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辽源好人好事系列专版——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做一次好人、做一件好事不难,但是持之以恒地做好人好事就显得尤为可贵。我们辽源人厚德载物、向上向善。多年来,全市各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辽源好人”,他们来自方方面面,做出许许多多令人赞叹的好事。每年的“辽源好人”虽然名额有限,但辽源人的凡人善举却不计其数。今天,本报就将那些不为人知的“辽源好人”的故事讲给你听!




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
——记东辽县渭津镇年丰村书记 王萍


    王萍同志在201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认真宣传和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克服一切困难,自力更生办电、打井、修桥、铺路,率先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全村走上了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
    王萍上任以后,为一位困难老人解决了很大的生活困难,这位老人住在年丰村四组,她家当时没有电、没有井。当王萍知道这位老人的情况时,亲自看望老人,联系供电所解决了老人40多年没有电的生活,将老人家通上了电。了解当时情况的村民说:“老人家吃水用水也不是很方便,冬天的时候就要吃雪水,经过王萍书记的努力协调,帮助老人家打上了井,老人吃水用电都方便了。村书记王萍害怕老人家冬天冷,召集本组村民,集体为老人上山捡柴火,保证老人温暖过冬,并且王萍自己掏腰包给老人买塑料布将窗户封闭严实,解决了老人的生活困难。”王萍一直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根据脱贫攻坚的规定,村班子成员每周看望贫困户一次。2019年,村书记王萍带领村班子成员来到贫困户家中,为他们送上慰问品,并且王萍亲自为贫困户擦玻璃、打扫室内外卫生,贫困户家中焕然一新。2020年初,疫情防控工作,王萍总是心系群众,并坚守第一线。从1月25日(正月初一)开始,村书记王萍就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全员进入“战斗状态”,并指派专人做好信息上传下达和报送工作。村里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成立由村书记带队的督导小组,随时监督小卖店、超市等公共场所,查看防控宣传落实情况和是否存在聚众打麻将、打扑克等活动,及时疏散人群,做好分级防护。
    今年以来,在村书记王萍的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关于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精神,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完成农村居民改造80余户,粉刷墙体500平方米,栽植绿化面积5.86公里,安装路灯20盏,实施卫生改厕98余座,门户标志110个,实施农村电网改造1处、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把风险留给自己
——记东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刘承斌


    刘承斌同志1991年9月参加工作,20多年来,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思想积极上进,努力钻研业务。2008年6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一名普通科员成长为今天的中心副主任,主管中心卫生监测和慢病防制及实验室检测等工作,在县“慢病示范区建设”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两项工作中获得上级部门好评。
    自发生新冠疫情以来,刘承斌一直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动态,认真学习钻研《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防控知识及处置规范,为后续规范开展防控工作打下了基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担当。在中心防控疫情动员部署会上,刘承斌逆行而上,勇挑重担,率先加入中心党员突击队,并任第三突击队队长,自此拉开了防控工作序幕。虽然他已年过50,但在中心领导班子中是最年轻的,所以他带领的第三突击队承担了大量工作,从交通卡点、人员密集场所防控的技术指导,到集中隔离点消毒、密接流调,到处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防控工作中,他身兼数职,不分昼夜,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车不够用时自己开车进现场,多次半夜出发流调至凌晨,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他血压骤然上升,降压药从一种加至三种也不能将血压降至安全范围。可面对严峻的疫情,他容不得自己丝毫懈怠,仍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带领第三突击队一直冲在疫情的最前沿。2月3日,接到县卫健局通知,县医院隔离病房收治1例疑似病例,为外地返乡人员,病人当时症状与新冠肺炎症状十分相似,局里要求对患者立即流调,及时了解该患者行动轨迹,以便确定密切接触者,切断传播途径。面对这么危险的病人,刘承斌挺身而出,带领第三突击队立即出发,到达县医院发热门诊,为减少其他队员暴露风险,他让队员守在外面,自己穿上防护服进入患者病房调查,把风险留给了自己。
    还有一次是2月14日17时6分,辽源市医院在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出现一名确诊病例,县政府立即召开紧急应对会议,作为疾控工作的他献言献策,和队友连夜赶到渭津镇龙腾花园小区,冒着深夜严寒开展疫点消毒,对小区进行封闭,连续工作了4个多小时,手脚都冻麻木了,返回单位已是凌晨,第二天一早又踏上征程,投入到小区外环境消毒处理、接触者流调、核酸检测采样等相关疫情排查工作中。刘承斌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不计个人得失的人,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带领的第三突击队先后完成了重点场所防控技术指导、金洲乡第一例网报疑似病例密接的流调、渭津镇确诊病例密接的流调、小区的封闭及消毒等。
    夜以继日地忙碌,一连几日都回不了家,他老父亲身患肾病,每周三次到县医院透析都是他车接车送,可疫情发生后,他无暇照顾老人,只能让80岁的老父亲步行四十多分钟去医院,老父亲几天看不到儿子就打视频电话,他只能在电话中安慰老父亲,叫他别担心,自己一切都好,可是放下电话心里却感到无限愧疚。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品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生产抢修一线的“急先锋”
——记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东辽县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 温艳伟


