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论的辽源实践

    城区大规模征拆如火如荼,环路裸露山体补植补种方兴未艾,东辽河、大小梨树河河道清淤紧锣密鼓,乡村高标准良田建设相继实施……这是今日之辽源,这是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中的辽源,这是谋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路径的辽源,这是——
“两山”理论的辽源实践

本报记者 王茵



    经过近几年的生态环境修复,辽源全面打赢“蓝天、碧水、黑土地、青山”保卫战。如今的辽源,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空气更清新。 本报记者 刘鹰 摄

    辽源,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近百年的煤炭开采,我们计算得出为国家输送了多少原煤,却无法估量生态环境破坏付出了多大代价。
    资源过度开采、地表塌陷受损、山体碎石裸露、植被破坏严重……贯穿主城区的仙人河,水质曾被鉴定为黑臭水体;发源于辽河源镇安北村的东辽河,出水为二类水质,流经城区后一度恶化为劣五类。
    这样的疤痕怎样修复?这样的伤痛如何抚平?
    自2018年5月起,我市举全市之力打响包括仙人河黑臭水体整治在内的东辽河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年4月,在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东辽河水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后,我市立即启动“国家生态修复试点城市”创建工作。
    “修补城市、修复生态,创建绿色发展样板市。”这是市委书记柴伟在市委七届七次全体会议上确立的发展方向。在市委七届八次全体会议上,柴伟再次就“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找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给出行动指南,围绕打好“蓝天、碧水、黑土地、青山”保卫战作出部署。

    启动“双修”战略

    2020年的春天似乎来的有些晚,进入3月下旬,疫情相对平稳,随着我市复工复产复市复业工作全面启动,城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率先吹响“集结号”,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行动逐步深入,细心的市民发现:许多盘踞多年、欺街占道、号称“最牛”的违章建筑彻底被拆除了;那些尘满面、鬓生霜,早已破败不堪却仍旧坚守“阵地”等待“说法”的破旧房屋、偏厦终于不见了踪影。
    与此同时,环路植树造林、乡村高标准良田建设、东辽河及大小梨树河清淤清污也进入挂图作战状态,进度一天一个样。以修补城市、修复生态为目标的城市“双修”战略全面启动。
    4月4日,记者随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工程师刘翀一道,前往仙人河沿岸了解征拆工作情况。
    作为仙人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技术负责人,刘翀亲历并见证了全市上下为整治黑臭水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如今终于河畅、水清、堤固,“但这只是阶段性成效!”刘翀说:“今年起,我们要对沿河两岸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岸绿景美、人水相亲、和谐共生,让全市人民共享水体治理成果,这是市委、市政府明确下达给我们的目标任务。”
    在刘翀陪同下,记者沿仙人河主城区段11.38公里线路一路探寻。
    说来也怪,此前,作为导致东辽河水污染的重要元凶之一,仙人河尽管“赫赫有名”,但真正可以从上游到下游全须全尾得见其“芳容”的人并不多。
    身为仙人河市级河长,市长孙弘几次巡河都试图徒步走完仙人河全线,但每次都只能走走停停,有时绕行、有时根本走不通。其原因是,沿河两岸布满了违建房屋、棚厦,以及各种废弃小工厂、旧民宅、危楼危房,11.38公里的城区段大部分被遮挡的严严实实。也正因如此,这条河才成了城市最大的尴尬,成了藏污纳垢的所在。
    针对这一问题,孙弘多次实地察看河岸两侧私搭乱建情况,详细了解责任主体、违建认定、拆除进度等情况,要求相关部门对仙人河沿线各类违法建设进行细致摸排并列出清单,研究整治措施和办法。
    刘翀说:“这一次,政府实施大规模征拆,征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就连太子公园、花鸟鱼市、园林处都该拆的拆、该搬的搬、该让的让,其它那些沿河建筑的业主看到这种情况,也都积极配合了。”
    据刘翀介绍,今年将遵循河流自然形态,在仙人河全线设置复式河槽,通过引水补水、修复生态,保持河道水质长期稳定,改善仙人河河体天然径流水量过少、自净能力低的问题。还将在沿岸建设生态景观廊道,恢复河岸植被风貌,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地。
    4月9日,市委书记柴伟深入仙人河沿岸施工工地现场办公。他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本着“补短板、强弱项、提功能”的原则,实施城市修补,解决百姓居住环境差、城市功能不健全等矛盾和问题;实施生态修复,把好山、好水、好风光充分融合,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以黑臭水体整治为切入点,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让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来得更实在更具体。

