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风采

热烈庆祝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致敬
辽源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风采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值此节日来临之际,中共辽源市委宣传部、辽源市科协、辽源市科技局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2021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是对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极大鞭策。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在服务 “2115555”产业格局中闯新路、攀高峰,在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中勇实践、当先锋,实现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为加快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展现科技工作者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的不平凡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关心科技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局决定在全市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此次评出的1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既是各条战线上的科学普及的先行者,也是科学发展的引领者,更是科技创新的实践者。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科技报国、敢为人先、干事创业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踏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取得新成就。




    方树源


    方树源,男,52岁,现任辽源市政协常委、辽源市科协兼职副主席、辽源骨伤研究所所长、副主任医师。多年来,他积极投身科普和公益事业,在抗击非典、抗洪赈灾、扶贫助学等活动中,慷慨解囊、扶危济困。他热心科普事业,积极参加科普宣传、科技下乡、科技扶贫、义务诊治等活动。乡(镇)、社(区)、学校、企业都留下他开展宣讲活动的足迹。先后荣获“省(市)优秀科普志愿者”“优秀科技工作者”“辽源好人”“吉林好人标兵”“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称号。他是辽源市科普志愿服务队队长、辽源市第一批科技拔尖人才、市级劳动模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刻苦钻研业务,依托祖传秘方和传统手法,研究出颇具特色的整骨手法、小夹板外固定术等骨伤治疗技术,研制的“增生活血胶囊”对治疗风湿骨病颇具奇效,该药获国际传统医药杰出产品金奖。几年来,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1篇,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七项。




    孙宏丽


    孙宏丽,女,52岁,现任辽源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工作29年来,她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定期到社区参加脑卒中“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免费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她行医廉洁自律,重视科室经济指标的控制。近五年,门诊诊查病人数为16508人次,收治住院病人为11054人次,床位利用率平均为145.72%,各项指标都位居医院科室前列。带领科室人员在脑血管病超早期MRI弥散加强成像及超早期静脉溶栓方面,走在了我市神经内科领域前沿,近五年溶栓200余例,治愈率高达90%以上,明显降低了脑血管病的复发率、致残率和致死率。
    她多次被评为“辽源市名医”“技术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受聘于吉林省医学会第十届神经病学专科分会委员、吉林省眩晕医学诊治推广专科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省级刊物发表论文8篇。




    王德贵


    王德贵,男,59岁,现任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吉林省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项目专家库成员、辽源市青少年科普专家、辽源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名师。
    几年来,他带领学生多次参加国家、省、市机器人竞赛、航模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共获得团体第一名2次、单项第一名3次、个人一等奖31人次。
    2018年,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吉林省一等奖,是第三届、第四届辽源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先进个人。主持编写了《机器人竞赛指南》《Arduino机器人入门》《3DOne建模与3D打印》等8本校本教材。在著名刊物《电脑报》《高考》《中学生报·教研周刊》《中小学教育》等杂志和报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并被《教育科学》杂志聘为主编。




    乌铁成


    乌铁成,男,55岁,现任东丰县东丰镇中心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
    自任东丰镇中心小学校长以来,他秉承“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扬校、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鼓励、支持师生积极参加各种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有近百名学生在国家、省、市、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摘金夺银。学校先后荣获“辽源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艺术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吉林省青少年发明创造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等称号。
    乌铁成被评为“吉林省科技创新优秀辅导员”“吉林省科研骨干校长”;2019年,被聘为“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中国教育科学院吉林STEM教育协同中心专家库成员”;2020年,被评为“辽源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辽源市教育系统最美防疫志愿者”。




    王立臣


    王立臣,男,46岁,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轻金属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第七届专家委员会(铝加工)委员。2021年,担任吉林省铝合金材料及深加工厅地共建科技创新中心主任。
    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开发了轨道列车车体铝合金型材、高速列车司机室空间曲面、高压开关用5系大直径铝合金管材、变断面铝合金钻杆等产品,这些产品均为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垄断。几年来,共参加“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等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2次、省级科技项目2次。2017年,主持论证“旧金山海湾地区高速铁路项目”,使我国轨道列车铝合金大部件产品首次应用在美国市场。
    2011年至今,获得专利12项,参加11项国家标准及铁路行业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发表论文4篇。2013年,由他设计的“遥控擦窗器”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优秀奖”。




