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辽源文化 读辽源名家(六)

品辽源文化 读辽源名家(六)
——记辽源曲艺、戏剧名家代表人物


    编者按


    “初心不改,弦歌不绝。”新中国成立后,我市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他们之中有的成为国内知名艺术家,甚至名扬海外。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我市的文艺工作者是这样铭记的,也是这样做的。一直以来,辽源的艺术家、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出辽源的,在各自领域均是骨干力量,成为辽源人的骄傲;生活工作在辽源的,则在辽源市文联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参与辽源的文化建设,为家乡打造了一张又一张文化名片。




沈向东——文武兼备 德高望重





    沈向东,1951年出生,中国煤矿文学研究会会员、吉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曾任辽源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沈向东爱好广泛,喜欢绘画、摄影,掌握多种乐器演奏,有百余部文学、曲艺、戏剧、美术摄影、微电影等作品在国家及省、市获奖,并被报刊、杂志刊载。他在武术方面也是卓有成就,多次参加过省、市武术表演及全国煤炭系统武术比赛,并荣获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称号,传略被收入《中国武术名人大词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亦有所记载。
    在近五十年的从艺生涯中,沈向东做过演员、担任过文工团团长,无数次参加各种曲艺、戏剧演出,在舞台上塑造过许多人物形象。他是我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文艺舞台上将曲艺相声类节目展示到舞台上的第一人。至今他还记得当年和一位老艺术家首次将相声艺术带到部队的舞台上,并深受官兵欢迎的热烈场景。从此,他便与曲艺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辞劳苦在各地演出,大到剧场舞台,小到矿山井下和草原蒙古包。沈向东回忆说:“在矿山井下漆黑狭小的空间里,矿工们用头上的帽灯照亮一方‘舞台’,看到我的相声表演引得矿工们开怀大笑,我更加坚定了做好曲艺工作的决心。”
    沈向东在担任辽源市曲艺家协会主席职务期间,中国曲艺家协会原主席骆玉笙曾对我市曲艺家协会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我市“小曲协,办出大事情”。沈向东不但在艺术追求上孜孜不倦,更积极和老一辈曲艺家们一道致力于发现和培养年轻一代曲艺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培养辽源市的曲艺人才作出了努力,扶持年轻人建起了辽源市第一家曲艺社,为辽源市的曲艺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还积极投身到社区、农村、学校、部队进行公益演出,被评为“省优秀文艺志愿者”。




刘文赟——潮平岸阔 一路长歌





    刘文赟,男,1983年7月出生,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曲协快板书艺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曲艺家协会理事、辽源市曲艺家协会主席、辽源地区首位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立项资助的编剧类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他曾参与《中国评书评话大辞典》吉林省部分编撰工作。刘文赟在曲艺领域取得的荣誉不胜枚举。创作表演的快板书《独胆英雄陈树棠》获吉林省文艺最高奖第十一届长白山文艺奖提名奖;创作表演的相声《咱得要面子》获第三届“南开杯”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优秀奖……
    作为艺翔曲艺社的创始人,刘文赟倾注心血,全力以赴。2012年,刘文赟任共青团西安区委书记期间,为响应团中央创立“共青团周末文化驿站”的号召,他个人自费租用一间教室,购置基本灯光音响等舞台设备,发动辽源曲艺爱好者开展两周一场的免费公益演出,让小城辽源响起了竹板醒木、洋溢着笑语欢声。2014年,公益演出变为每周一场。迄今为止,免费公益演出已经坚持了7年,合计各类演出总场次400余场,足迹遍布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相声、快板、鼓曲、快书、魔术等多种曲艺节目精彩呈现,让观众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收获了开心的笑声,真正把欢乐送到百姓心中。
    在刘文赟的努力下,艺翔曲艺社演出队伍不断壮大,演员水平逐渐提高,多名成员在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奖,也让辽源曲艺声名在外。2015年底,刘文赟动用各方面资源,利用外出展演、比赛、论坛等机会,全方位向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领导推介辽源、推介西安区,力争承办中国曲协、中国杂协、中国视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访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经过实地调研考察,也本着充分发挥功能和资源优势,确定专题研讨班和吉林曲艺人才培养志愿服务项目两个班次同时在辽源开班,同时举办一场高品质的“到人民中去”——中国曲艺艺术中心走进辽源大型惠民演出,曲艺界名家大腕纷纷在演出中亮相,为辽源人民送来了欢笑。
    艺翔曲艺社现已成为国家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省级新时代传习所示范点、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曲艺系实训基地、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培训基地,2016年被吉林省文联授予“西安区吉林曲艺之乡”荣誉称号。作为西安特色文化的生力军,艺翔曲艺社正为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促进区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打造曲艺之乡,培育曲艺新苗而努力奋斗。“艺翔”已经成为西安区和辽源市特色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杨坤红——德艺双修 力拔头筹





