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辽源好人好事系列专版——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永葆“三颗心”的居委会副主任
——记西安区先锋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肖桂荣


    45岁的肖桂荣是西安区先锋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位思路开阔、办事认真的好同志;在群众眼中,她是一位经常深入基层、真心实意替老百姓着想的办事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任劳任怨,得到了领导、同事、居民的一致认可。她说,在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领悟到,为人做事要保持“三颗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对本职工作和群众利益,要永葆一颗“全心”,全心全意,不辞劳苦。《党章》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她的真实写照。她负责大厅全面日常工作及民政工作的临时救助,经常和困难群众打交道。社区居民刘玉珠丧偶多年,下肢肌肉萎缩,不能行走,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只有一个女儿已经结婚,不在身边,属于边缘困难家庭。今年11月份,刘玉珠到社区续交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肖桂荣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后,考虑其行动不方便,就为其叫了出租车,一直给送回家,并对她说:“以后不用往社区跑了,在我能力范围内能做的,我都会尽力,有事直接给我打电话就行。”这句话,对刘玉珠来说,确是及时雨、雪中炭。
    对金钱和名利,永葆一颗“平常心”,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因为负责社区的民政救助工作,难免有些居民想以捷径而获得相应的民政救助。但肖桂荣无论在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即使在个人独处时,也保持“自重、自励、自省、自警”。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着“三不原则”,即: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他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自己廉洁务实的形象,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好评。
    对居民服务的态度,永葆一颗“恒心”,持之以恒,无怨无悔。社区工作本身就繁杂、琐碎、突发性强。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有社区网格走访、综治维稳、安全防护等一系列的“党心民意先锋行”活动。没有一颗恒心,就很难把社区工作做实、做好。社区居民孙焕云患有癫痫,原东山社区后划到先锋社区,初次上社区办事时突然发病,肖桂荣见状急忙把她扶到门卫休息,倒上温水,问寒问暖,缓解了病人的情绪。初春,寒意未消,早上5点钟她和社区的同事就已经到达了辖区内的看山防护点,守护林区安全;鼠年春节前夕,利用午休时间深入辖区、走企业,发放安全消防传单、安全手册;为了完善居民信息库,傍晚入户了解居民基本入住信息,走访困难居民……正是这些一件件小事,促成了她办事认真、做事细心,一直能坚持下来的恒心,同时也是先锋社区服务宗旨的“凭耐心、促恒心”的又一写照。
    肖桂荣用她的“三颗心”诠释着“共产党员”这个闪亮的名字,她是先锋社区共产党员中的佼佼者,是一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党员。




六旬老司机的正能量
——记西安区安康社区居民 孙国库


    孙国库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也是3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孙国库开车的30多年里,也发生了许多感人故事和凡人善举。
    1985年,25岁的孙国库家住东城三区,一对聋哑夫妻邻居,刚生了一个小孩儿。一天凌晨1时左右,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聋哑夫妇来求救。得知妈妈喂奶时不小心把孩子压伤,他二话没说发动自己的农用三轮车,把孩子送到矿医院抢救室,没要对方一分钱。
    1998年的一个夜晚,他开车从八一水库回市里,路遇辽源出租车被劫。年轻司机浑身是伤,仍与歹徒奋力搏斗。他立刻“拔刀相助”,大灯一亮,下车找到一根木棒,歹徒落荒而逃。他帮出租车司机包扎好伤口,两车同路回了家。被解救的出租车司机记住了他的车牌号,为了感谢他,在市内找了近一个月,非要给他200元钱作为感谢,被他婉拒后还坚持请他吃了一顿饭。现在回想起这件事,他仍心有余悸,他说:“当时太可怕了,如果我视而不见,一脚油门开走,这小伙儿的命可就没了。”
    2000年的一天半夜,孙国库开着空车路过福镇小街时,一女子在路边求救,孙国库见状二话不说将女子带上车,并安全送回家中,女子到家,与家人团聚后,向他下跪哭喊“救命恩人”。家人欲拿5000元答谢他,可他却分文未取。
    2005年,一青年从齐齐哈尔开夜车回白泉,路过盛世花园时,因为困倦,不慎撞上停在路旁的半挂车,人和车被卡在半挂车尾部动弹不得。他正好开车路过,情急之下便参与到救援当中。他拨打“120”,到附近钢材市场借了一台液压设备,把变形的车门打开,号召围观群众一起将人解救了出来。但不幸的是,青年终因伤势过重而离世。这也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遗憾。
    妻子喻丽莉对丈夫多年来的见义勇为也很支持。她认为,人在做,天在看;救了人命,将来一定会得到好报,也一定会健康长寿。
    “爱管闲事,做完好事不留名,给我多少钱我都不要。钱是身外之物,不求家财万贯,满足生活所用就行。关键是要行得正,做事无愧于心。我就是这么个人。”作为一个普通出租车司机,孙国库把“马路上的事”当成了自己的家事,“扶人于危难,救人于水火”成了他的座右铭,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正义感写满了他的人生,彰显了一名优秀公民的崇高美德,展现出不凡的社会正能量。




