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寒迎暖,尽早为大地铺满春晖

送寒迎暖,尽早为大地铺满春晖


编前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疫情防控,备春耕、促进农业生产,是辽源当下要完成的重点工作,必须“两手抓、两手硬”。
    为保障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我市各县(区)积极行动,早早开展帮扶农民开展备春耕、返乡农民工复工和其他农业生产的复工复产工作。但如何在严防疫情、保护人民群众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备春耕和农业生产工作,是一项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挑战。于是,就有了线上“人岗对接”、送种子上门、手机上网课、免费护送务工人员到工作所在地……各单位、各部门“妙招儿”齐出,齐心协力帮助广大农民做好复工复产和备春耕工作。



    东辽县平岗镇身安村党员服务队深入贫困村民家,助力秸秆出田,为春耕生产做准备。


    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强优良玉米种子生产,确保备耕物资供应充足。


    龙山区寿山镇黑牛村的黑牛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加紧检修农机具,为春耕生产做足“功课”。


    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不断加大对农资及农机具的检查力度,保春耕、促生产。


    东辽县白泉镇德忠村响应国家关于叶菜种植号召,积极调整大棚种植结构,全力保障新鲜蔬菜应时上市。目前,全村117栋大棚有98栋种植了黄瓜、西红柿及生菜、小白菜、茼蒿等10余种蔬菜。


    东丰县东丰镇仁义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在指导水稻种植大户开展水稻育苗建设工作。他们以早行动、早指导、早督促的实际行动,为村民春耕生产提供更适合区域农作的科技保障。


    为营造良好的春耕生产交通环境,市交警支队西安大队采取“宣传发动、主动服务”一手抓的服务新举措,为备春耕保驾护航。图为西安大队民警在给农用车辆粘贴反光标识。




    防控疫情不忘备耕忙


    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但农时同样不容错过。东丰县积极做好“三抓”工作,从资金筹措、物资筹备、市场监管等三方面着手,紧锣密鼓备春耕。
    该县春耕期间投入农资约需5.1亿元,目前已筹资金4.7亿元,到位92%,其余资金计划通过销售余粮等方式筹集,春耕前可全部筹措到位,确保所有农户能够开犁播种、开犁下肥。据估计,今年该县春耕所需种子约2320吨,到货量为2450吨,入户1115吨,入户率达48%;农膜需要750吨,现已到户200吨,入户率达26.7%;农机具3.3万台套,已检修1.6万台套,检修率达49.1%。
    东丰县还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活动。2019年冬至2020年春,该县共出动车辆70台次、执法人员280人次,随机抽查和专项检查农资经营门店370个次。开展了种子经营档案专项检查和种子备案工作专项执法检查,查办涉农案件3起,罚没金额3.8万元,确保春季农业生产使用农药、种子、化肥安全。




    沙河镇“不负春光”备农资


    近几日,沙河镇一农资销售店门前,佩戴口罩的村民纷纷前来购买农资。村民姜年柱正忙着与同伴一起精心挑选种子、化肥,除了购买必要的农资,今年他还打算入手一件春耕“利器”开展春耕作业。
    近年来,像姜年柱一样购买农机的农户越来越多,机械种植也越来越普遍。为了保证农机能够正常运转,备耕期间,全镇各农机修理部也正忙着准备修理农机所需的各种配件,为日后村民进行农机维修提供坚实后盾。
    在沙河镇新巨强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工作人员也开始了农机的维护检修工作。合作社共经营土地 5000余亩,配套农机具一百台套,大中小型拖拉机30余台。现合作社内所有农机均已整装待发,为接下来的备耕生产工作做好准备。据了解,沙河镇共有耕地6500公顷,所需化肥达5140吨、种子近20万斤。沙河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正积极引导村民开展春耕生产工作,要求种植人员做好自我防护,真正做到疫情防控、春耕生产两不误。




