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得了 “稳”得住 “托”得远
经过8次动态调整,我市共有贫困村43个、贫困人口8523人。截至目前,已退出贫困村43个、减贫8522人。剩余陈新金1人于2019年由外地返回东丰,因病被确定为贫困户,计划在2020年实现脱贫。届时辽源市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东辽县泉太镇老营村第一书记王德福向贫困户了解脱贫情况。 本报记者 吴培民 摄
43个村、8523人,他们致贫的原因各有不同,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办法也不尽相同,可这些办法对他们是否真的有效?是否确实做到了“脱”得了、“稳”得住、“托”得远?回答这一疑问需要到贫困村中走一走,到贫困户家中坐一坐,看看乡村的变化,听听贫困户的心声。
东辽县泉太镇老营村是43个贫困村中最典型的“老大难”。全村168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5人,贫困发生率达9.2%,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016年3月王德福被选派到老营村任“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那时的老营村除了日子穷、环境差,更主要的是人心散、风气不正,全村上下赌博成风,是出了名的“麻将村”。
王德福说,针对这一情况,包保领导多次调研,提出“党建强引领、自治增活力、法制强保障、德治扬正气”,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实现多元善治,治理有效的格局。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老营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水泥路实现了户户通,路两侧农家院落粉墙黛瓦、新颖别致,村子里园林景观取代了粪堆、垃圾堆,村民的精神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王德福说,这几年他们一直在搞“好婆婆、好儿媳、好少年、好邻居、好家庭”评选活动,还先后出台了《老营村道德积分管理细则》,修订了移风易俗“十好十不”条例等,村里每年召开一次趣味运动会,对先进典型给予隆重表彰。
“如今大伙的闲暇时间不是忙着给别人打短工,就是忙着收拾自家的院子、园子,打麻将的现象几乎没有了。”
王德福告诉记者,2016年老营村被东辽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和“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被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授予省级“美丽乡村”。2018年摘掉了“贫困村”帽子。2019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被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百村引领、千村示范”工程百村引领示范村、全省人居环境整治三A标准示范村、全省“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示范村,被省发改委确定为全省农村“双创”平台试点创建村。
在老营村六组,我们见到了崔景才夫妇。69岁的崔景才身患多种疾病,妻子也被鉴定为肢残。没见面的时候,我们无法想象这样的情况在农村要如何生存,可见了面后,他们的情况却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
干净整洁的院落,宽敞明亮的房屋,猪舍、菜园一应俱全。崔景才告诉记者,他和老伴儿现在都拿着国家给开的“工资”呢,再加上村里给的各种补助、分红,日子过得不错,挺满意的。“以前咱穷,没心气儿,现在好了,钱不但够花,还有富余,全村都在改善环境,咱也不能落后,自己的院子咱自己能拾掇好。”
崔景才口中的“工资”是我市创新实施的“五点双享两救助”脱贫保障机制,这也是记者在深入县(区)采访时听到最多、百姓最认可的脱贫措施。
在市社会保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五点双享两救助”兜底扶贫保障机制,是整合了民政、人社、社保、卫计委、残联等部门和金融保险机构的政策资源,将适龄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纳入养老保险范畴,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按规定每月领取养老金。
“五点”包括:低保标准提高一点、社保门槛降低一点、贷款利率和商业保险费率下调一点、政府补贴一点、个人承担一点。“双享”指的是养老金和低保金双享。“两救助”是加强大病医疗救助和残疾人保障救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项脱贫保障机制自2016年12月实施以来,先后为4510名农村建档立卡适龄贫困人口办理了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其中,4116人已领取养老金,实现了永久稳定脱贫。
在东辽县白泉镇白泉村,73岁的李淑珍告诉记者,自己2018年开始领取养老金,扣除银行贷款每月可得437.29元,“我就自己一个人,这些钱足够用了,再说每年国家还给涨呢,往后啊,不愁了。”
东辽县金州乡福善村王广安和妻子张连英2016年12月份办理精准扶贫参保。王广安说,自己每月去掉还贷款实收入643元,妻子每月623.55元。“从前根本没想过农村人也能办养老保险,更没想过不用花一分钱,每月还给开工资,现在这都让咱赶上了,这是多好的事儿啊。”
据介绍,“五点双享两救助”作为我市脱贫领域最有效的保障机制,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选为“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记者还将其列入全国脱贫攻坚纪录片《伟大的壮举》中的重要章节,专程赴辽源取景拍摄。
在市扶贫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提高脱贫成效,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我市加强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建设,在近年建立并实施的《辽源市落实市县乡村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的意见》《市直部门履行脱贫攻坚监管责任清单》等制度性规定的基础上,立足2020年重点任务,制定了《关于辽源市巩固脱贫成效保障稳定脱贫的贯彻落实意见》《辽源市返贫风险防范监测和骤贫处置工作机制实施办法》。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根据辽源市《关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对标对表《吉林省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各项任务要求,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实现贫困家庭增收和建立防返贫长效机制等重点任务,严格遵循“四不摘”原则,积极贯彻“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要求,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成果,确保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脱”得了 “稳”得住 “托”得远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纪实(中)
