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岸阔韵自成

河清岸阔韵自成
——吉林辽源东辽河上游生态治理与岸带修复纪实
本报记者   郭珍珠   王茵


    东辽河,辽源的母亲河、生命之河。她在辽源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承载着世代辽源人的美好记忆。
    仙人河作为东辽河一级支流,因多年来的水质污染,变黑变臭,成了城市形象的一道疤、辽源人心里的一种痛。2018年11月14日,仙人河黑臭水体治理问题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通报。
    抚平母亲河污染之痛,辽源不躲、不推、不辩解,痛定思痛,按下整改“快进键”,下猛药、狠治理,举全市之力打响仙人河黑臭水体整治攻坚战。枕戈待旦,夜以继日,经过十几个月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付出,仙人河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东辽河水污染得到有效遏制。2020年1月,辽源地区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自“十三五”以来首次全部达标。
    河畅、水清之后,如何实现岸绿、景美?以“水岸同治、标本兼治”为己任的辽源再次披挂上阵,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姿态投入到“修补城市、修复生态”的“双修”工程建设中。


    规划,最能彰显城市建设的品质和格局


    治山、治水、治城同时进行,把好山、好水、好风光充分融合,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这是市委全会描绘的蓝图。
    具体落到城区内6.6公里的仙人河和7.1公里的东辽河,沿岸建什么、怎么建?简单平整后建设商业综合体是一种选择,但这样一来GDP有了,老百姓休闲活动的场所却没有;建居民住宅楼也是一种选择,但这样一来人气儿有了,城市却成了水泥森林,缺少生气……
    解决辽源老百姓居住环境差、城市功能不健全等矛盾和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生态治理红利,补短板、强弱项、提功能——这是辽源市委、市政府的选择,也成为仙人河生态治理与岸带修复的目标与方向。用市委书记柴伟的话说:“还城市以绿水青山,共建美丽辽源,这是辽源老百姓的需求和期待,为此多难都要干,干就要干好!”
    一天不能等,一刻不能耽误,倒排工期,压实责任,挂图作战!市委、市政府于1月16日迅速启动仙人河两岸“清障”“拔钉”“除顽疾”行动;2月26日召开的市政府专题会议决定:配合仙人河岸带生态修复建设,3月底前花鸟鱼市和园林处必须全部迁出!
    东北的1月滴水成冰。为了及时跟进建设进度,市长孙弘反复实地踏查,沿线巡视,科学安排,统筹部署,甚至直接将指挥部设在征拆现场,没有采暖设施,就生起炉子架起炉筒子……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通过视频方式听取东辽河和仙人河生态岸带修复方案,坚持城市“双修”到哪里、城市设计就到哪里,站位要高、眼光要远、视野要宽,力求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和社会效果。
    要建多少座桥、每座桥建在哪里、设计成什么样子、全线要建多少个游园、多少个外挑台、每个游园的主题是什么、孩子们的游乐空间建在哪儿、老人们的活动场所怎么修?所有这些,决策者一遍遍地与设计单位及施工负责人逐一交流、逐项探讨、逐条落实,反复推敲,精心打磨。几个月后,一张既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又能提升百姓生活品质的蓝图规划,通过一天天的修复实践变为可触可摸可感的现实。


    攻坚,最能反映城市管理的责任和担当


    仙人河老四百货段。改造前,这里河东是市园林处,河西是老花鸟鱼市。存续近20年的市场面临征拆,谈何容易?
    东北的3月乍暖还寒,加之赶上疫情,花鸟鱼市并未开市,业户被一一召回。情感上如何割舍、新环境能不能适应、生意会不会受影响?近百位业主,不理解的有之,要费用、要补偿的有之……为此,指挥部在搬迁现场设立了专门解决问题的办公室,帮助联系新市场,帮助要优惠政策,帮助联系减免税金……工作做到了家,30天后,老花鸟鱼市如期完成征拆。
    与此同时,针对部分“老大难”业户和相关历史遗留问题,指挥部会同龙山区、西安区专班调度,联合行动。由西安区住建局等区直部门与辖区街道、社区组成的攻坚小组,顶住压力,透支体力,深入居民家中,一家一户研判,反复实地踏查、反复商榷、反复征询意见,讲政策,讲法律,分析利弊、消除顾虑,一边做思想情绪的疏导员,一边做协议签订的指导员……疫情渐散、冰雪消融、春回大地,4月中旬,仙人河城区两岸影响环境治理的90户民宅、33户工企户全部完成征拆,共拆除面积6.1万平方米。其中,拆除违法建筑2.65万平方米。
    征拆过后,施工建设更是面临诸多的挑战和考验。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要求,市城管执法局春节假期上班后在全市第一个组织开展项目设计方案远程视频汇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率先复工。城管、环卫、市政、园林等部门干部职工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瞄准目标,实干作答,保证了岸带修复工程的有序高效推进。
    “难度最大、干得最苦!”项目负责人陈会全用这8个字形容岸带施工。他说:“4月份进场时疫情防控形势正严,测核酸、量体温、戴口罩、消毒、轮流上岗、分拨就餐,所有防控措施必需严格执行,每天都有检查部门现场抽查,所有在岗人员都不能擅自离岗,更不能请假回家,否则便是至少半个月的隔离。8月末9月初,施工正处于紧要关头,三场台风导致的暴雨又是一场考验。为降低风险,我们沿岸已经建起的截水坝、挡阻墙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自行毁掉,待汛期过后再重新恢复。可即便如此,台风‘美莎克’过境时仍然给我们造成了巨大损失。”
    工程监理刘海宾清晰地记得:“9月2日那天,晚7点多我们在各作业点巡视时就发现有的地方开始出现积水,到8点40分时,水位上涨已经漫坝,整个作业面全部泡在水里。于是大伙儿赶紧边往外撤人、撤设备,边使用大功率排水机排水,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那情形真是太紧张了,整整一夜,大伙儿硬是连眼皮都没敢合。”


