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制度意识 增强制度自信
强化制度意识 增强制度自信
王烁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会议的重要成果就是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回答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文化是制度的根基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且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公报这样讲,是有充分理由的。一是制度一词的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奴隶制、封建制、君主制等,制制都有说头,字字均有讲究。二是“制度”一词的文化内涵丰富。四中全会《决定》中,用“十三个坚持”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国家体系的显著优势,基本特点,历史作用,通过“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全面布置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十三个方面既有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又有社会文化方面的丰富内涵,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是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也是一个科学的文化体系。三是“制度”一词的文化根底扎实。孔子说:“制,事之规也”。孟子说:“度,然后知长短也。”孔孟的说法虽然政治因素不多,但文化元素很深。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制度的论述不仅有政治意义,并且有丰富的文化色彩,听后让人倍感爽快。他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系。这些制度体系,坚持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制度是执政的根基
决定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由十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排在第一位。决定提出的六个方面的要求,就包括了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是党的执政之基,而且也是党的治国之道。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根基不稳,输掉老本。因此,邓小平说,制度是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的问题。实践证明:制度的根基在我国最牢,执政的根基在我国最稳,其表现在,一是制度优势。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全会公报总结的我国国家和国家体系十三个方面显著优势,这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会总结出来的这些显著优势,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制度自信,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长期保持并不断增强这些优势,是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制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以上这些就是根基牢固的前提条件。二是群众拥护。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就制度而言,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中,进行了诸多的尝试,有过众多的教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譬如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重新复辟帝制等,各种制度都试了,各种办法都用了,结果都像毛泽东讲的:“我们中国人是很愿意向西方学习的,可学来学去总是老师欺负学生”。学来的制度不仅不管用,交了学费还受欺负。就算别人不欺负,外来的制度也会水土不服,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为淮北则为枳,叫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才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因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人民的拥护这是根基稳定的关键因素。三是党的领导。公报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1992年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公报作出了高度评价: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意识是自信的根基
在这个问题上,要认真做好这样几点工作。一是认真学习四中全会精神。首先要原原本本学习《决定》和公报,要在学懂弄通,学深悟透上下工夫,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视角,认识和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理论观点,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特别是要学习好关于“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重大问题的深刻阐释。二是大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公报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实践证明,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我国的经济成绩显著,发展潜力巨大,背后是制度优势强、治理能力高、体系支撑好的结果。从更大的视野上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三是畅谈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安宁,公平正义,人民幸福做出了贡献。如今我们以坚定的步伐,正在全面迈进小康社会,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通过畅谈,目的就是从理性上强化制度意识,从感情上增强制度自信。 (东辽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