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编者按:
    精准脱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市委、市政府把抓好脱贫攻坚作为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任务、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抓重点、破瓶颈,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在辽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多措并举助推脱贫攻坚结硕果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以“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为抓手,突出精准发力、做足绣花功夫、保持强攻态势,多措并举助推脱贫攻坚结硕果,圆满完成了年度减贫任务。
    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攻坚责任。全方位落实攻坚责任。严格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总要求,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市委、市政府与县(区)党委、政府分别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夯实攻坚责任,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加大包保帮扶力度,制定了脱贫攻坚包保方案,推行市几个班子主要领导包保县(区)、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包保贫困村、市县乡三级干部包保贫困户制度,实现了对全市所有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包保全覆盖。扎实开展党政主要领导遍访贫困对象活动,市领导坚持以上率下,深入贫困一线解决问题。夯实工作基础,加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全面分析致贫原因。
    探索增收路径,推进产业扶贫全覆盖。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变“输血”为“造血”,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方式,以产业项目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蛋鸡养殖、纺织袜业、农村电商、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六类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业带动脱贫长效机制。制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强化贫困户与项目利益联结,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保障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走出一条“以贫困户为主体、以脱贫增收为目标,政府驱动、龙头带动、市场推动”的扶贫产业就业发展新路。
    坚持精准导向,推动扶贫政策落地生根。今年,我市坚持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基本要求、底线任务,充分结合市情实际,认真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和综合保障等行业扶贫政策,推动相关行业扶贫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综合效应。与此同时,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还不断加强扶贫领域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着力培养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大力提升扶贫工作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脱贫质量。



    在义务教育保障上,我市认真落实“一贷二奖五免六助”等政策,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扶贫政策对贫困人口全覆盖。图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向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


    东辽县双福村袜业缝制厂依托吉林东北袜业园生产女士船袜等产品,年生产能力达1500万双,带动38名村民实现就业,每人每月实现增收2000余元。


    东辽县紧紧围绕乡村旅游服务业作文章,打造特色农家乐。图为安石镇朝阳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一角景观。


    近年来,我市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60人。图为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工作人员正在将土特产品打包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我市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全市大病兜底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已达54家。图为在东辽县医院,群众在医护人员引导下办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报销。


    西安区民政局社会救助事业中心工作人员对低保金系统发放进行月末结算及信息核对。


    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资建设东丰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后,每年出资24万元,对大阳镇80户贫困户进行帮扶。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采取打深水井、消毒灭菌、集中供水等办法集中解决。图为东丰县南屯基镇永兴村四组村民潘洪霞正在用自来水洗水果。


    东辽县金州乡双福村第一书记王小铁,在一组贫困村民王凤喜家中,与老人促膝相谈,了解老人生活情况。


    足不出村,就能买到放心药品。图为东辽县安恕镇黄羊村村民王家和、王喜俊在村卫生所购买药品。


    今年以来,我市结合“百万亩造林”工程,大力发展苗木种植等扶贫产业,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贫困户增收共赢。图为东丰县南屯基镇永兴村六组村民乔正宝,正在自家果树苗基地,向客户介绍苗木情况。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锋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本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