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温馨辽源

故事里的温馨辽源
——一片片新绿、点缀春光的花朵,辽源那些感人的瞬间


爱他乡如故乡  展辽源人风尚


    3月27日,北方还沉浸在冬末初春的寒意中,但在南方的深圳,却是暖意融融。在深圳湾滨海走廊,一群辽源人的公益行动不仅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赞誉,燃爆整个朋友圈,《深圳商报》《特区报》等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更让深圳人眼中那远在千里之外的辽源小城形象又靓丽了几分。
    当天上午9时,40多名辽源人在辽源同乡会会长张文武的带领下,身穿统一的公益红马甲,手持垃圾夹及垃圾袋,沿深圳湾滨海走廊的绿茵草地前行至大运火炬纪念广场,一路捡拾游人丢弃的废纸屑、烟头、垃圾袋等垃圾。
    这是吉林辽源同乡会组织在深同乡开展“深圳湾海滨公园”公益环保徒步活动,来参加的40多名辽源人不仅有老师、律师、企业经理、个体老板、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还有退休多年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这些来自辽源的家长们借机给孩子上了一堂热爱公益、爱护环境的课外课。队伍中的几位70多岁还来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平时也非常关心环境卫生,每次进公园溜达时都会带着垃圾袋和手套,这是他们此刻能为社会作的最大地贡献。
    组织此次公益活动的辽源同乡会秘书长沈江告诉说:“我们大都是在深圳生活工作多年的辽源人,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如今的安家立业,我们在深圳扎根,一言一行代表的仍然是辽源人的形象。同乡会让思乡的我们聚在一起,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深圳越来越好,也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让更多人认识辽源、了解辽源。以后我们还要经常组织公益行动,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展现辽源人的真风采。”




众人伸把手  热心帮人忙


    “听说咱辽源有个家长找不着孩子了,这事儿是真的吗?”
    “已经跟老师和家长确定过了,是真的。”
    “报警了没?”
    “告诉媒体平台,这样消息推广得更快。”
    3月27日傍晚,许多辽源人的微信突然变得十分繁忙,无数人在一遍遍地询问和回答着。在很短时间内,这些人的朋友圈也被一条寻找孩子的消息反复刷屏,还有一次次被提起的:“是真的吗?”和“孩子找到了吗?”就在发出寻找孩子的近一个小时间后,让人惊喜的回复又再次刷屏:“孩子找到了!”原来,这位小姑娘在隔壁的小区和小朋友玩儿,正好和她一块玩儿的小朋友家长无意间看到了寻找孩子的信息,确认了孩子的身份后,赶紧和正在焦急寻人的家长联系,也让众多跟着一起担心的热心市民松了一口气。
    一次朋友圈里的寻找,无数“路人”的参与,公众号和各平台的转发……这个在网络上不到一小时就成功找到孩子的寻找过程,让我们看到热心的辽源人在新时代产生的巨大能量。同时,我们也要为在这次寻找过程中,辽源市民所展现出的理智行为点赞。在网络这个消息真假难辨的地方,很多人不知不觉成了传播谣言的一分子,当大家见多了误传和造假的求助消息后,发生在辽源的这一次网上求助一经出现,大部分辽源市民都是先做到了求证真伪、确定真实性后再转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杜绝了自己成为传谣环节的可能。在这一点,也让我们看到这些年辽源百姓素质正在不断提升,更对辽源的“创文明城市”进程充满信心。




居家养老“新驿站”  老有所乐暖人心


    家住龙山新城的陈国明,最近的日子过得很“乐呵”,因为他每天都会到离家不远的龙山区向阳街道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与来这里的其他老人们一起享受快乐的休闲生活。在当今这个老龄化社会,如何老有所乐,不仅是社会在思考的问题,也是老年人自己在不断思考的问题。有的老人一心扑在儿女身上,整日围着儿孙转,但也有很多老人忙碌了大半辈子,退休之后就想过点悠闲的生活。平时儿女上班、孩子上学,很多老人更希望多和同龄人一起交流。但可供老人们在一起休闲聊天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常能看到一些老人围坐在公园、广场、楼角的花坛边沿或石凳上玩棋牌,或是干脆坐在商场、银行周边的石阶上晒太阳,如果遇到天气不好,老人们只能留在家里。
    比起往年,今年的春天来得着实晚了一些,本该是猫了一冬的老人们出门呼吸新鲜空气的好时候,但不想今年的春天天气变化大,很多老人、孩子一不小心就要“中招儿”,加上个别地区的新冠疫情零星出现,孝顺的儿女们自然也舍不得让老人再出门溜达。若是以前,常红兵的家人也会劝他没事还是留在家里,但今年有了新变化,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正有序推进,有1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包括养老服务驿站和养老服务中心今年要陆续投入使用。而常红兵家附近就有一所“老年驿站”,他可以去那里打乒乓球、用健身器材锻炼,也可以坐下来看看书或报纸,也能和老人们一起打牌聊天,还可以请几位退休的医生给看看身体健康状态,这日子别提过得有多美了。