本报记者 王茵
43个村、8523人,他们致贫的原因各有不同,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办法也不尽相同,可这些办法对他们是否真的有效?是否确实做到了“脱”得了、“稳”得住、“托”得远?回答这一疑问需要到贫困村中走一走,到贫困户家中坐一坐,看看乡村的变化,听听贫困户的心声。
东辽县泉太镇老营村是43个贫困村中最典型的“老大难”。全村168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5人,贫困发生率达9.2%,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016年3月王德福被选派到老营村任“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那时的老营村除了日子穷、环境差,更主要的是人心散、风气不正,全村上下赌博成风,是出了名的“麻将村”。
王德福说,针对这一情况,包保领导多次调研,提出“党建强引领、自治增活力、法制强保障、德治扬正气”,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实现多元善治,治理有效的格局。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老营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水泥路实现了户户通,路两侧农家院落粉墙黛瓦、新颖别致,村子里园林景观取代了粪堆、垃圾堆,村民的精神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王德福说,这几年他们一直在搞“好婆婆、好儿媳、好少年、好邻居、好家庭”评选活动,还先后出台了《老营村道德积分管理细则》,修订了移风易俗“十好十不”条例等,村里每年召开一次趣味运动会,对先进典型给予隆重表彰。
“如今大伙的闲暇时间不是忙着给别人打短工,就是忙着收拾自家的院子、园子,打麻将的现象几乎没有了。”
王德福告诉记者,2016年老营村被东辽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和“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被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授予省级“美丽乡村”。2018年摘掉了“贫困村”帽子。2019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被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百村引领、千村示范”工程百村引领示范村、全省人居环境整治三A标准示范村、全省“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示范村,被省发改委确定为全省农村“双创”平台试点创建村。
在老营村六组,我们见到了崔景才夫妇。69岁的崔景才身患多种疾病,妻子也被鉴定为肢残。没见面的时候,我们无法想象这样的情况在农村要如何生存,可见了面后,他们的情况却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
干净整洁的院落,宽敞明亮的房屋,猪舍、菜园一应俱全。崔景才告诉记者,他和老伴儿现在都拿着国家给开的“工资”呢,再加上村里给的各种补助、分红,日子过得不错,挺满意的。“以前咱穷,没心气儿,现在好了,钱不但够花,还有富余,全村都在改善环境,咱也不能落后,自己的院子咱自己能拾掇好。”
崔景才口中的“工资”是我市创新实施的“五点双享两救助”脱贫保障机制,这也是记者在深入县(区)采访时听到最多、百姓最认可的脱贫措施。
在市社会保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五点双享两救助”兜底扶贫保障机制,是整合了民政、人社、社保、卫计委、残联等部门和金融保险机构的政策资源,将适龄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纳入养老保险范畴,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按规定每月领取养老金。
“五点”包括:低保标准提高一点、社保门槛降低一点、贷款利率和商业保险费率下调一点、政府补贴一点、个人承担一点。“双享”指的是养老金和低保金双享。“两救助”是加强大病医疗救助和残疾人保障救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项脱贫保障机制自2016年12月实施以来,先后为4510名农村建档立卡适龄贫困人口办理了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其中,4116人已领取养老金,实现了永久稳定脱贫。
在东辽县白泉镇白泉村,73岁的李淑珍告诉记者,自己2018年开始领取养老金,扣除银行贷款每月可得437.29元,“我就自己一个人,这些钱足够用了,再说每年国家还给涨呢,往后啊,不愁了。”
东辽县金州乡福善村王广安和妻子张连英2016年12月份办理精准扶贫参保。王广安说,自己每月去掉还贷款实收入643元,妻子每月623.55元。“从前根本没想过农村人也能办养老保险,更没想过不用花一分钱,每月还给开工资,现在这都让咱赶上了,这是多好的事儿啊。”
据介绍,“五点双享两救助”作为我市脱贫领域最有效的保障机制,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选为“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记者还将其列入全国脱贫攻坚纪录片《伟大的壮举》中的重要章节,专程赴辽源取景拍摄。
在市扶贫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提高脱贫成效,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我市加强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建设,在近年建立并实施的《辽源市落实市县乡村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的意见》《市直部门履行脱贫攻坚监管责任清单》等制度性规定的基础上,立足2020年重点任务,制定了《关于辽源市巩固脱贫成效保障稳定脱贫的贯彻落实意见》《辽源市返贫风险防范监测和骤贫处置工作机制实施办法》。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根据辽源市《关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对标对表《吉林省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各项任务要求,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实现贫困家庭增收和建立防返贫长效机制等重点任务,严格遵循“四不摘”原则,积极贯彻“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要求,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成果,确保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