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询问常态化 人大监督见实效

专题询问常态化  人大监督见实效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和实践专题询问监督方式,坚持“问题导向”,做到选题“精”、调研“深”、询问“实”、督办“严”,推动专题询问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从2017年首次开展杨木水库水源保护专题询问开始,已经连续4年开展10次专题询问,进一步增强了人大监督工作实效,回应了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助推了全市重点工作的落地落实。


    精选议题,明确“为何问”


    专题询问作为人大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创新人大监督工作方式的生动实践,是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行使好这一权力,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代表的呼声,也是“一府一委两院”加强和改进工作的需要,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一系列有关民生的重大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
    市人大常委会在选择专题询问议题时,始终遵循“问大事、问民生”的原则,重点聚焦上级巡视反馈整改问题、市委部署的中心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承诺的重点工作、重点改革发展任务清单列出的问题、人大“三查(察)”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等6个方面。2017年,在开展杨木水库水源地保护专题询问中,详细查阅了2012年以来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征求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意见,又通过召开常委会班子成员和委室负责人会议、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反复论证,从8个重点建议议题中选取杨木水库水源保护治理作为本次专题询问的议题,为完善人大工作创新机制和县区人大今后开展专题询问提供一个可遵循的模板。
    从2017年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之后,又相继对脱贫攻坚、职业教育、行政审批服务、扫黑除恶、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城市建设和管理、优化环境改革和复制先进地区放管服经验做法等9项工作开展了专题询问,每一个议题都紧紧围绕中心、全力服务大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让专题询问更接地气,每一次询问都起到了切实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发挥人大监督、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深入调研,找准“问什么”


    开展专题询问,重点是找准问题、选准题目。市人大常委会采取向媒体公开征集、向有关部门和各县区书面征集、向人大系统、各级人大代表重点征集等方式,广泛征询社会各界对专题询问议题的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还成立专题询问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走村入户、问卷调查、面对面座谈、拍摄专题宣传片等方式,深入调研征集问题,切实把人民群众关注度较高、社会反映较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筛选出来。选定询问问题时坚持“三突出”:突出“精”,由于专题询问时间有限,所提问题必须精益求精;突出“深”,所提问题要切中要害,防止走形式;突出“专”,要围绕议题有针对性地提问,不提无关话题。
    在开展杨木水库水源地保护专题询问时,为使专题询问更加体现民声民意,由常委会领导带队,相关专委会组成4个调研组,分别调研杨木水库污染防治、保护区规划建设、政府及部门依法履职等情况。期间,先后4次到水库实地调研,对兴合村、久安村个别养殖户直排等问题做了具体了解,调研前后历时1个月时间。此外,还广泛征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意见,梳理了2012年以来的代表建议和近年来群众来信来访中涉及杨木水库的问题。最后,从征集的16个备选问题中选取了10个作为专题询问参考问题。
    在脱贫攻坚专题询问中,选择全市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扶贫产业发展、扶贫资金管理、兜底保障、就业扶贫、贫困人口安全饮水、健康扶贫等社会关注的重点方面作为询问问题。在城市建设管理和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紧紧围绕辽源城市发展建设定位、蓝天碧水保卫战、“三百工程”河道治理规划、老旧小区改造、“五个治乱”工程实施、交通设施设计和交通拥堵、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全面复制发达地区“放管服”经验、全市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完成情况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现场提问。


    规范操作,解决“怎么问”


    专题询问是一项系统性、程序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扎实充分的前期准备是基础和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对2015年出台的《辽源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办法(试行)》进行了修改和细化,对专题询问如何具体实施作出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加强与“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就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明确应询要求,使被询问者在会前有充分的时间开展调查研究,为专题询问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在开展的10次专题询问中,每次都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具体工作,协调相关事宜。
    每次专题询问均提前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对专题询问诸多环节进行认真研究部署,合理安排问询人,适当设置追问环节,现场组织测评,确保专题询问严肃紧张、规范有序。专题询问会议由常委会主任或者副主任主持,采取现场面对面“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询问主体主要是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后期又扩大到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询问对象主要是“一府一委两院”和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有针对性地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干部群众列席或参与专题询问,保证人大监督的广泛性和公开性。
    坚持深度询问,坦诚回应。从2019年开始,改变了以往事先给出具体询问问题的做法,采取背对背的办法,事先不透露询问问题,增加了专题询问的辣味,进一步增强了专题询问的效果。询问人提问时,要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敢于问真、问实、问透;应询者简明扼要、直面问题,杜绝空话、套话。此后随机进行追问,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回答。询问结束后,由市人大专委会汇总相关意见建议,梳理后交市政府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和跟踪落实。


    严格整改,落实“跟踪问”


    专题询问起于“问”,但不止于“答”。人大一切监督工作的落脚点在于“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和促进有关方面工作的落实。专题询问仅是监督手段,督促改进、推进工作才是目的。专题询问不仅在于被询问者的答复情况,关键在于答复和承诺后的落实情况,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注重询问成果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询问的目的和效果。
    每次专题询问会议后,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都及时对询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或参会代表关注的重点事项及工作建议进行认真归纳梳理,提出具体的审议意见,以书面形式交“一府一委两院”及其职能部门研究办理,并要求其限期向常委会书面报告整改落实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对询问事项办理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重点督办审议意见要求和承诺办理落实的事项。还邀请媒体,通过市电视台、市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宣传报道,向社会公开专题询问过程,更加有力地督促专题询问有关事项落实。
    杨木水库水源地保护专题询问结束后,市人大连续对杨木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市政府专门研究制定了《辽源市杨木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方案》,有力推进了整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开展“划、立、治”三项整治行动,整改方案中关于未依法在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地理标界和警示标识、关于一级保护区的辽河源镇有大量农业耕地、有村民私自扒开围栏耕种现象等7个问题,目前全部都完成了整改,有效地改善水源地周边环境,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其他专题询问结束后,也通过各种方式持续跟踪督办,有力地促进了问题整改,推动了工作落实。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辽源市的专题询问从破冰之旅到常态化,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逐渐走向规范和成熟,深入地融合到人大整体监督工作之中,拓宽了知情渠道,提高了监督质量,增强了监督实效,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为其他地区常态化开展专题询问探寻了路径、提供了借鉴。今后,市人大常委会将不断改进和创新专题询问工作模式,探索网络直播、现场询问等工作形式,加强和改进专题询问效果,进而增强人大监督实效,推动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彰显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心声“同频共振”。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