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辽源市统计局
(2014年3月27日)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资源环境约束带来的新挑战,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型为主线,攻坚克难、努力拼搏,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全面转型迈出新步伐,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  合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14.2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227.8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的比重为8.3:59.2:32.5,分别比上年下降0.6、上升0.2和上升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60.3和35.1,分别拉动GDP增长0.4、5.7和3.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7413元,增长9.8%。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5.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县区(开发区)经济有力提升,县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为54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
    2013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面对财政资金异常紧张的困难局面,全力以赴增收节支,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8.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25.51亿元,增长6.9%。地方级财政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5.65%,比上年提高2.85个百分点。从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实现10.37亿元,下降17.5%;地税部门实现15.61亿元,增长11.5%;财政部门实现12.88亿元,增长12.7%。
    全年实现财政支出9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教育支出16.18亿元,下降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40亿元,增长11.4%;住房和社会保障支出8.77亿元,增长10.8%;医疗卫生支出7.70亿元,增长22.2%。上述重点支出达50.06亿元,增长8.2%,占总支出的53.4%。
    民营经济
    2013年全市民营企业总户数发展到6057户,比上年增长14.7%;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30万户,增长12.0%;民营“三上”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个数发展到  606户,下降3.1%。民营经济从业人员30.8万人,增长8.1%;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378.3亿元,增长24.3%;民营经济实缴税金19.7亿元,增长4.0%。民营经济增加值402.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7.5%。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8%,以其较高的发展规模和较快的增长速度拉动全市经济健康发展。
    物价指数
    2013年度,全市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3(以上年价格为100,下同),价格水平同比上涨2.3%。八大类消费“四升三降一平”。其中,食品类消费价格涨幅为3.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涨幅为4.9%;衣着类价格涨幅为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涨幅为0.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5%;居住类价格下降0.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保持持平状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9.2,下降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8.1,下降1.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96.2,下降3.8%。

表1  2013年辽源市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
                              全市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2.3
一、食品                      104.7
二、烟酒                      100.0
三、衣着                      102.2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5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9
六、交通和通信                 99.3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5
八、居住                       99.9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29亿元,比上年增长8.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8.18亿元,可比价增长4.5%(下同)。其中,农业增加值24.37亿元,下降15.1%;林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51.7%;牧业增加值31.61亿元,增长31.8%;渔业增加值0.36亿元,增长12.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52亿元,增长4.0%。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2.98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2%。粮食总产量145.6万吨,比上年增产12.85万吨,增长9.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2.38万公顷,下降0.4%。其中,玉米产量130.29万吨,增长14.6%;水稻产量11.49万吨,下降5.9%。全市耕地总资源24.2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35万公顷。  
    全市肉类总产量8.98万吨,比上年下降3.6%;禽蛋类产量5.06万吨,下降0.8%;生猪存栏29.87万头,增长0.7%;生猪出栏48.78万头,增长1.0%;奶类产量0.42万吨,下降41.5%;水产品产量2379吨,下降1.7%;水产品养殖面积3150公顷,增长0.9%。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1.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1%;大中型农用拖拉机8256台,增长12.6%;农用运输车7576辆,增长0.7%;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8.81万吨,增长2.4%。
    全市实现迹地更新造林面积4034公顷,比上年增长16.1%;木材采伐量10.9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9.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18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实现工业增加值348.74亿元,可比价增长10.3%,占全市GDP比重为49.8%,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16.75亿元,增长11.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31.99亿元,增长8.5%。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311.23亿元,增长11.7%。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9.2%。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87亿元,同比下降19.6%。县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1.8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5.2%,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共实现增加值109.01亿元,增长11.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77.5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03%。单位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8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3.0%;万元GDP能耗降低率5.4%,超过省下达目标2.4个百分点。