    李振宇


    李振宇,男,31岁,现任吉林省优美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2019年初,他带着一份对家乡的眷恋回到辽源开始创业。先后成立吉林众合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辽源市信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龙山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科协的大力支持下,抓住网络经济、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契机,先后与上海优美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吉林龙韵文旅集团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共同成立运营吉林省优美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带领公司先后同辽源职教集团、吉林化工学院等省内多所高校达成人才定向输出、校企联合等全方位战略合作。以电商直播、品牌营销、数字培训、政务宣传等业态,引领辽源及周边电商产业向更健康、高标准的方向迈进,为打造辽源市龙山区数字直播产业基地提供了运营思路与可行方案,为辽源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李雪松


    李雪松,男,55岁,现任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航模队主教练、高级教师、国家航空模型一级裁判员。多年来,一直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普及和指导工作。2016年,由他牵头成立了辽源市航空运动协会。多次带队参加省、市航模大赛,并在大赛和培训中担任裁判长和指导教师。
    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被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聘为“吉林省青少年科普宣讲团”和“吉林省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项目专家库成员”。获得“吉林省青少年航模比赛优秀组织工作者”“辽源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名师”“市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东辽县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国防科技体育先进个人”。
    由他编写的《图解DIY模型飞机机轮》《变废为宝——图解将笔记本电脑坏硬盘电机改造为10g级别航模电机》《2.4G高频头“嫁接”术》等3篇文章在国家级科普教育期刊《航空模型》上发表。几年来,他带队参加国家级、省级比赛18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9次、个人单项第一名42人次。




    王利丹


    王利丹,男,41岁,现任东辽县吉赏良田家庭农场场主、中级农技师。
    近年来,东辽县政府部署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战略,王利丹紧紧抓住这一机会,积极响应镇村两级号召,改变传统思想观念和种植结构,确立了以发展设施果蔬为主的新思路。他深信知识就是财富、科技就是生产力。为此,购买了大量的科技书籍和技术资料,熟练掌握了适合本地瓜菜生长的生产模式。几年下来,积攒了一身过硬的种植本领。
    目前,东辽县吉赏良田家庭农场经营农机作业服务、托管服务等项目。拥有冷棚9个,总面积12亩,春季种植葡萄、西红柿、黄瓜、辣椒等热销果蔬,秋季种植叶菜作物,全年在农机服务和种植项目上收入可达5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农户20余人就业。
    “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先后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吉林省青年农场主”。吉赏良田家庭农场是“省级家庭农场”“东辽县 科普工作示范基地”。




    赵生福


    赵生福,男,47岁,现任东丰县教育科学研究所一级教师、“吉林省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项目专家库成员”“辽源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名师”。
    工作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几年来,赵生福积极组织指导全县中小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众多骄人成绩。在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评选活动中,作品《一滴牛奶的自述》是我省唯一获得第六届全国影像节一等奖及科学万花筒提名奖作品。东丰县共有2人“获科技创新省长奖”,20人获“省长鼓励奖”,成绩在全省县级单位中独占鳌头。
    在他的推动下,如今的东丰县已有20多所中小学校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作品展室,涌现出东丰县新城小学“国家级科技示范单位”、东丰四中“国家级科技教育创新优秀学校”。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工作者”“吉林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吉林省航模车模船模省优秀教练员”“辽源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市长奖优秀组织工作者”。




    刘德辉


    刘德辉,男,51岁,西安区灯塔镇太阳升村村民、中级农技师,主要从事蔬菜种植。他是一名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12年—2018年,连续七年被列为“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种植示范户”;2014年,被评为“西安区劳动模范”和“辽源市劳动模范”;2019年,被评为“吉林省劳动模范”;202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十几年来,在蔬菜种植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群众的高度赞誉。为了能把蔬菜种植产业更好地发展下去,他积极思考如何解决种植中的技术难题,认真分析、总结自己的种植经验,大胆改革创新,采取“地膜加棚膜加排水加喷灌”的种植方式,在天气旱涝不定的情况下也能稳定蔬菜的产量。通过对农机具改进,实现种植半机械化、半自动化,达到深耕细作的目的,降低了种植成本。为加大对土地的保护,他采取增加有机肥微生物菌剂投入、减少化肥量、增加人工除草、少用化学除草剂等措施,使蔬菜种植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达到耕地保护性耕作,减少面源性污染的目的。




    中共辽源市委宣传部  辽源市科协  辽源市科技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