪流满面。那一刻,我眼前是一幕幕先辈们为了我们的今天而付出生命的壮举;那一刻,我眼前浮现了与自己同行驰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逆行者……
在医院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中,我有幸与87岁的张殿栋院长、李红艳主任、郭朝阳主任三位优秀的党员同志同台为党献礼,三位前辈的党龄加上我一年的党龄,四个人的党龄正好是100年,我们以这样的组合方式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这让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这一幕会在我心中永久留存,我要向先辈们学习,时刻鞭策自己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忘入党的初心,把中心医院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白衣执甲,奉献一生。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习总书记说,我们在向着中国共产党的下一个百年迈进,而我将用实际行动为下一个百年开篇贡献力量
“坚定走在党领导的光明大路上”
东丰县小四平镇双山村党支部书记 张晓菊
今年7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在一百年前的这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是他带领中国崛起在世界东方,屹立于亚洲之巅,震惊了全世界,为中国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
在改革开放这条艰辛的道路上,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证明了什么是中国力量。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党员们奔赴四川抗震救灾,全国人民鼎力相助。2020年的新冠疫情,党员们又再次站在抗疫最前沿,仅用十天建成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更是震惊世界。我们的党员是疫情中的逆行者,是和平年代真正的英雄。而正是我们的共产党养育出了这样优秀的中华儿女,她们用宽大的双手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她们用丰厚的羽翼为我们遮挡住风风雨雨。路上风雨交加、崎岖坎坷,可她们却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书写下辉煌的党史,带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小康。中国的巨大进步,证明了共产党的光荣、伟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的党闯过岁月长河,历经磨难,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基层共产党员,我深知肩上的担当和责任,我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充满正能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我毕生精力。
“生于华夏 见证百年”
龙山区多寿路小学教师 丛莹
百年风雨,盛世华诞。我带着期盼与激动的心情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威武雄壮的仪仗队伍令人震撼。我深刻感受到建党百年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懈努力铸就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看着镜头前人民解放军战士整齐的步伐,那是脚踏实地、力争上游的斗志和气魄;我听着共青团员们精神十足的朗诵声、呐喊声,那是奋斗正青春,青春献给党的朝气和力量;我耳中回荡的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坚定十足的讲话,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欣然回首,是挺立潮头的追梦畅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肩负的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勇敢地担当岗位所赋予的历史责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引,致力于为祖国培养信仰坚定、责任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我们都是追梦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是红领巾给了我信仰”
多寿路小学五年级一班 吴思瑶
今天,我在电视上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听了习爷爷的讲话,我心潮澎湃、收获颇丰。
习爷爷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那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的童年是红领巾给了我信仰,在我想要偷懒的时候,他在提醒着我,你是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在家他让我做一个勤奋、有孝心的好孩子;在班级做一个自强自信好学的好学生……这些我都时刻记在心里。通过行动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勤学所思、刻苦学习,为同学们服务,做好老师帮手,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大队委员,在未来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亲爱的祖国,感谢您的抚育与呵护。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我。生在华夏,我倍感幸福,愿我的祖国繁荣富强。
本版稿件由 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