    实施“三百”工程

    如果说城市“双修”战略让曾经饱受生态环境恶化困扰的辽源百姓切实体验到了生态红利,那么,山林乡野间持续开展的百万亩造林、百公里流域治理、百万亩高标准良田建设,则让辽源的乡村面貌和乡村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4月8日,在东辽县辽河源镇大架山村,村书记王传斌告诉记者,去年,政府号召种植涵养林,大架山村是最早动手的。“水库附近的一个组整组进行了土地流转,620亩土地全部用来种植涵养林。我们采取统一发包的形式,把地包给一个种植大户,签订5年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必须以种柞树为主,必须保证树木成活率,同时要做好日常田间管理,可间种大豆,大豆的收益归种植大户所有。”
    王传斌说,对种植大户来说,这是一笔好“买卖”。村里曾专门请专家进行指导,620亩地除了按标准种柞树,还可以间种200多亩大豆,收益远比出门打工强得多,四、五年后柞树就可以放蚕了,那时的收益更加可观。对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来说,这更是好事儿,一边拿着土地流转的钱,一边释放出劳动力。离不开乡村的,留在村里给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打工,理所当然地拿着双份钱;想走出农村的,也可以不受羁绊,放开手脚进城打拼。
    王传斌的账算的只是村民的收益。而据了解,辽河源镇之所以最早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一是因为这里是东辽河发源地;二是因为市区50多万百姓的饮用水“大水缸”——杨木水库就在这里。在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推动辽河源镇土地流转,扶持种粮、种林大户,对于保护水源、涵养水源、实施流域治理意义重大,由此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更无法估量。
    徐伟是辽河源镇任家村书记。他告诉记者,自己村里一半以上的土地流转给了种植大户。“因为靠近水源,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去年种的是特色玉米,今年准备种百合,这东西一点儿化肥、农药都不能上,上了就活不成。”
    当然,除了种林、种树、种特色玉米,仍有大部分农民停留在传统农作物上。为了让这部分农民腰包鼓起来,我市在推动百万亩造林、百公里流域治理的同时,实施了百万亩粮田建设工程,其中包括修建田间道路,建设桥、涵、输水管线等水利设施,建设灌溉工程及配套设施等。
    在东丰县黄河镇,记者了解到,今年这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3250万元,共7个标段。为了确保项目有序推进,3月31日,镇政府召开了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各涉事村参加的协调推进会,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10名机关干部包保各标段并负责协调内业,外业由领导组织。目前,7个中标公司已全部进场。
    在黄河镇文福村7组,村书记张连军带着我们来到这里的高标排灌水渠施工现场。他告诉记者,由于该组的农耕地临近河道,汛期洪峰到来时,粮田被淹、被沌是经常事。“这次我们将新建三条水渠,这是其中一条,现在进行的是基础槽挖掘,目前已开挖200余米,随后进行浆砌石施工。等水渠建成了,我们的耕地就再也不会被淹了。”
    在东丰县大阳镇长胜村,投资900多万元的橡胶坝施工已经启动。用村书记于海生的话说,“这可是咱村盼了多少年的大好事儿。”
    于海生说,长胜村有一半以上村民种植水田,虽然收益比旱田强,但用水却是个问题。“尽管有条梅河自村子边流过,但村民却干着急借不上多少力。村里也想办法试图截留河水用于粮田灌溉,可简易的土堆坝根本不管用,水大了一冲就垮,水小了还没用。没办法,村民只好自己打井,可井水凉,灌溉稻地不但影响产量,还影响水稻质量和食用口感。”
    镇水管站站长杨帆介绍说,该橡胶坝竣工投入使用后,可以解决50公顷水田灌溉,差不多是全村水田的一半左右。除了这里,上游还有一个橡胶坝,另外还有部分明渠暗渠施工。项目区总面积13.9万亩,争取中央财政资金6000万元,全部建成后将形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现代农业耕作区。

