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 重服务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惠民生 重服务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写在辽源全力冲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时

第二届辽源城市节·辽马奔腾马拉松赛。


2018年大年初三,千人秧歌大汇演。

“节庆日”组织开展送文化、送戏下乡、下基层等活动。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日前,辽源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迎检验收动员会议,全面总结“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阶段性成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创建工作,向着全面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目标全力冲刺。
    2018年4月,辽源市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同年7月组织全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启动工作会议,与各县(区)签订了责任状,动员全市各级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
    两年多来,我市全面对标《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中部)》,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推进创建工作各项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我市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辽源地域文化为特色,以推进广覆盖、高效能、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工作,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和运行体制机制建设。重点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使辽源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高位推动  压实责任


    创建之初,我市就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创建工作性质和职能分工,领导小组下设宣传报道组、规划设计组、后勤保障组、综合协调组、督查考核组,作为常设机构全面负责创建工作的实施与检查。
    制定印发了《辽源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8年—2020年)》和《辽源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要求,制定印发了《辽源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重点任务分解表》和《辽源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管理制度分解表》,将各项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位,责任细化到人。
    坚持“一竿子插到底”的原则。建立了联络员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督导检查制度等,实现了创建全过程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廉洁化。
    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程,将示范区创建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引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先后多次通过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政府领导小组会等会议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创建办督查组对全市创建示范区工作推进和落实情况进行了4次专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此外,积极参加国家文旅部开展的“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类活动。2018年5月组织全市45名文化业务骨干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国家文旅部指定培训基地)参加了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班,10月邀请国家文旅部指定巡讲专家来辽,对全市创建工作人员130余人进行业务培训,使之理论学习与实际考察相结合,学习效果显著。
    另外,全面开展创建工作任务解读。市创建办先后组织全市开展了50余次各类业务指导培训,针对相关部门领导、创建工作负责人、文化志愿者、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使其了解创建、明确任务、扎实开展工作。




    广泛宣传  凝心聚力


    为让创建工作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创编《辽源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报》50余期,跟进反映创建工作动态,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同时,开展了公共示范区问卷调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在电视、报纸、“两微一端”等新老媒体开辟了专栏,各大广场、窗口服务单位、人口密集地点等位置,安置了示范区宣传牌,营造了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目前在央视、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发稿达10余篇,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影响力。




    项目引领  整体推进


    乘着创建工作顺利推进的东风,更好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我市重点推进南部新城“新三馆”项目,建筑面积分别为图书馆15000平方米、文化馆20980平方米、博物馆15800平方米,全市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村文化小广场基本达到全覆盖。为更好地服务特殊人群,建成了9314平方米的辽源残疾人康复中心,目前入驻老人和残疾人百余名,并积极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周”“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残疾人艺术节”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特殊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相关部门也积极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进而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形成了全民参与创建工作的热潮。




    突出特色  亮点纷呈


    为进一步打造和展现新时代文化辽源、开放辽源、活力辽源、生态辽源、健康辽源的新形象,塑造“辽源城市节”特色品牌为指引、通过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辽源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亮点。如“城市马拉松、免费观影、广场舞、文艺汇演”等公益活动。
    为加快推动辽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活跃文化旅游交流,全市积极开展跨界融合,分别在辽源市、绍兴市举办文旅产业“非遗集市展销活动”、绍兴有戏“文化走亲”、醉美绍兴“绍兴黄酒节”等活动。推进地域文化交流,构建城市间多层次的文化展示平台,实现不同地区公共文化资源共享、互通共融,活跃了两地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与此同时,积极参与文旅部、省文旅厅各项活动,选派作品吉剧“皇家鹿苑”“东辽河儿女”等分获国家、省级殊荣。特别是在“戴爱莲杯”全国广场舞大赛中我市作品荣获金奖。
    为吸引多元社会主体积极参与,让辽源市公共文化的内容更丰富、老百姓的文化菜单上有更多选择,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有效调动和利用各企事业、机关单位建立具有行业影响力和社会教育功能的文博场馆,其中,有辽源市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辽源市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辽源消防科普教育馆、青少年平安教育基地、袜业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矿山博物馆、县(区)博物馆等场馆,形成了公共文化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业内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全省文旅融合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文旅部“春雨工程”文化志愿项目工作,我市组织优秀志愿服务团队、项目以及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活动,赴云南、贵州等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以多渠道、多途径扶持和各地贫困群众亟需的志愿服务项目。通过高水平、高质量和活动互助项目,充分激发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动力与活力,受到了当地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承办全省“阳光工程·圆梦工程”文化志愿者培训班。120余名省内各市志愿者来辽参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省文化志愿者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并为文化志愿者搭建增进友谊、交流学习、文化联动、资源共享的文化培训平台。




    顶层设计  创新机制


    为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成立了由科研专家、专业干部、基层工作者组织的课题组,立足辽源地情和人文特色,定位辽源市实际,确定以《基础支撑、项目引领,公共文化带动文旅产业发展研究》的课题,形成了制度设计方案,完成了《辽源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实施方案》《辽源市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辽源市关于深入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带动相关产业及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实施办法》的成果转化。
    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更好地提升辽源特色文化资源库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数字平台体系,我市积极推动文旅与科技深度融合,努力探索运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整合图书、文化、文博、非遗、旅游、体育等各类文化资源,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建立起一个全方位覆盖、多终端访问、多通道发布的公共文化云平台,打通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辽源文旅云平台”的建立,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政府端菜+群众点菜”有效结合的一站式、多终端、交互式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高服务效能,构建以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全覆盖的网络资源架构,实现与国家、省级、市级文化服务平台对接、资源共享,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统一平台。




    深化改革  突出重点


    认真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文化宣传工作,增强“四个意识”,组织学习中央、省重要文件,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图书馆法,积极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理事会试点工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社会参与度。
    围绕各类“节庆日”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送文化、送戏、送电影下乡,下基层等活动。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大力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市级图书馆在全市范围内共建立19家基层分馆。县(区)图书馆以乡(镇)、村(社区)的农家书屋为分馆的服务体系,使广大基层群众享有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途径更加便捷,质量显著提升,均等化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科学统筹  决战决胜


    创建工作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大考,以此次迎检为契机,我市将持续弘扬“示范先锋”,积极打造创建“升级版”,决胜创建工作“国考关”。
    “8月10日至9月10日,集中开展创建标准梳理工作,全面完成创建目标任务;9月10至10月10日,开展‘回头看’,查遗补漏。10月10日后,持续巩固成果,不断提高创建精细水平。”近日下发的《辽源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对照表》中,为创建工作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辽源市已做好充分迎检准备,计划按照《辽源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要求,结合辽源市实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国家第三方暗访反馈问题整改。对照《辽源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相关标准及重点任务分解表》和即将下发的《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标准》的千分指标设置情况,全面深入开展自我排查。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主动认领、认真整改。
    我市将紧紧抓住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有利契机,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结合文化和旅游职能合并改革的现状,进一步利用公共文化资源带动文旅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文化是城市的血脉根基,宛若春雨润泽百姓心田。在全面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全市立足文化乐民、富民、育民,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保障文化民生、实现文化小康、文化强市的辽源,正昂首奋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本版稿件、图片由文旅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