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出“输血+供氧”组合拳

提高金融供给质量和效率
我市打出“输血+供氧”组合拳
本报记者 王茵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工作的职责所在。”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金融办围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打出了一套“输血+供氧”组合拳,对于提高金融供给质量和效率、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策落地——稳


    去年初以来,中国银行与农业银行积极落实国家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共为4户重点物资保障名单内企业发放贷款5000万元,在获得财政贴息后实际融资成本平均不高于1.6%。落实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截至2020年12月末,辖内银行机构累计给予中小微企业临时性延期还本385户824笔,贷款金额35.35亿元;临时性延期付息安排186户572笔,延期付息1.63亿元,涉及贷款金额41.44亿元。
    落实疫情防控领域金融支持政策,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卫生部门及有关企业,全力满足卫生防疫、医疗用品制造及采购等方面的合理融资需求。辖内银行机构累计为3795户企业复工复产提供资金支持4344笔56.1亿元。我市各保险业金融机构向身处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意外、医疗等优惠保险服务,共向一线工作人员、小微企业等赠送保险保障40.9亿元。
    市政府还专门组织召开了“复工与振兴、吉银普惠2020”吉林银行专场政银企对接会,截至2020年12月末,共为119户企业发放贷款193笔,共计39.9亿元。


    情况摸排——实


    为进一步掌握我市94户规上企业融资情况,市金融办与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工信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全市除国营外规上企业进行调研。其中,66户企业有融资需求共34.2亿元。
    针对需求,长春农商行为唐豆豆食品融资1.1亿元;吉林银行为金翼蛋品融资2亿元;吉林银行为元隆达冲压件融资5000万元;辽源农商行为吉诺树脂融资3000万元,目前已全部到位。
    此外,巨峰生化贷款需求3亿元,建设银行、长春光大银行为其融资1.6亿元,目前正在帮助企业联系纳税贷、信用贷等贷款方式;博大伟业贷款需求3000万元,中国银行已为其融资700万元,剩余贷款正在帮助企业联系各金融机构。
    另有22户企业共计需求10.4亿元,正在与银行进行对接。针对14户暂时融资困难的企业,也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


    方式方法——新


    为增强地方政府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我市利用现有项目创新实施市场化融资。其中,辽源市南部新城文化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四馆广场)在辽源市农村商业银行成功发放流动资金贷款4500万元;辽源市人民大街延伸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在辽源市农村商业银行成功发放流动资金贷款4000万元;辽源市南部新城双创产业中心建设项目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2亿元。其中,2020年发行专项债券3000万元。
    与此同时,围绕成立产业基金公司,我市推动落实5000万元中小企业产业转型担保基金,目前该担保基金已到账1500万元,正在与市工信局协调申请后续专项资金。围绕做强融资板块,资产证券化融资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吉林银行申请新增授信已陆续放款。围绕做优金融服务板块,我市积极帮扶利源精制恢复生产,城投集团目前已累计为利源纾困融资担保2.75亿元(陆续新增),企业停工停产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为其下一步重组提供了坚强有力保障;对巨峰生化、厚德集团、东北袜业园等我市支柱性企业也予以担保支持,涉及金额32.7亿元,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内生动力。代偿清收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措施手段——活


    为进一步提升担保能力,我市简化反担保方式,以连带责任保证、动产抵押、应收账款质押、收费权质押等多元化的反担保方式,解决了部分企业固定资产不足的融资难题。对涉及疫情防控相关企业的担保费率下降至1.0%;对保障民生需求复工复产企业担保费率下降至1.3%以内。截至2020年11月末,共为全市365户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6.8亿元。
    为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农民信用等级,我市充分发挥市中心站、县(区)总站、乡(镇)分站、村服务站四级机构作用,将相关服务引入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窗口化。截至目前,建设市级中心1个、县级总站2个、乡(镇)分站19个(东丰6个、东辽13个)、村服务站459个,实现了辽源市、县、乡(镇)、村全覆盖,并成立市物权融资农业发展公司,与省内各家金融机构合作,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基础上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增信服务。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权属的前提下,通过流转经营权实现盘活地根。截至目前,融资需求调查7519户,合计需求金额近3亿元。累计为961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提供增信服务,总额4500多万元。
    立足信用信息服务支柱建设,市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投资230万元,建立了涉农信用信息库,同时开发了业务端、消费端多款手机APP,支撑涉农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并结合涉法涉诉信息,作为物权增信的市场准入条件。截至目前,全市农户评级总量超2.4万户,准入(评级BBB级及以上)比率52.2%,为各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我市还通过“一对一”回访企业、大屏幕播放宣传视频、服务大厅摆放宣展架、公益短信推送等多种方式进行“吉企银通”线上融资服务平台的推广。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市认证企业1033户,放款笔数278笔,融资金额13.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5.66%、11.76%、17%,我市认证企业位居全省第二位,放款笔数位居全省第三位,放款金额位居全省第二位。各县(区)放款金额排名第一的是龙山区(含开发区),认证企业365户,放款笔数152笔,融资金额8.2亿元;排名第二的是东辽县,认证企业194户,放款笔数37笔,融资金额2.1亿元。
    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经济稳。刚刚结束的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持续优化融资环境,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支持政策,建立政府企业金融信用监督体系平台;完善政府市场化融资机制,抓实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有效化解企业杠杆率过高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及时出清僵尸企业债务,降低全市不良贷款率。随着这些措施的出台,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更加精准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