    以“绿”促产兴业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路径,通过百万亩造林工程创造产业、培育产业、丰富产业,坚持生产、加工、流通同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修复生态过程中打造生态优势,让生态优势变为生态财富,在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建设上做足功课,做好文章。”
    这是市委书记柴伟围绕打好“蓝天、碧水、黑土地、青山”保卫战,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给出的方向和路径。为此,市委、市政府在抓好污染治理的同时,把着力点放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把突破口放在争创国家生态修复试点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上。
    在市林业局记者了解到,2019年,我市组建了绿色生态建设投资集团,先后与中林集团、吉林省节水灌溉公司、北佳集团、中化集团等达成合作意向。
    2019年12月3日,辽源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就推进辽源市百万亩造林工程建设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0年4月24日,在东辽县安石镇波叶村,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在这里实施的元宝枫示范林建设项目已开始大面积种植。村书记刘贵福正领着村民在地里忙碌着,大片的农耕地已栽上5、6公分粗的三年生元宝枫树苗。
    负责栽种技术指导的是北京汇城林生态修复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齐国梁。他告诉记者,公司今年在这里流转了2500亩农耕用作元宝枫示范林建设。
    齐国梁说,元宝枫浑身都是宝,单就果实来说,它每棵树最低可以接10斤种子,每斤种子可以卖20元,每亩地种树55棵,算下来,每亩地仅种子就可以收入万元以上。
    齐国梁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化学集团正在与辽源进行项目对接,准备建元宝枫果实生产加工基地,就地进行加工转化。“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种植加工一条龙,同时我们还可以发展旅游和康养项目,每年秋天漫山红叶,观赏价值也不会差。”
    比起齐国梁的“大目标”,刘贵福和村民更关注的是眼前收入。
    刘贵福介绍说,全村一共有5000多亩耕地,刨除一半水田,其余2500多亩旱田全部流转出来种树了。“每亩地流转费630元,加上粮食直补款130元,村民净得760元。给公司种树还可以赚取额外收入。这些天种树,大伙儿积极性可高了,一个工一天100元钱,十天一结账,加班有加班费,刚刚开过一排资,每人得1000多元呢。”
    接着刘贵富的话茬,齐国梁告诉记者,这只是眼前账,等树种下去,抚育管理也需要工人,一亩地至少四、五个工,2000多亩地得需要不少人呢,长远看,这片林子养活全村人没问题。
    据市生态集团负责人介绍,2020年集团共组织实施子项目4个,其中:辽源市东辽河流域元宝枫建设项目2020年(Ⅰ期)计划种植元宝枫12万亩,包括为打造元宝枫高效栽培项目的示范工程实施的元宝枫示范林项目1万亩,其余11万亩利用清收还林地造林。
    辽源市20万亩林药涵养林产业化项目2020年计划在东辽县实施1.1万亩示范林,目前已完成地块落实1.1万亩,4月11日开工建设。
    辽源市30万亩长白山特色浆果项目主要种植红树莓、蓝靛果、欧李等经济林,2020年计划实施1.2万亩示范基地项目,投资1.5亿元。目前正在开展造林设计。
    东辽县柞树生态产业园项目2020年计划种植5257.5亩,于4月6日开工建设,已栽植果树苗6500余棵。
    据了解,截至目前,围绕“三百”工程,辽源市2020年百万亩造林年内完成40万亩的计划已经落实;百公里河道治理工程今年东辽河干流等30公里治理任务已经下达,3亿元投资基本落实;百万亩良田建设工程今年计划新增高标准农田23万亩,已经在陆续实施。
    统筹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三位一体,辽源市还在发展“梅花鹿、禽蛋、柞蚕、东辽黑猪、林果、食用菌”六大特色产业上着力突破原料瓶颈,通过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望衍生出千亿级产业。