    自参加工作以来,温艳伟以“工匠精神”自勉,不忘本来,坚守“初心”,30年扎根一线,是生产抢修一线的“急先锋”;在工作中,他精益求精、执著创新,善于发挥团队的整体作用。他注重发挥党支部的组织引导功能,把实际工作技巧与方法同职工思想、日常管理相融合。他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经常组织开展共产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用爱与真诚搭起与百姓、客户的“连心桥”。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坚持学习党的先进理念,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能够看清自己的角色定位,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把“四个意识”“两个维护”作为一面镜子,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真正体现和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之中。他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坚定执著、对百姓的绵厚深情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时代价值。30年来,温艳伟一直没有离开生产抢修一线,“电力工作者是为点亮万家灯火,雪中送炭,救人危急的事,干着光荣。”这是温艳伟的回答,也是一名普通共产党人对平凡岗位的承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温艳伟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对自己的头等大事来对待。他坚信,安全应当以规程为纲领,因此他带头学规程,组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等培训规程,营造了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每周二组织召开安全分析会,同班组员工一起集中分析问题、寻找破解之道;他坚信,安全的根本在于员工,他总是寻找机会同员工交流安全,多年来的坚守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20年11月27日,公司已连续实现安全生产11541天。
    多年来,他从未关过手机、更不会让手机没电或欠费,有时候夜里听到刮风下雨,他也习惯性地把手机握在手里,为的就是第一时间接到电话、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解答疑难。今年8月,台风“巴威”和“美莎克”过境预警之前,他就已经将防汛物料、设备、人员安排到位,即使辽河源变电站浸水,由于布置得当,无人员受伤、设备毁坏等情况,从而保证东辽县辖区内台风过境后,及时恢复供电。
    温艳伟带领的东辽县公司生产团队一直坚持“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主动为政府提供“参谋式”服务、为重点企业打造“伙伴式”服务、为重点项目实施“订单式”服务,对百姓民生履行“公益之约”,对待百姓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成为百姓好用、爱用的“电保姆”。他主持双天(辽源)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供电容量调配,结合安恕变电所和凌云变电所实际用电负荷情况,重新分配出回路,调配供电容量,充分满足项目用电需求;积极为金翼蛋品解决66kV输电线路工程部分基础征地的难题工作,确保了该工程通过吉林省电力公司流动红旗验收顺利竣工;大力协调省、市规划与国土等部门开展辽源永清变220kV变电站66kV间隔扩建工程。
    作为新时期的电力工人,温艳伟用实际行动弘扬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11月19日,吉林省多地区遭受冻雨灾害,公主岭市是此次冰冻雨雪灾害的重灾区,多处输电线路主网受到严重破坏。一只由24人组成的抗冰抢险支援队伍从国网东辽县供电公司出发前往公主岭市,支援双榆树供电所开展抗冰救灾任务。温艳伟是此次抗冰抢险任务带队负责人,现场的灾情远远超出想象,为了早一点完成工作任务,早一点送电,他和队员们只能在凛冽的寒风中快速地吃一口方便面,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虽然任务艰巨、环境艰苦,但他勇于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积极探索工作新方法,在杆塔及线路除冰上突破创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效保障了作业人员的安全,让当地的居民更早地恢复了用电,并受到兄弟单位的一致好评。
    这些年来,温艳伟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干事,尽力为上级部门分忧,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好服务,认真履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医者仁心守护生命防线
——记辽源市援疆干部、新疆哈巴河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妇科副主任 刘金伟


