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93岁的老党员致敬

    栾文盛说:“一个人的职业是分工问题、事业是信仰问题、学习是基础问题,光有信仰不学习是行不通的。所以,学习是我的终身事业。”

向93岁的老党员致敬

本报记者 张莹莹

93岁的老党员栾文盛每天坚持勤读不辍。 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我希望自己能活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那一天。”谈到对未来的期许,阳光下,93岁的老党员栾文盛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是的,新时代需要栾文盛这种精神。
    多年来,他一直守着这份坚持、这份承诺。
    我们在这里先不讲栾文盛的故事,先看一组数字:年过九旬的老党员,半个多世纪潜心研究、传播马列主义理论。离休后剪裁报刊资料近300本,每年读书近500万字,20年来发表论文、调研报告162篇,受聘创办并主编《辽源党校学报》,一干就是8年。在辽源这座130万人口的城市中,他满腔热忱,作政研报告达1000多场,把宣传马列主义的足迹,沉稳地印在了机关、军营、学校、社区、厂矿和田间地头……
    “父亲是坚定的信仰传播者。”儿子栾学刚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尽管父亲已是93岁高龄,但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有力,每天依然坚持学习党的政策和马列主义理论等,每天坚持做学习笔记。”
    走进栾文盛的家中,在不足6平方米的书房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栾老几大书柜的马列主义书籍和各种政研学习资料,足有200多册。“您不觉得辛苦吗?”面对记者的关切询问,栾老露出慈祥的笑容回答道:“我当它是一种追求、一生向往,并乐在其中。”
    “其实,我的一生经历了三次严重的挫折。”谈起过往,辛酸历历在目……由于出身不好,栾文盛曾受到过打击和排挤,但他时刻都没放弃对马列主义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他曾被迫离开过挚爱的理论工作一线,但始终没有动摇对理论的学思践悟。在做转运工、清洁工、统计员、青纱工、业务员期间,只要一有机会,栾文盛就跑去给工人师傅们讲哲学常识。2000年,相濡以沫的老伴儿不幸离世,栾文盛心中悲痛万分。悲痛过后,他没有消沉、懈怠,而是将这份孤独转化为继续探索马列主义、传播真理的热情。
    1988年,栾文盛从市委党校离休。“离休心不休,无位思有为”的他受聘创办并主编了《辽源党校学报》,一干就是8年。
    他高唱自己一贯坚持的“读、写、讲、调”四字经,坚持不懈地学习撰写理论文章和学习体会,到农村、机关、工矿、学校作形势报告,宣传科学理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讲课、调研时,栾文盛要么步行,要么骑自行车,寒来暑往,从未间断。
    1988年至今,栾文盛到机关、军营、社区、厂矿、学校、农村作政研报告达1000多场,就连纺织厂的女工走到大街上,也认识这位讲课的栾教授。一名机关干部感慨地说:“在辽源,没听过栾老讲课的人太少了。”
    年过九旬,栾文盛每年读书近500万字。凡读过栾文盛文章、听过他讲课的人都说栾老理论功底深,有思想、有见解。为了追求真理、宣传理论,栾文盛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理论书籍和报刊,离休后,剪裁报刊资料近300本,每年读书的文字量近500万字,每天坚持勤读不辍。
    有人曾问栾老,为什么有如此毅力坚持读书?他说:“我青少年时读书太少了,知识贫乏,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从晚年开始的。陆游‘年过七十尚眼明,天公成就老书生’的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老来读书乐无穷的心境。”
    充实的知识储备、丰富的实践锻炼,加之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勤奋笔耕,使栾文盛著述颇丰。在离休后的近20年来,他共发表论文、调研报告162篇,约100万字。为了把自己从事理论教育工作的经验留给后人,栾文盛把自己的切身体会都写成了文章,为广大理论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参考。
    福民社区组织社区干部和群众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栾文盛应邀即到,早早走进课堂。“我今天到这来,就是想把大家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不太懂、不明白的地方,给大家讲懂、弄通……”考虑到栾文盛的年龄,社区本来只安排了半个小时的宣讲时间,但栾老执意延长时间,涨红了脸对社区负责人说:“宣讲党的十九大报告必须讲精、讲细,这样群众才能听懂、明白,达到宣讲的效果。”栾老对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求实较真的风范,感染激发了社区干部对工作的热情。“在栾老身上,让我们看明白了啥叫活到老学到老。”社区居民方淑芹竖起大拇指。
    “经历苦难岁月,见证了新中国是如何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我以自身经历谈报告精髓,让人不禁思潮起伏、感慨万千,从而更加坚定了我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栾文盛说。
    “父亲常说,在人生路上,要有知足、知不足、不知足。”栾学刚说:“作为在辽源工作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培养的第一代理论工作者,能够坚定信仰,做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战士,父亲很知足。无论是做人、还是搞理论科研,还有不少差距,他知不足。众多的荣誉和奖励都属于过去,他不知足,他要以从事理论工作60年为新起点,老有所为开新篇。”




    记者手记:有一种力量能够激励人心,鼓舞人们向上。有一群人奔波奉献,传递人间正能量。今年,栾文盛作为“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候选人,既是辽源的骄傲,也是全社会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的典型代表。93岁的栾老在求真务实的理论学习上,始终不忘初心,这就是榜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