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线上吹哨、线下报到”不再是“口号”

让“线上吹哨、线下报到”不再是“口号”
本报记者 张莹莹

    东丰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察看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信息。 本报记者 吴培民 摄


    家住东丰县康城家园的吴女士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只是在微信群里发了几句“牢骚”,没过几天问题便真的解决了!自己经手办理的事件,能够得到职能部门及时处理,东丰县祥鹿街道西城社区网格员杨洋道出大实话:“问题这么快解决了,我感觉自己比居民还开心。干了12年的网格工作,这要放到以往,类似事件不历经几个周折,是很难这么快解决的。”
    今年9月,家住东丰县康城家园小区的吴女士因楼下烧烤店排烟管道经常传出噪音,影响家人休息,将此情况反映到了手机里的“居民微信群”。东丰县祥鹿街道西城社区网格员杨洋核实情况后,立即通过手机“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APP软件及时进行上报。东丰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负责信息平台工作人员分析研判后,根据事件类型,转办至东丰县生态环境部门,使4家烧烤店依法对排烟管道进行了隔音降噪整改。
    东丰县在深入推进“111”平安模式建设中,力量下沉、精耕细作,充分发挥网格员“平安前哨”作用,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底座”;有效依托“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横向互联、纵向贯通,察民情、解民忧,人、地、事、物、组织“五大要素”一网汇集、一网共治;让“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线上吹哨、线下报到”不再是“口号”,而是变成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实打实的成效。
    网格划分的标准如何科学合理地设定、网格的职责与工作流程如何条目清晰地规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11”平安模式中《辽源市城乡社区、行政村平安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规范》文件的出台,让东丰县的网格管理工作方向明确、有章可循。
    在东丰县,像杨洋这样的网格员共有1937名,从楼群院落到田间地头,哪里有矛盾纠纷或安全隐患,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每日巡查时长2小时、巡查里程3公里,每周上报事件5件。”这是每名网格员的“基础功课”。在县城内3个街道的8个社区中,任命社区副主任为网格长,并配备了155个网格员;在14个乡(镇)的229个村,任命村党支部书记为网格长,1544个自然组长为网格员。
    前不久,东丰县祥鹿街道网格员王敏在辖区巡查时发现东宝驾校东侧约50米处一根电线杆断裂悬在半空,安全隐患极大。由于此电线杆为废弃油扎杆,并且没有任何标记,王敏实地走访后并未查询到该线杆归属哪个单位管理。随即,王敏登录手机终端软件,及时将事件详情与现场照片上报至县平台。县平台研判小组获悉后,第一时间将事件转办至电力、有线电视、电信通讯等相关单位,各单位经过现场踏查,发现此电线杆均不归其所属。后经县平台沟通协调,由联通公司及时将隐患排除。
    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在东丰县横向联通县级31个职能部门,实现了处置网格事件的跨层级、跨部门协调运转;纵向贯通县所辖14个乡(镇)、3个街道,以及全县1937名网格员。
    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的全面应用,有效提升了东丰县网格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切实加强了网格化管理的服务效能。平台在东丰县运行2个月以来,职能部门办结事件15件、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办结事件7件、各乡(镇)与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办结事件5件、网格员自行处置事件84件。
    依托县、乡(镇、街道)两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东丰县着力优化网格规范管理,有效借助智能化应用,使群众诉求和安全隐患事事有记录、件件有回音、工作有追踪,打通了基层社会服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