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抗美援朝老兵讲那过去的事情

听抗美援朝老兵讲那过去的事情


老兵廖栋良。 本报记者 吴培民 摄


    熹微的晨光照进夏日的七月。86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廖栋良神采奕奕地坐在电视旁边听新闻,关心国家大事是老人每日清晨必做的第一件事。廖栋良现居于东丰县东丰镇生产资料家属楼。7月21日,记者走进这位抗美援朝老兵的家中,听他讲述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故事。
    见到记者前来,廖栋良拿出珍藏多年的几张老照片和纪念章。这些年,他一直叮嘱儿女要小心存放。廖栋良告诉记者:“这些年,无论我走到哪里,这些老物件就像老朋友一样陪伴我,让我想起从前的时光。”
    时光荏苒,记忆永存。1950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保家卫国,1951年7月,廖栋良毅然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他先后参加了西方山战役和上甘岭战役。许多战役场景,廖栋良都记忆犹新:“和平的幸福生活,都是战士们流血换来的,一定要加倍珍惜。”廖栋良陷入沉思,久久不能自拔。
    廖栋良参加上甘岭战役的时候,是在坑道里面作战。战斗激烈程度十分罕见,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一两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然而,敌军到来的时候,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不管有没有伤都往上冲……廖栋良说:“千钧一发,危难关头,有很多战士在牺牲的那一刻还保持着咬紧牙关、手握钢枪的姿势。敌军炮弹齐发,战士们在坑道里面被震得鼻孔穿血,我身体也多处负伤。”廖栋良回忆当时志愿军战士战斗的情形感叹不已。
    “记得当时志愿军非常艰难,在炮弹坑里面取水喝,吃黄豆玉米磨成的面。没有水时,只能一把面就着一把雪硬咽下去,最长是七天七夜没有食物和水,只能接尿喝。可是,志愿军仍然不退缩,最后换来了胜利。”说到动情处,廖栋良老泪纵横。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在采访结束之前,廖栋良为我们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位86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目光如炬,身背挺拔坚毅,饱含深情地唱诵着往昔岁月,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今,廖栋良仍然坚持每天看党报、听新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忘初心。这位老兵的精神,有如一道巍峨山脉,千里绵延;似一座丰碑,在人们心中永久矗立。
    (本报记者 闫书御琳)



老兵赵志发。 本报记者 胡希伟 摄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前夕,记者驱车30多公里,来到了东辽县辽河源镇安平村4组赵志发的家中,采访这位抗美援朝老兵。
    来到赵老家的时候,他正在午休,得知有记者前来,他缓缓地坐了起来。头发雪白,耳朵也有些听不清,但是精神矍铄、身体硬朗,话语清晰、有条理,从他的言语中,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位老兵浓浓的爱国之心。
    1930年出生的赵志发,今年已经91岁高龄了。“1947年我参了军,因为那个时候国家需要我们,而且我们家兄弟四人,其他兄弟都有妻儿,还有老父亲、母亲需要照顾,就我年纪小,所以我想都没想就去报名参军了。当时就一个想法:死就死,为了国家而死,没啥大不了的。”赵老对当年入伍的情景记忆犹新。
    赵老参军后被分配到40军118师353团,1949年2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赵老参军后参加的第一个战役就是四平阻击战,接着就是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并随四野大部队从东北打到海南,直至走出国门,参加了抗美援朝首战。赵老说起那段经历时侃侃而谈,仿佛也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战争岁月里。讲着讲着,赵老还颇有兴致地唱起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看着赵老仍然保持着军人的那种刚毅和果敢,我们打心眼儿里敬佩这个鲐背之年的老人。
    参军4年后,赵老因为腿伤,不能再到前线冲锋陷阵。于是,便转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70多年来,赵老一直过着养鸡喂猪、春播秋收的普通农村老人生活。赵老有七个子女,都是勤劳朴实地过着普通农村人的生活。老人从没有向政府、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而是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劳动、生活。对于那段战场上的经历,赵老说,那是一段历史,也是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他觉得如今的生活自然而美好,党的政策让他们的日子过得舒坦,家乡建设得也越来越美。看着现在的美好生活,之前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离开赵老家时,赵老亲自送我们出门,还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此时,他就是一位平凡而普通的老人,然而70年前,他们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们是英雄、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是老兵,是被人们永远记住的老兵,是被历史永远铭记的老兵。
    (本报记者 付晓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