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2014 辽源的经济脉动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不动摇 
■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  ■坚持保障改善民生不动摇


    十大任务

    关键词1
    稳增长、调结构
    要加快项目建设。坚持举全市之力推动项目建设,组织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2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6个,当年完成投资416亿元。重点实施伊开高速辽源段一期、辽长铁路等37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利源铝业轨道交通车体材料深加工、辽矿集团大型锻压机加生产线、凯旋王国创意园等121个重大产业项目,“智慧辽源” 等22个重大科技创新产业项目,辽源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等27个重大民生项目,金州现代农业产业园等13个重大生态环保产业项目。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重点围绕矿山设备、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建筑机械、节能设备、轨道交通设备5个行业,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加快形成自主技术、自主标准和自主品牌,把辽源建设成为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年内力争实现产值375亿元以上,增长15%。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骨干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规模扩张,争取新增一批产值超10亿元企业。要坚持抓大不放小,推动中小微企业加快成长,滚动发展,梯次升级。今年要培育小微企业400户,新增“四上”企业30户。
    关键词2
    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是辽源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发展现代农业,做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是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县域发展突破的重要途径。要致力于充分发挥我市农牧业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农业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域财力增强。要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充分利用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加大土地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稳定种植面积。要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大力推广高光效栽培等新技术和适应本地生产的新品种,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生产数量和质量双提升。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东丰要着力做好鹿、羊、牛精深加工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东辽要把金翼蛋品、东辽黑猪、安石蟹稻米等品牌做大规模。要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支持金翼集团、吉羊麒鸣、睿康生物等重点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培育品牌,加快扩能升级。启动实施20个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户以上。
    关键词3
    提升现代服务业
    辽源服务业严重滞后,必须下决心采取超常措施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要不断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立足辽源区位特点,按照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的思路,精心制定辽源特色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辽源服务业发展定位。要扎实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进一步完善鼓励扶持发展服务业的相关政策,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中介评估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家政、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要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型业态,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和第三方物流等新型流通业态,重视培育和引进流通企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优化结构,稳步发展建筑业。要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推动辽源文化旅游和休闲产业发展。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辽源的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政策措施,强化文化企业培育和引进,加快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要争取国家文化部和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举办国际琵琶大赛,提升辽源特色文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4
    推进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
    开发区是一个区域发展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我市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对推动辽源经济转型、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体制机制的限制日趋明显,严重制约着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竞争发展的新形势,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开发区实现由粗放发展向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安全发展转变,全面提升开发区能级和综合竞争力。要进一步完善辽源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规划。坚持差异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建设特色园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优势产业集中集聚。要适应园区发展要求,加快发展信息、物流等配套服务业,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好、发展效益高的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要抓紧完成辽源经济开发区扩容重组工作。要加快推进扩容交接工作,理顺“一区两园”权责利关系,完善运作模式。要加快开发区机构重组和选人用人机制创新等系列改革的步伐。辽源经济开发区各项工作要统筹兼顾,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两不误、两促进。
    关键词5
    推进新型城镇化
    要加快各类规划修订实施。重点要完善南部新城建设规划,抓好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修订工作。科学组织实施以金州为中心的北部组团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各类规划修订工作。要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把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改造,释放中心城区功能。把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改造,释放中心城区功能。重点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组织实施好重大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八路一桥”工程、北部热源建设、12座换热站改造等工程实现年内完工,居民24小时供水率达到85%。要扎实推动国家级园林城、卫生城创建工作,改善市容环境。要把“智慧城市”作为提升辽源发展竞争力的重要品牌,组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集团,推进云计算中心扩容。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扶持生物资源开发项目,抓好秸秆发电、生物质燃气等重点企业发展。要继续实施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辽源大地计划”,强化林地资源清收和林地资源保护,做到建设和保护并重。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推进辽源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关键词6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项目建设、增加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强化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年内引进域外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争取增长20%以上。要加强招商队伍。改革招商机构,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建立精干高效的招商队伍。各县区都要组建专业招商队伍,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专业化,增强对接能力。
    要创新招商方式。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加强与央企等大企业集团的对接,努力引进高端战略投资者。要精心组织展会招商,借助商会招商,依托现有企业招商。要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人脉资源,争取合作发展的机会。要完善奖酬机制。制定招商奖励政策,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建立与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紧密挂钩的业绩评价体系,把招商工作抓实。
    关键词7
    打造良好政策环境
    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和对经济的调控功能,激活民间投资,吸引社会投资,助推加快发展和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要制定落实推动重点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要针对重点产业发展制定政策,提高政策的含金量,靠政策引导投资向重点产业倾斜。当前,要重点研究制定高新产品开发、品牌打造、现代物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对成功培育出知名品牌、高科技产品的企业要在奖励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要提高政策的公信力。制定了政策就要不折不扣抓落实,说到做到。在适用政策上要体现公平公正。对二次创业的本土企业,要比照招商引资新引进企业的政策给予一定扶持,继续帮一把、送一程。要继续加强软环境建设。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依法行政,规范涉企检查,遏制行政乱处罚。要把严格执法与人性化执法结合起来。要坚持从源头抓起,从责任落实切入,进一步加大涉软案件查处力度。坚持用重典、出重拳,严查重处影响软环境的人和事。要强化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改善金融环境,对贡献突出的金融部门要给予重点支持。
    关键词8
    抓好全面深化改革
    中央和省委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已经作出了具体部署,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对我市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相关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切实抓好改革措施落实。要从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做起。改革必须坚持思想先行,引导各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陈旧和惯性思维束缚,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要加强工作统筹,努力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从制约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改起,找准矛盾的症结所在,选准突破口和着力点。要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在重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社会事业改革、城镇化配套改革、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企改制社保并轨试点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失业保险金发放、厂办大集体改革等规定动作的同时,抓好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转型、“两个中心”建设、职业教育整合等自选改革。
    关键词9
    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惠民、利民、便民、安民,保持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要精心组织实施惠民工程。今年确定重点实施17个方面52件惠民实事,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要精心组织,务实推进,正确处理基本需求与非基本需求的关系、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把好事办好。要把握轻重缓急,突出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要确保52件民生实事件件有着落,民生工作坚决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变成“白条子”。要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实施“教育兴市”战略,扎实推进城乡教育普惠工程。要紧紧抓住吉林省实施“高教强省”战略机遇,紧紧围绕辽源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吉林省职业教育高地。要加强医疗卫生基础建设,加快重点医院扩建、特色专科医院建设和乡村基层卫生医疗网点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要举全市之力抓紧抓好省十七运会。
    关键词10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实施依法治市战略,建立完善法律咨询服务平台,推动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工作及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做好源头防范和治理工作。要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坚持“安全发展”不动摇,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强化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切实增强“红线”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要健全党委政府督查推动、部门联合执法的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部门执法和行业管理力量,坚决防止重特大刑事犯罪、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