    吉林援疆干部当中,有这样一位面容清秀,个子高高的女医生,她叫刘金伟。来新疆后,她被分配到哈巴河县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室工作,担任科里的副主任。在科里工作不久,她就成为科里的骨干力量,每天早出晚归,兢兢业业地工作着,科里工作忙的时候大家只有在吃晚饭时才能遇到她。
    由于她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重,院领导除了让她承担一些重要工作外,还经常让她指导院里的年轻大夫和实习学生。院里每次有去阿勒泰学习的机会,都愿意派她过去,因为她去学习不仅自己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回来后还能把她在外边学到的知识悉心教给院里的其他同志,保健院里的同事们都亲切地叫她刘老师。她作为唯一一名妇幼部门工作的医生,协助当地完善“两癌”筛查流程,开展了妇科内分泌疾病和诊治,各类宫颈疾病的手术治疗,指导当地医生采用科内授课,实超演练等形式提高实际业务水平,带出适合当地需要的妇科技术人才。
    除了到外边参加学习,她还经常自学一些专业知识,为了能阅读外文文献,她一直坚持早上学习英语。即使她娴熟的医术在科里已经处于顶尖水平,但她对自己的工作依然是精益求精。每次接诊,她都认真细致的接待每一位患者,一次她的同事在做妇科手术时患者突然心脏病突发休克过去,在这危急时刻她立刻过去给患者做心脏复苏,由于抢救及时患者终于苏醒过来,挽救了一条生命,也为院里减少医疗纠纷。
    9月17日,刘金伟回吉林休假,在乌鲁木齐到长春的航班上有一名乘客突然发病,在机舱广播寻找医生进行救护时,刘金伟立刻挺身而出参与抢救工作,直至救护车把患者接走她才从病人身边离开,航班机组人员对她的行为都十分赞赏,为了感谢她,特意留下了她的名字和电话。
    除了工作,刘金伟平时还十分关心援疆姐妹们的生活,队友们有事需要帮助时她总是最先过去照顾大家。她不仅是援疆队伍中一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是一名非常有爱心的好队友,是援疆人中的优秀代表,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她所显现出的非凡友爱精神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平凡岗位发光发热
——记辽源市汽车改装有限公司焊接工人 刘文明


    刘文明同志是辽源市汽车改装有限公司一名普普通通的焊接工人。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大连船厂、长春铭辰机械等公司工作。多年来,该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服从分配、勤奋好学,掌握了一手过硬的焊接技术,现已成为生产车间的技术骨干和操作能手。2013年至今,刘文明同志多次获得公司“优秀员工”称号;2019年4月,荣获“辽源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19年9月,荣获“吉林省劳动模范”称号;2020年11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辽源市汽车改装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同年4月份,刘文明成为了辽汽的一员。在公司成立之初,在车间厂房和人员各方面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刘文明在东辽县孵化基地进行钢结构生产作业,他不畏条件的艰苦和严峻,酷暑下连续几个月战斗在生产一线,只为保障辽汽钢结构项目的顺利完成。鉴于刘文明同志在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所焊的每一道焊口都认真负责,确保焊一道合格一道,决不允许出现质量问题,公司多次决定让刘文明同志参与到公司重大项目建设。如:核化污染洗消车、冷藏车、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等,并用其掌握的焊接技术,解决了各类型材焊接变形等难题;他所焊接的焊缝质量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刘文明同志因焊接技术过硬,多次被选派赴北京、青岛、江苏等地,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冷藏车等产品做售后支持,得到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私下里,他言语不多,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辽汽老员工的榜样作用,在长期的工作中,刘文明认识到一个企业单靠少数技术好、手艺强的人不行,只有通过辐射作用,让更多的人掌握较好的生产技艺,才能达到普遍提高生产质量的目的。他把提高本单位新员工整体技术水平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认真学习现代技术理论知识,注重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焊接技术》《金属学基础》等专业书籍,并运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另一方面,在工作和“传帮带”活动中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新员工一同进步。由刘文明培养的员工现在已经成为车间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自成为辽汽一员以来,他总是任劳任怨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洒下他辛勤的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所取得的成绩不仅得到了公司领导、车间同志们的认可,更得到了客户们的称赞。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整理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