    细节,最能展现城市建设的功力和水平


    在儿童公园开放广场刚施工时,施工方当时只考虑美观和防滑效果,甬路采用了立面向上的路石。每周都要带队数次晨检的分管副市长发现后当即叫停:“来这里游玩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一旦摔倒,路石的立面太容易造成伤害了!”于是,刚铺了一部分的甬路立即返工;东辽河岸带铺塑木栈道期间,他又在栈道上走了好几个来回,发现紧邻河面的一侧空隙太大,担心孩子们在栈道上跑跳会有安全问题,现场提出了整改要求。建设单位经与设计单位会商研究,将木栈道临河一侧在原设计基础上全线加宽了20公分,消除了隐患……
    盎然的绿色,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曼妙的线条,勾勒出“打造蓝绿交织生态文明城市”的蓝图;灵动的水波,激荡着城市建设的人文底蕴与品位质感。精致巧妙的街边游园,路、桥、河,花、草、树的独特设计,形成了充满活力的滨水景观。合抱垂柳随风摇曳,理石护栏厚重古朴,垂柳与护栏间,是蜿蜒曲折的仿生栈道。深秋时节,花团锦簇,层林尽染,一步一景,犹入梦境,如置画中。岸带建设不仅美了辽源人的眼睛,更融入了辽源人的生活,读书、晨跑、下棋、放风筝、拍婚纱照……听!仙人河沿岸的儿童游乐区,爬网、滑梯、跷跷板等各种游乐设施被小朋友们满满占据,不时传出阵阵嬉笑逗趣的声音。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以人为本,兼顾功能,正是通过这样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匠心,岸带建设的精细化水平最终赢得了百姓的口碑。


    民心,最能感知城市治理的温度和幸福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百姓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对公共空间的打造体现的是城市治理模式、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而辽源此前多年来最缺少的恰恰就是城市公共空间,辽源老百姓最羡慕其他城市的也是人家活动休闲空间和场所相对充足。不夸张地说,曾经就连年轻人谈恋爱约会散步的地方都很有限。
    民生通民声,幸福看得见。此次改造东辽河两岸共建设游园44个,景观小品百余处,绿化面积36.7公顷,种植乔灌木719073株。滨河栈道、观景台、露营点、休憩场地、小型广场散布园中。塑造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形象,家门口的美好生活让辽源越来越有城市范儿,使得辽源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烈,辽源老百姓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满意度和对城市建设的参与度、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田家炳中学段是仙人河入城第一站,去年这里还是垃圾遍布、臭气熏天,到处是旱厕、猪圈、鸡舍、破仓房……今年最破的地方变成了最漂亮的,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像变魔术一样,厉害了辽源!”“复兴辽水风貌,辽源环境优美,点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他们虽然不是本地人,但实实在在把辽源当成了自己的家一样去装修、去打扮!”“我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深感光荣和自豪!”“我小时候仙人河里有鱼有虾,长大后没有了鱼虾。今年在河里又见到了鱼虾,说明水质变好了。谢谢所有建设者!辛苦了!”“家门口的后花园,特别好!”“我爱我的家乡,落叶要归根!”……融媒体后台上,众网友的赞誉直抒胸臆,越聊越“燃”。
    市民艺轩对原花鸟鱼市迁走建成花园后这样评价道:“给孩子们一个玩耍的地方,给老人一个散步的地方,城市需要这样的绿洲,市民也需要这样的休闲娱乐场所,希望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能够有更多这样的地方,为决策者点赞,辽源明天会更好!”
    “十一”期间,摄影爱好者张素英举着手机,拍花坛、拍拱桥、拍栈道,忙得不亦乐乎:“节日里何必再东奔西走,咱们辽源的城市会客厅比哪儿都漂亮!”
    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把美丽辽源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景观带工程交付使用,岸带附近房屋的交易量大幅上升,以玉圭园小区为例,房价也由之前的每平方米均价3000多元涨到4000多元。楼卖得好,必然拉动建筑市场,市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辽源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达52.3%。辽源经济社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1—10月份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速21.4%,工业增加值增速10.6%,列全省第一位和第三位。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与辽源市山、水、城一体化治理,仙人河、东辽河岸带修复,城市环境改善有着直接关系,同时更为辽源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赢得了时间、积累了底气、攒足了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生态建设展现“辽源作为”,生态品质促进“辽源蝶变”。
    锚定绿色作底的辽源,青山绿水含金,诗意就在身边,远方就在脚下……

东辽河畔绿植茵茵的步道傍河而建,一步一景、宜居宜游。

有色彩、有设计、有亮点、有美感、有活力的仙人河滨水岸带。


市民在仙人河岸带的休闲游乐区尽享生态之美。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