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钱袋子”的默默守护者
政府“钱袋子”的默默守护者
李志利
谈起国库,可能会给人一种神秘感。神秘之中,也许又会使人联想到一个有形的库房或仓库。在这个建筑物里,存放着各种金银财宝。这的确是古代、或者说是信息化社会以前国库的样子。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国库又是什么样、政府的“钱袋子”又放在哪里呢?自从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国库也同样经历了从有形到无形的蜕变。如同传统国库是由建筑物、金银财宝、进出建筑物的道路以及管库人马等管理模式一样,现代国库是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账户、资金、系统、机构这四种形式来完成对国库的守护和管理。
账户是指银行账户,账户的作用类似于库房建筑物,既然是建筑物,就有择址而建的问题。我们国家国库的选址是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账户则相应就设立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也相应承担起为国库资金提供基础性金融服务的责任,负责办理国库资金收纳、划分、留解和库款支拨,联系着政府、财政、税务、海关、商业银行、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纳税人,在预算管理中居于枢纽地位。
资金是指财政资金或政府资金,类似于库藏的金银财宝。财政资金一旦进入国库账户,即称为国库资金,国库资金主要包括财政、税务、海关等征收机关征收入库的政府预算资金,国库办理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与兑付款项以及缴入国库的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等其他社会公共资金。资金进入到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就不可避免地承担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等方面的责任,国库通过会计核算的过程对国库收支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进行审核把关,以完成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把关、守库”的神圣使命。
系统是进出账户的通道,也是连接账户与账户之间的桥梁,类似于通往库房的道路。国库信息系统作为国库资金流动的通道,为国库资金运动提供了安全、快捷、高效的清算服务。35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依托现代化科技手段和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研究开发了以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国库信息处理系统(即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国库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实现了各级国库账户之间的互通互联,实现了国库账户和外部数以万计的商业银行账户的互通互联,国库业务系统对于中央银行有效履行经理国库职责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构(或组织)是指从事国库账户管理,国库资金管理,国库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维护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专门机构及其人员,是国库管理的组织保障。自1985年7月27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金库条例》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具有经理国库职责,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完整的国库组织机构体系,按照“一级财政,一级国库”的原则,设立总库、分库、中心支库、支库及乡镇国库五级国库机构共计5000余个,全国国库工作人员近2万人。
35年来,国库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对外服务“窗口”,依法认真履行经理国库职责,不仅担负着办理国家预算资金收支、代理政府债券发行与兑付、反映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等任务,还逐渐承担起办理预算外收入、非税收入、社会保障、涉农等社会公共资金的收入收缴和支付业务。国库直接支付项目已拓展到移民、救灾、社保、种粮、农林渔、水利、扶贫、环保等众多涉农、民生、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直接支付区域基本实现了从农村到城镇、机关、企业和学校的全覆盖,国库成为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为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21世纪,我们国家经济突飞猛进,政府预算规模急骤增大,国库收支规模、业务种类及复杂程度都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国库作为国家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在执行国家预算收支任务中将会继续发挥好执行、促进、监督作用,维护好国库资金的安全完整,守护好政府的“钱袋子”,给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卷。
(作者单位:市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