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助力辽源高质量发展

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助力辽源高质量发展
——访市科技局局长张玉宝
本报记者 于芯


    如何“解放思想”,激发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日前,市科技局局长张玉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市科技部门要对标对表,破除固有的思想束缚和习惯的路径依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传统科技管理向科技创新服务转变,为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围绕科技创新核心之举解放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要求,市科技部门要带头破除“唯条件论”,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放思维,突出科技创新,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打造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要在学和悟的过程中提升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好“领头羊”。在知与行的征程中统筹兼容,引领创新,干在实处,勇立潮头,做好“服务兵”。以思想大解放推动作风大转变,进一步激发科技战线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为新时代辽源的全面创新转型振兴,凝聚精神力量。
    围绕培育壮大新动能解放思想。围绕我市“2115555”产业格局,以项目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谋划和争取国家、省支持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以项目技术的群体性创新,支撑引领两大主导产业改造升级、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进“政、产、学、研、用、金、介、媒”协同创新,落实好市政府与吉林大学和中科院长春“三所”等科研院校的全面战略合作,推进89户企业与68所校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好开放创新机制。通过项目实施,企业与院所协同创新,着力解决我市科技资源短缺的问题。
    围绕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解放思想。突出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地位,促进研发机构向企业倾斜优惠政策,向企业流动创新人才,引导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创新主体。要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培育知识产权优势、构建产业创新联盟等途径,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有较强行业引领能力和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实施“科技型企业”成长行动计划,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推荐企业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和申请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省级科技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应报尽报、应升尽升”,促进“微升小”“小升高”,凸显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切实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助力企业创新做大做强。
    围绕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解放思想。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全面落实“长白山人才工程”,实施《辽源市本土人才培育激励计划》,完善涵盖我市各领域的科技创新专家库,遴选和培养一批品德好、素质优、能力强、贡献大的本地科技人才。深入实施“152人才集聚工程”等“1+3”引才政策,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依托合作研发项目、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实验基地等吸引域外高端人才,解决我市高端人才短缺的问题。全面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奖励的若干规定》,推进市科技创新团队认定工作,推动本地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与供给,着力培育各类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大学生实践基地,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试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打造配套支撑全程化、创新服务个性化、创业辅导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和“互联网+服务”等领域中发挥更大作用,激发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转换发展新动能,推动辽源高质量发展。
    围绕科技创新服务解放思想。立足科技部门工作职能,进一步活化科技创新服务方式,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双创”活动周、“六进”科普、科技工作者日、青少年科技创新、科技政策宣讲、“点对点、面对面”调研指导、推荐国家和省科学技术奖等系列科技服务活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宣传科技政策、推广科技成果。积极培育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填补我市缺少规上科技服务业的空白,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