    2013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6.8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4%。其中工业用电量累计20.2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0.17亿千瓦时,增长9.2%;第二产业用电量2.05亿千瓦时,下降2.5%;第三产业用电量2.28亿千瓦时,增长18.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90亿千瓦时,增长1.4%。
    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8.36亿元,增长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23.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城镇投资实现473.90亿元,增长19.3%;农村非农投资实现49.21亿元,增长29.4%。从产业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实现投资19.49亿元,增长121.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3.7%;第二产业实现投资303.83亿元,增长10.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58.1%。其中工业实现投资270.0亿元,增长22.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51.6%;第三产业实现投资199.79亿元,增长32.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38.2%。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累计实现投资44.05亿元,比上年降低5.3%。房屋施工面积473.41万平方米,增长30.2%,其中新开工面积185.39万平方米,增长1.4%;房屋竣工面积32.72万平方米,下降44.5%;商品房销售面积52.11万平方米,增长16.3%。全年累计资金到位额53.34亿元,下降4.3%。资金来源主要是以自筹资金为主,占比高达55.8%。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55亿元,增长13.8%。按城乡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54亿元,增长15.2%;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1亿元,增长2.0%。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5亿元,增长5.3%;限额以下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60亿元,增长17.5%。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比重为28.0%,比上年降低2.4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2013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0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8%,比全省平均增速5.2%高23.6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出口总值11536万美元,增长63.7%;实现进口总值10482万美元,增长4.4%。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增长25.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增长10.0%。省外招商引资完成407.29亿元,增长26.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3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5.52亿元,可比价增长11.7%。全市公路总里程4316.3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53公里,一级公路195.79公里,二级公路517.4公里,三级公路73.93公里,四级公路3392.65公里。2013年新建公路66.21公里。
    2013年,全市公路货物运输量1959万吨,比上年增长15.4%,货物周转量378389万吨公里,增长21.1%;公路旅客运输量2011万人,增长9.2%,旅客周转量116340万人公里,增长12.3%。铁路货物发送量291.4万吨,下降9.0  %;铁路旅客运输量  61.3万人,同比增长3.5%。
    截至2013年末市区内共有公交车384台,万人拥有6.8标台;出租车1049台,万人拥有22.15台。
    2013年,全市实现电信业务总量6.54亿元。全市固定电话21.40万部,增长4.44%;移动电话108.16万部,下降0.9%。邮政业务总量8054.86万元,同比增长2.7%;实现营业收入10161.48万元,增长20.5%;全年发送信函195.08万件。
    2013年,来我市旅游人数达159.38万人,同比增长15.7%,占全省的比重为1.6%。旅游收入20.30亿元,增长25.9%,占全省的比重为1.4%。
    八、金融和保险业
    201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1.68亿元,比年初增加4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个人储蓄存款275.1亿元,比年初增加33.35亿元,增长13.9%;各项贷款余额276.92亿元,比年初增加47.20亿元,增长20.7%。其中,中长期贷款96.84亿元,比年初增加18.76亿元,增长43.0%。各项贷款余额增速超出各项存款余额增速7.8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2013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级保险经营主体15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7家,寿险公司8家。所辖县、区机构财险12家、寿险14家。实现保费收入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52亿元,增长3.7%;寿险保费收入6.04亿元,增长15.3%。累计赔款和给付金额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财险赔款1.47亿元,增长15.7%;寿险给付0.30亿元,下降15.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13年,全市共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5项,批准61项,项目批复率为58.1%,共争取国家、省支持资金4102.1万元,争取省级专利资金补贴项目32项。全市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市级各类科技成果88项。全年专利申请量为107件,其中发明41件、实用新型115件、外观设计14件。全市拥有院士工作站2个。
    截至2013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院校641所,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所,招生2673人,在校生11712人,毕业生2224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院校11所,招生1337人,在校生7486人,毕业生4339人;普通高中9所,在校生18632人,毕业生6528人;初中56所,在校生27547人,毕业生9773人;小学342所,在校生54953人,毕业生9510人;幼儿园218个,幼儿21024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招生18人,在校生251人,毕业生24人。全市初中入学率99.8%,高中阶段入学率92.6%,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拥有文化馆4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6个;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2座,广播覆盖率达96.5%,电视覆盖率达97%。
    截止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1014个。其中,市县级医院12个(不含企业、民营医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村卫生室585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6528人,其中执业医师2302人,同比增加7.8%,执业助理医师354人,同比增加1.4%,注册护士2467人,同比减少3.97%。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5462张,同比减少2.74%。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069台,同比增加42%;全年医疗总收入8.85亿元(指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或事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87%。总支出10.56亿元(指医疗机构的医疗业务成本、医疗支出、事业支出、管理费用),同比增长9.9%;全年诊疗人次391万人次,同比提高5.9%。
    2013年,辽源市在各级各类体育竞技比赛中共获得奖牌74枚。其中,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铜牌1枚;在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29枚、银牌15枚、铜牌29枚。
    截至2013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总人数达24.4万人,比上年增长3.6%。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2.54万人,增长0.5%;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8万人。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6.35万人,增长0.3%;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4.71万人,增长0.4%。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8.4万人,增长3.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8.13万人,增长3.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15.46万人,增长1.38%。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3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21.9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4人;市区人口为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3人。全年出生人口9273人,出生率为7.60‰;死亡人口6778人,死亡率为5.56‰;自然增长率为2.05‰。人口性别比为103.3(女性为100)。

表2  2013年全市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人)
指标                  年末数          占总人口比重(%)
全市总人口            1219190          ——
其中:  非农业人口    555502          45.56
其中:  男性          619551          50.82
        女性          599639          49.18
其中:  0—18岁      164450           13.49
        18—35岁      268201          22.00
        35—60岁      572611          46.97
      60岁及以上      213928          17.55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78.75元,比上年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688.02元,增长32.8%。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6.8%。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3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9平方米。



    截止到2013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收养单位108个,收养2718人。其中公办养老机构7个,收养644人;注册登记民办养老机构8个,收养548人;未登记民办养老机构92个,收养1501人。公办儿童福利机构1个,收养25人。
    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69253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月人均补助水平285元。共有农村低保对象43160人,支出农村低保资金0.65亿元,增长25.5%,年人均补助1509元。
    2013年,全市期末从业人员总数25.85万人,比上年减少0.83万人。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0208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53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082人。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954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6%,比上年上升0.03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7.9万人。其中,外省来吉农民务工人数0.5万人,境外就业人数0.2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市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浓度年均值为0.076毫克/立方米和0.039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0天。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国家三类水体标准。受理环境信访投诉案件112件,结案率为100%,满意率为99%。
    2013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55起,比上年上升1.7倍;事故中死亡75人,同比上升8.7%。其中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起,上升1.3倍,死亡11人,同比上升1.8倍;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36起,同比上升14.3%,死亡64人,下降1.5%;发生火灾事故910起,同比上升2.3倍,无人员死亡。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价格指数为国家统计局辽源调查队提供。
    另:本公报中使用的部分指标数据,为市直相关部门提供的行业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