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帽,新生活的起点

    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大力度推进“十四五”反贫困课题研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发生返贫和新致贫。同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瞄准持续增收,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摘帽,新生活的起点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纪实(下)
本报记者 王茵

    东辽县泉太镇身安村贫困户王伟在村第一书记郭子龙的帮助下,依靠养牛脱贫致富。本报记者 吴培民 摄


    人生的确有很多遭遇,我们无法选择。比如贫穷、比如不幸。但也有很多事情,我们可以选择,比如梦想、比如生活。
    在东辽县泉太镇身安村,村第一书记郭子龙最津津乐道的,便是王伟和“扶贫牛”的故事。
    王伟今年35岁,小时候的一场意外导致他肢体残疾,年纪轻轻便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按照国家的扶贫政策,像王伟这种情况可以享受救济、补助,还有年终分红,可王伟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他把分红钱和救济款攒起来,和派驻村里的第一书记郭子龙商量,想抓头小牛犊来养。
    郭子龙一听,好事啊,必须支持!可钱差得太多了。为了帮助王伟,他出面作保,赊来两头小牛。
    也许是吉人自有天相,也许是那句“母牛下母牛三年五个头”说得准,靠着这两头牛,王伟不但摘掉了穷帽子,生活也有了奔头。
    2018年、2019年,吉林日报记者隋二龙先后以“‘扶贫牛’托起王伟幸福梦”和“‘扶贫牛’圆了王伟幸福梦”为题,连续两次报道了他的故事。通过采访,两人还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王伟一口一个“我隋哥”,亲切得令人羡慕。
    6月23日,记者来到身安村六组,想看一看“牛倌”王伟的幸福生活。
    到了院门口才发现,称呼“牛倌”其实并不准确,现如今的王伟已经成了鸡鸭鹅狗牛“五军”总司令。
    院子里,牤牛体形壮硕,母牛已经带崽儿,二十几只鸡东游西逛,好不悠闲。扁嘴鸭子和大鹅被关在笼子里叫得正欢,胖胖的哈巴狗刚刚产崽儿,巴掌大的小奶狗正趴在母亲怀里睡懒觉……
    听说我们是媒体记者,王伟兴奋中带着几分腼腆,抓起一把大扫帚扫起院子,一边扫还一边介绍着:鹅是春天时抓的,已经开档下蛋了;鸭子小,还没长大,牛现在已经有4头了,都挺壮实的,能卖个好价钱……
    听着王伟的碎碎念,郭子龙笑起来。他调侃道:“日子过得不错,钱也有了,以后再帮你找个好对象就更好了。”
    这句话一下让王伟停住嘴,不好意思起来,窘迫的表情让郭子龙笑得更欢了:“这可不是逗你,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真该考虑找个中意的媳妇了。”
    郭子龙的话说到了点儿上。在他看来,习总书记的那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说得再好不过了。
    他告诉记者,要想让贫困户彻底摘掉“穷帽子”,就一定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任第一书记这三年来,为了发展好村里的经济项目,郭子龙煞费苦心。在他的多次动员下,2019年,身安村争取中央、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成立了身安村牧业公司,养殖黄牛17头,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1万元。有了这“第一桶金”,他们又先后投资18万元,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扩建了光伏发电项目。2019年,黄牛养殖、农机合作、食用菌栽培、光伏发电等4个项目实现村级集体收入6.72万元。
    在他的带领下,如今身安村的贫困户正一步步摆脱贫困,走出泥淖,开启幸福生活新模式。
    习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像王伟一样的贫困户,脱贫只是第一步,是希望生活的起点。
    田坤林是身安村四组的困难党员,妻子患病长年卧床不起,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帮助他从调整种植结构入手,将传统大苞米改为粘玉米,并且帮助销售到县里各部门食堂,一年下来卖了一万多穗,比种苞米增加收入1万多元。田坤林尝到了甜头,不但日子过好了,干劲儿也足了,现在正琢磨着扣大棚,发展棚室经济呢。
    东辽县金州乡双福村低保户王凤喜大爷从2016年12月起就像城里退休职工一样,每月按时领取养老金。用他的话说:“党给咱盖的房、又给修了路,还给入了养老保险,这一年得4700多块。啥是小康,到号开资,吃喝不愁,这就是小康。”
    在市扶贫办记者了解到,“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大力度推进‘十四五’反贫困课题研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发生返贫和新致贫。同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瞄准持续增收,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这些都是目前我市扶贫攻坚工作的主要任务。
    下一步,我市还将立足决战决胜,进一步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纪委监委监督责任、部门包保帮扶和监管责任,坚决摒弃“歇歇脚、松松劲”的错误思想。继续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持续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保持尽锐出战,切实履职尽责。
    立足“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保持各项攻坚政策的连续性,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不差一项,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发展扶贫产业,提升产业带贫水平,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立足问题整改与脱贫攻坚“两手抓”“双促进”,紧盯目标标准,统筹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大力度推进“十四五”反贫困课题研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发生返贫和新致贫。
    加强扶贫领域干部监督,严肃查处腐败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加强部门监管,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推进规范管理常态化。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突出“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全面摸清影响脱贫质量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堵漏洞,提高脱贫质量。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辽源和全中国人民一道,正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