一心为民的村书记
——记西安区灯塔镇新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井春


    45岁的张井春是西安区灯塔镇新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自2016年4月到村上任以来,他一心为村,全力为乡亲们服务。在他的带领下,新力村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好评。
    树立淳朴村风民风。他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老党员、离任村干部通过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利用8个月的时间归纳整理出新力村第一本村史,新力村村史被省、市(区)有关部门收藏。在村史的基础上完善了村规民约“七字歌”、为二组48户村民安装家规家训门牌,文明新风已然形成,好人好事不断涌现。近年来,新力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同时获评“全国好人”“省级好人”1名、“市级好人”3名,新力村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好人村”。
    村里5户低保家庭危房翻建过程中,有的子女不在身边,有的子女无办事能力,张井春就一户一户地帮助办理各项手续。开着自家的挖掘机无偿为两户农民挖地基、平房场……在他的帮助下,这5户低保户顺利搬进新房。低保户刘桂荣眼含热泪地说:“张书记把我们儿女们该做的事情都给做了,有这样的村干部是我们的福气。”村里三无人员朱忠福、王祥、曲忠贵、非农户黄成立,在患病期间,不分昼夜,只要有事,张井春都会开私家车第一时间送他们去往医院。村集体每年为他们发放医疗保险补助100—150元不等。村委会为80岁以上老人订制生日蛋糕。
    在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村委会班子成员日夜值守,新力村和西孟村的防疫工作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吃住在村里,一连19天没有回家。晚上就在村委会楼下的会议室临时加一张单人床,没有供暖设备,就靠一台老式空调取暖,没有食堂,他每天就简单地吃口方便面。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两天,可他却坚定地说:“为了全村百姓的健康,吃点苦怕什么,疫情不过,我们就不能放松警惕。”




爱管“闲事”的退伍老兵
——记西安区仙城街道安康社区居民 刘立臣


    家住西安区仙城街道安康社区的刘立臣,今年57岁,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阳光新城小区里的“名人”。一个普通居民,何为“名人”?因为他热心肠“管闲事”。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也都愿意找他帮忙。
    2019年9月至今,刘立臣仅处理老人孤逝家中就有三次。有一次居民向他反映,好几天都没看见69号楼的独居老人辛玉文了。刘立臣随即带领两名“五老”同志来到辛玉文老人家。房门紧锁,但从房门猫眼看屋里亮着灯,而且门外能闻到阵阵腥臭。刘立臣当即拨打了“110”报警电话,然后又找来专业开锁,房门打开后,经警方确认,老人已死在家中多日。刘立臣、公安民警和“五老”同志处理完现场后,又将老人送往市殡仪馆。刘立臣一直忙到23时左右才回家。
    9月12日上午,阳光新城62号楼顶一年轻女子要跳楼,刘立臣迅速与物业保安乘电梯来到了楼顶。经过了解,该女子现年29岁,因家庭矛盾,一时想不开才有了跳楼自杀的念头。刘立臣立即联系了女子的家人,并耐心地为其讲人生道理,告诉她,自己的孩子与她年龄相仿。最后,大家齐心协力将女子成功劝下。据介绍,关于各种家庭矛盾纠纷,刘立臣仅今年一年就调解近三十余起。




公婆心中的女儿花
——记西安区灯塔镇新力村三组村民 付艳霞


    34岁的付艳霞是西安区灯塔镇新力村三组村民。她有一个“大家庭”。除了丈夫,她还有一对公婆、一双儿女和同村患病多年的叔公。
    付艳霞的叔公一直没有成家,是村里的“五保户”,且身患多种疾病,需要人照顾。虽然不住一个房子里,但叔公的生活基本也是付艳霞在照顾。叔公不能吃过硬的饭菜,付艳霞就给他做一口软烂的饭菜;叔公的衣服,都是付艳霞定期为其换洗,叔公也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侄媳妇,虽然我没有家、没有孩子,但是付艳霞就像是我的亲生孩子一样,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是一个有福的人。”
    对叔公照顾有加,对自己的公公、婆婆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在这个家里,大家互敬互爱、和谐相处、母慈子孝,婆媳胜似母女。夫妻遇事商量配合,互相帮助、理解沟通,一家人团结和睦。
    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她们是万家灯火中最平凡的那一个:但她们全家人用自己的生活,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
    自己家过得幸福美满,付艳霞夫妻也热心帮助他人。每当邻居家有个大事小情,她们都像自己家事一样忙前忙后;村里老人病了,她有钱出钱、有车出车;作为村里的入党积极分子,经常参加村里的义务劳动。
    总之,付艳霞为村里的大家和自己的小家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超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