    以“绿”富民优城

    “有了绿水青山就不愁金山银山;有了金山银山就不愁自家的‘粮囤子’‘钱袋子’;有了‘粮囤子’‘钱袋子’,‘好日子’也就不远了。”
    说这话的是辽河源镇快乐村书记王家宽。在大力度推进生态修复、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路径的过程中,辽源坚持将加快土地流转,调整种植结构,推进规模化经营作为重要抓手,王家宽便是这一举措的受益者。
    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初做的是大型农用机械设备经济人,在农机企业和农户之间牵线搭桥。后来越做越好,正赶上政府鼓励规模化种植,他前前后后一共流转了2300多亩土地,做起了种植大户,不但富了自己的腰包,还鼓了村民的钱袋子。
    “我这儿常年用工,最多的一人一年挣到30000元,本村和附近村子不少人都在我这儿打工,一般的年收入也都在24000元左右。去年国家面向种植大户有农机补贴政策,我得了80万元,今年我还想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已经开始上报有关部门了。”
    王家宽的“好日子”显然来自于土地流转所产生的生态红利,相比之下,辽河源镇居安村柞树涵养林示范基地的郭立军通过一年的实践证明:参与涵养林建设,种柞树、养柞蚕,这条路选对了!
    他告诉记者,去年他试种了3000亩柞树,按照专家的指导,在柞树之间间种的大豆和西瓜。总账算下来:大豆每亩地的收益为500元左右,西瓜他和别人合作,种的错季品种,一亩地收益在2200元上下,去掉成本1100多元,他和对方每人剩500多元。“去年是头一年,试着放了点柞蚕,量不大,就没计算效益,但积累了经验,觉得这是件好事儿,今年规模肯定是要扩大的。”
    除了种柞树,东辽县种植专业户刘明亮的甜头儿来自于黑果花楸,这是一种落叶灌木,用刘明亮的话说:“皮实,好侍弄,适合缓坡地,比种玉米强多了。去年我种的量有点儿少,上秋没够卖,今年还得多整点儿。”
    如果说种田大户、种植大户对生态红利的体验是“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那么生活在主城区的老百姓所盼望的,则是自己的生活环境有没有得到改善。
    李秀兰大姐今年五十四岁了,在市园林处院内记者见到她时,她正用手机拍着照片。交谈中她告诉记者,“自己早前住在老军分区后坡上,这园林处院里40多年前是个小公园,小时候我们常来这玩儿。后来我结婚了,儿子小的时候还带着来玩过,那时候这儿是儿童公园,有不少儿童游乐设施。再后来,城市高楼越来越多,道路越修越宽,这公园反倒弄没有了。这回听说要重新建了,说是建得比原来还要好,我啊,还真盼着那一天呢!”
    李秀兰的期待并不遥远,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前提下,打好宜居牌,提升城市品位,补齐建设短板,全力推进东辽河流域治理收尾工程,启动辉发河流域治理,按期完成辽河流域涵养林一期等工程建设,启动“六山”公园、“四水八岸”景观带建设,所有这些已被写入《202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据了解,在推进“三百”工程的同时,辽源市还同步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重点打造国家矿山湿地公园、综合型生态旅游度假区、活力辽源生态新城,形成以浆果种植及加工和设施农业为两大主导产业,以文化旅游和健康养生为两大特色产业,以商贸会展、电商物流、体育运动、创意研发为四大配套产业;裸露山体治理工程,包括全市因挖沙取土、修筑道路、自然风化、采石和其他原因造成的裸露山体。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创建国家生态修复试点城市,许百姓一个美好明天,辽源正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