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3 我的经济生活

■“辽源品牌”对接国际市场 ■实现粮食生产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保障性安居工程给百姓更多温暖 ■“智慧交通”让百姓出行更有保障

    衣

    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是辽源市委、市政府整合辽源袜业、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重点项目。近年来,东北袜业园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东北袜业园优品无缝内衣有限公司生产的无缝内衣运用高新科技,使颈、腰、臀等部位无需接缝,完全将舒适、体贴、时尚、变化集于一身。2013年产量达300万件,产值2千余万元,远销美国、德国、法国、丹麦、南美等国家和地区。辽源电子商务园区是一个集电商公共平台等功能于一身的园区,为园区内网商提供网站建设等全方位的服务,利用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助推企业发展,加快辽源经济转型发展。图为东北袜业园区里的女工正在制作无缝内衣。

    食


    2013年,我市共抓了25个丰产方。其中,玉米14个,水稻11个。方内玉米平均亩产达到875.06公斤,水稻达到733.5公斤。粮食总产量达到46.7亿斤。据了解,虽然2013年春播期间遭遇了低温和春涝“双碰头”等不利天气因素影响,在8月中旬,我市又遭受大雨和大风的袭击,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采取适时、科学的应对措施,把不利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图为东辽县安石乡中育村农民收割稻子。

    住

    2013年,我市完成“暖房子”改造192.6万平方米,综合整治住宅小区17个,15770户居民因此而受益。2013年,我市保障房建设294万平方米,当年回迁居民1.7万户。随着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逐步深入,辽源人的居住水平实现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棚户区、工矿棚户区这些曾经在辽源百姓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名词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图为阳光新城的回迁居民李生、伏守清夫妇因棚改政策住进温暖楼房。

    行

    “数字城管”是“智慧辽源”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2013年开始运用。哪里的下水井盖坏了、哪个路口的灯不亮了、哪里的垃圾箱没了、哪里的停车位被违占了等都被纳入信息化管理的范畴。“数字城管”把市区分划成一个个的网格,由专职监督员持续巡查,将发现的问题,直接通过终端上传到指挥中心,再由指挥中心派发给相关部门处理。图为辽源市应急监控指挥中心监管市区路况的画面。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咸凯慧  王茵  刘红娇  李锋  整理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胡希伟  刘  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