    农民工就业增收有“妙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农民工返乡暂时无法外出务工,东丰县就业服务局按照省、市(县)部署,为促进农民工增收致富连出“妙招”。
    该局开展网上招聘,送岗到家。通过采取广播电视滚动宣传、手机微信QQ网上发布用工动态、网络报名匹配录用等模式促进线上“人岗对接”。发送电子电话问卷,详细了解农民工就业意愿、求职意愿。开展线上招聘活动暨“春风行动”,发布用工企业1377家,用工岗位4237个。
    实行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对接,制定暖心举措:只要在省内某城市务工超过5人,就免费把务工人员送到工作所在地;省外城市务工5人以上20人以下,免费送到长春、沈阳火车站或飞机场,到达目的地规模达20人以上,可雇车免费送到打工地。目前,已开展6批次集中送机送站服务,将96人输送到浙江、河南、重庆、深圳等地。并积极鼓励农民工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5463名农民工转移就业。
    对因疫情导致不能外出务工的人员有意愿在家乡创业,符合条件的给予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可用土地使用权和财政补贴做抵押担保。目前,已有23人申请,通过3人,共发放贷款45万元。同时,实行政策兜底安置保障再解决一批。适时开发公益特殊岗位,对因疫情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给予3至6个月临时兜底安置,初拟工资1000元,计划兜底安置76人,现已聘用49人。
    今后,东丰县就业服务局还将继续加大用工宣传与招聘,为求职农民工与用工企业架起求职招聘桥梁,根据疫情的发展变化,适时稳就业举措,尽部门最大努力促进全县稳就业。




    稳产保供 尽早做好备春耕工作


    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和备春耕两头都要抓的关键时刻,龙山区为做好“菜篮子”稳产保供、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及备春耕生产等相关工作,各项严防控、保春耕的部署正有序开展。
    2019年,龙山区全区粮食总产量3.1万吨、蔬菜产量9500吨。按预计,今年全区农业生产需要种子400吨、农药90吨、化肥5470吨,农膜30吨。由于疫情影响,目前,入户率在65%左右。但经过调查,全区目前剩余物资的市场货源充足,能够保证备春耕的供应需求。对此,龙山区将狠抓“菜篮子”稳产保供。认真落实各类补贴政策,做好疫情期间扩大蔬菜生产补贴的统计和上报工作,及时将补贴资金兑现到农户手中,通过及时兑付补贴,增加春耕生产资金,增加生产投入,增加蔬菜供给量。同时,还将狠抓生猪恢复生产。鼓励符合条件的养殖户改建、扩建养殖圈舍,简化新建养殖圈舍土地审批程序,增加养殖量;加大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解决养殖户粪污处理后顾之忧;投入资金购买疫苗,免费提供给养殖户,减轻养殖户负担;落实政府“先打后补”政策,减轻规模养殖场防疫支出。目前,仍是疫情防控的紧要时期,龙山区改现场培训为微信等网络信息平台培训的方式,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支持。
    接下来,龙山区还将狠抓产业兴农,发挥城市近郊优势,谋划实施一批精品农业、生态采摘与文化旅游融合项目。重点推进东部生态新城、康养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推动蒲公英、黄芪等中草药产业化发展;整合顾大鱼庄、龙泉湖山庄申报省级田园综合体,以农业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全域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抢前抓早备春耕


    疫情防控重点阶段也是农民备春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到不误农时,让农民都能适时种上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东辽县委、县政府现阶段最关心的问题,组织各部门积极开展行动,为农民备春耕服好务。东辽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备春耕生产情况调查,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和种子化肥入户率不足。资金不足主要是部分农户因上年玉米未出售,没钱购买备春耕的物资;而种子化肥入户率不足,主要是因为疫情期间农民备春耕的信心和动力不足,备春耕的进度较往年滞后。但总体上看,全县春耕物资的货源充足,只是因为农民购买力不足,以及部分农民“赶趟、不着急”的思想导致入户率不高。针对今年备春耕工作的不利因素,东辽县各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化解各种矛盾问题:
    组织县域内农资生产企业复工生产。东辽县吉东种业研发的玉米种子稳产高产,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其拥有的玉米种子完全可以满足辽源地区用种需求。目前,县里的化肥缺口较大,正在号召域内化肥生产企业抓紧组织生产,扩大产能,提高效率,同时协调全县化肥经销商组织货源,抓紧进货,确保满足全县农民用肥需求。县里还协调粮食收贮部门想方设法把农民手中的粮食收贮入库;协调银信部门尽快为农民办理贷款,解决农民粮食卖不出去,备耕资金不足的问题。
    落实农业绿色通道政策,在疫情防控期间运送农用物资的车辆经相关检测后应及时予以放行,畅通运输渠道,确保农民的粮食能运得出,所需生产资料能运进来。动员全县农机装备主体,装备大户,各农机企业合作社抓紧检修农机具,确保能及时高效投入生产作业;动员广大农民抓紧秸秆离田。去年冬季雪大秸秆滞留大地,因此,今春压力较大。也请各乡(镇)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发挥农机装备作用,全员动员开足马力,能打包的打包,不能打包的也要采取措施确保秸秆尽快离田,确保全县适时开犁种地。
    狠抓科技培训,通过网络平台面对广大农民建立广泛的微信群,宣传备春耕生产的农业生产资料的储备、使用科技技术的应用、农业农村各方面新政策等内容。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园艺特产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及各乡(镇)农业站、农机技术培训中心、垦丰吉东种业都建立了微信服务平台,网络培训正在进行中。
    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近期将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排查检查和打击力度,对坑农害农制假售假行为坚决打击,绝不手软,严格执法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安全有序备春耕