大棚迎来热情送电人


    4月初,寿山镇永治村农业蔬菜水果种植大棚基地的大棚里,国网辽源市城郊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正在帮着种植户检修电路。对大棚种植区域低压线路、刀闸和计量表箱等电力设施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消缺维护。大棚主人蒋美玲说:“我们这里有十几个蔬菜水果种植大棚,从育苗、灌溉到增温、通风,一样都缺不了电,这里用电设备多,分布也比较散,最担心的就是用电高峰时期出现问题,影响作物种植。有你们过来帮助检查,我们就可以放心地开始种植经营了。”
    在种植大棚里忙碌的党员服务队成员对漏电保护装置逐一试跳,确保用电设备可以安全平稳运行后,还向蒋美玲等人讲解安全用电知识,留下供电服务电话,并多次嘱咐他们说:“浇水时千万注意安全,用电可不能大意。”
    消除了农户春耕灌溉用电隐患后,党员服务队又来到永治村村部,向党支部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全村大棚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城郊供电公司电网发展建设布局,为村里大棚种植发展提供合理优质的用电建议。这是国网辽源市城郊供电公司本着为群众办实事的原则,把服务春耕春种保供电作为当前工作重点,主动服务大棚春耕春种,排查消除用电隐患,保障大棚春耕春种期间广大农民群众用电安全。




道路升级改造  市民畅通出行


    2020年,经过数月的紧张建设,龙山隧道施工通车,不仅缓解了道路拥堵,我市的整体环境也大幅度提升,很多市民在朋友圈感叹:“开车在隧道中,骤然有种身处北京、上海那种大城市的感觉。”
    早晚高峰,城市主干道的拥堵,让很多人都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焦虑情绪,龙山隧道的建成,不仅减少了市民在这条道路上等信号灯的急切,更是缓解了市中心的城市交通压力。私家车主李文强对此很是感慨。他说:“春夏天气好了,开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作为车主,堵车的心情那是不言而喻,特别是上学接送孩子,生怕堵车送晚了,我女儿在一实验上学,这条路可以说是我的必经之路,以前不是等灯、就是拥堵。隧道的建成,真是大大缩短了我们的出行时间,可以说建隧道是政府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的好项目,这隧道看着都舒服。”分流主干道、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完善相关道路规划及配套设施……种种惠民工程的建成,无疑是辽源最美的底色。




龙首山上弹奏利民“乐章”


    龙首山公园位于我市市中心,可以说这是我们辽源的城市“绿心”,也是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地点。以往的龙首山,虽然绿化资源良好、生态基底优秀、文化底蕴深厚,有“魁星楼”“福寿宫”“饮龙樽”等具有本地特色文化。但山上配套设施比较少,还有一些废弃的建筑,而且多以经营性游乐设施为主,供市民运动健身的设施也是杂乱老旧、零星分布。今年春天开始,龙首山将迎来“大变身”,老旧的龙首山公园,将成为集生态、文化、游憩、康体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全龄健康文化主题公园。
    漫步山间,老旧的健身设施不见了,杂乱的游乐场也变成了宽敞整洁的活动广场,两边新修的木栈道,经常有大爷大妈在上面慢跑,整体环境惬意舒适。前来运动的孙大爷说:“现在天气好了,我们这些老年人就愿意上山锻炼,以前我们只是在游乐场旁边的小亭子里活动活动。前段时间听说龙首山改建了,都说环境改善了,趁这几天的天气不错,我就赶紧过来了,这建的可真好,能让我们锻炼的场地越来越宽敞,健身器材也多了不少,一会儿我准备去下面的广场溜达一圈,这就是政府给我们这些老年人的大福利。”
    文化领域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的是百姓的幸福感和城市的整体环境。我市让人叫好百姓受益的项目越来越多。龙首山上的华丽“乐章”悠扬动听。




错峰出行不拥堵  学校好对策


    要说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哪点最心烦,无疑是学校门口拥堵问题。家长李女士说:“我们家孩子在一中上学,出于安全考虑,我都会自己接送孩子。以前,每次都得提前半个多小时到学校门口,要不就没有停车位。因为很多家长早早地就在校门口占好车位,坐在车里等孩子放学,停车可以说非常让人头疼。现在可好多了,学校设定了错峰放学时间,接送孩子的家长没有那么聚集了。人少了,我们的烦心事也就没了。”其实,学校门口拥堵,已经成为了普遍问题,因为孩子多,学校门口的道路通行能力不能满足上下学时段的车流量。有的家长接送孩子需要等候一段时间,但学校门口停车的地方有限,周边没有停车场,即使有停车场也供不应求,并没有多少车位可供家长们短时间停车。
    而学校选择高年级和低年级错开半小时放学以分流车辆,这无疑给家长接送提供了便利,高低年级的家长分别不同时间段接送孩子,不同年级应错时放学、家长按时接孩子、老师按时放学,不拖堂、不留学,确保接送时间内即停即走。很多车主也纷纷表示会注意上下学时间,尽量避开学校路段。好对策缓解交通拥堵,家长放心、也舒心。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祝琪尧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