    三月,既是疫情防控的决战期,也是春耕备耕生产的关键期。西安区做到防控、生产两手抓,在思想上早动员、措施上早谋划,抢农时,备春耕,从生产物资保障、种植技术培训、农资打假等方面,突出统筹布局,下沉基层一线,确保春耕备耕有序开展。
    为加强对在疫情防控与春耕备耕上的工作指导,西安区成立了以主管区长为组长,农业农村局、灯塔镇及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备春耕生产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人。为将中央和省对农业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到位,农业农村局、灯塔镇等涉农部门在春节前就深入到村屯对有关涉农优惠政策进行了专题辅导,并印制了《食用菌栽培技术》等技术手册和《禁限用农药名录》等宣传单分发给农民。当前正处于疫情期间,西安区改为网上培训和光盘培训等形式,向农民宣讲实用技术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宣传,打消村民顾虑,增强村民防控疫情的同时开展备春耕的信心。
    西安区在紧抓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春耕生产情况调查摸底,对申报扩大蔬菜生产补贴的东孟村、胜利村、建国村、谦和村和碾山村等5个村进行了实地查看,对不符合补贴要求的菜农进行了解释说明,明确了土温室新增种植速生叶菜可以享受补贴等问题。同时,组织协调全区农资经销商及时组织货源,建议利用微信、电话预订等方式网络预定种子、化肥、农药等春耕生产需要物资。此外,西安区并没有因防控疫情而放松市场监管力度,结合农资打假,区农业农村局和市场监管局西安分局、灯塔镇联合对全区农资市场进行了检查,与8户农资经营户签订了农资诚信经营承诺书,确保备春耕农资安全。




    “网上”备春耕  农资送上门


    “西安区科协‘科技之冬’网上课堂开课了,大家可以按照操作流程注册学习……”近日,灯塔镇建国村一组村民史慧在手机微信收到一条来自西安区科协发来的关于备春耕的相关知识视频,让他可以在疫情防控期间足不出户的上网课。
    “往年春耕前,我都去参加区、镇组织的农技培训,虽然今年情况特殊,但是有了网上的教学,在家也能了解相关信息,关于今年该如何备春耕,我心里也有底了。”史慧介绍说这几天他已经学习了选购种子、化肥等农资的知识。他不仅自己学,还鼓励家里人一起学,在他的带动下,全家都学会如何在网上学习和了解农业相关的信息。
    自从疫情发生,区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不能到现场进行指导,就采取了网上或者线上咨询指导的方式进行宣传。农户在生产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网上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咨询。
    不仅仅是农业相关部门,在疫情期间,西安区坚持疫情防控与春耕备耕并重,除了给农民线上开“网课”,还有预约农资送上门服务:西安区灯塔镇正风村村书记李廷龙早早地就将村民所需农资列出清单,并沟通相关农资渠道,帮助村民第一时间备好春耕生产物资。西安区灯塔镇正风村三组村民白永贵说:“今年有疫情,我们不能自己上街购买化肥,村书记帮我们统计购买,还负责送货上门,这回我们不用着急了。” 




    本版稿件由张洪伟 黄建平 提供 本报记者 刘红娇 李锋 王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