    杨坤红,毕业于吉林省戏曲学校,吉剧表演专业,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吉林省艺德标兵,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从艺近三十年,在舞台上刻画了各种各样的角色近千种,受到了各级领导及专家的一致好评,为我市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曾多次参加吉林省二人转小品戏剧节,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几十项:在吉林省第六届二人转小品艺术节中,由杨坤红和王佩霞导演的单出头《新媳妇过门》荣获导演一等奖;在第十届全国校园才艺吉林省选拔活动中,为发现挖掘培养推出优秀人才作出了卓越贡献,荣获戏曲优秀指导老师奖;在吉林省文化厅主办的第二十届吉林省艺术系列大赛中,演唱的歌曲《美了美了》荣获青年组一等奖,辅导的歌曲《玛依拉变奏曲》荣获少年组一等奖;第三届吉林省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中,演出的小品《你别跟我装,再装让你也受伤》荣获表演二等奖;吉林省第四届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中,表演的拉场戏《嘎吧屯里嘎吧事》荣获表演二等奖;2014年吉林省振兴吉剧工程大型吉剧展演中,参演的大型吉剧《情满东辽河》荣获个人表演一等奖……
    从艺先做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与人为善,多为别人着想,从艺必须先做好人。”杨坤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时刻提醒自己要从艺先做人,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角色,都能出色地去完成,给领导及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杨坤红在艺术追求上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多忙多累,坚持练基本功,从不懈怠。“快唱如爆豆,慢唱如滴油,不快不慢如水流。”在近乎残酷的自我加压下,杨坤红将二人转的“九腔十八调”展现得淋漓尽致。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单出头《那小花征婚》中,杨坤红凭借出色的表演功底,一人刻画了四种不同的人物类型,排练过程中克服了很多困难,出色地完成了表演人物,得到了专家及观众的极大认可。




张晓东——情定戏曲志不渝





    张晓东,1972年5月28日出生,现任吉林省辽源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常务董事长。
    出生在吉林省德惠县三胜公社一个小镇上的张晓东,自幼喜欢唱跳,每天上下学都是一路歌声与笑声。从小学到中学,张晓东一直是文艺委员,参加学校的各项文艺活动。1988年,张晓东参加中考,被榆树市师范学校录取,为了父母的期待,他甚是彷徨焦躁地步入了师范学校的大门。因为他一直喜欢的是艺术类专业。最后,张晓东瞒着父母偷偷退学。还沉浸在“儿子当上老师”喜悦中的父母被张晓东的“叛逆”惊呆了,爸爸抡起大镐把他赶出了家门。张晓东边哭边跑。虽然光着脚丫踩在雪地上,但寒冷和挫折并没有泯灭他心中对艺术的那份执著,反倒愈挫愈勇。转年,吉林省戏曲学校地方戏科招生,张晓东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戏曲学校,师从于高茹、董孝芳、韩子平、董伟、郑淑云等曲艺名家。
    1992年毕业后,张晓东被分配到辽源市艺术团工作,参加工作以来获得各种奖项100多项,荣获“国家艺术基金资深评审”“辽源市拔尖人才”“吉林省德艺双馨标兵”等荣誉称号。1994年,他代表辽源地区参加全省汇演《新小拜年》荣获综合一等奖、个人表演一等奖;1998年,以二人转《新人面桃花》参加全省汇演获综合一等奖、个人表演一等奖;在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全省汇演上均荣获综合一等奖、个人表演一等奖、导演一等奖;在2007年东北三省汇演中以《范中华当官》荣获金奖;2014年主演的大型吉剧《情满东辽河》,荣获全省优秀剧目奖、个人表演一等奖;2016年主演的大型吉剧《皇家鹿苑》荣获“桃李梅”优秀剧目奖;2017年全省汇演参加了三个节目的演出,均获得好的奖项,并且荣获全省十佳演员,其中的《龙蚌情》代表吉林省参加文化部举办的优秀节目进京展演,荣获全国十佳节目,后期先后应邀参加在福建晋江的全国曲艺调演和江苏南通的曲子展演;2018年主演的大型吉剧《东辽河的儿女们》荣获桃李梅优秀剧目奖。




付博宁——花绽梨园正当红





    付博宁,1991年2月出生。2002年,付博宁进入辽源市红旗艺校学习二人转。2009年至2016年9月,在东辽县山杏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后四年任该团业务团长。2016年10月,被辽源市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以特殊人才招聘入团工作至今。
    虽然年纪不大,但付博宁具有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经验,舞台表现力极强,工作经验丰富。在山杏艺术团工作期间,付博宁身兼多职,既担任节目主持人又要表演二人转、歌曲等,每年商演、送戏下乡等演出均达130余场以上。2015年,应沈阳莎梦音像有限公司邀请,付博宁录制的二人转《包公断后》《水漫蓝桥》《胡知县断案》《墙里墙外》小帽等二十几个剧目在全国出版发行,并在吉林电视台《好戏登场》栏目、辽宁电视台《逗你乐翻天》栏目中定期滚动播放。2015年,参加吉林省第七届二人转小品艺术节演出,表演的小吉剧《心愿》获个人表演二等奖,与徐振武老师合作表演的二人转《寇准还乡》荣获个人表演一等奖。同年应邀加盟公主岭吉剧团排演的大型传说吉剧《响铃公主》,饰演女一号响铃公主,参加省吉剧汇演并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参加全国巡演。2017年,参加省汇演表演的单出头《品牌即将诞生》获“四大名旦”的殊荣。二人转《龙蚌情》在参加省汇演后赴北京参加全国曲艺经典剧目展演,并随中国曲协多次到福建、江苏等地演出,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2018年,吉剧《东辽河儿女》饰演女一号满月婶儿,获“桃李梅”奖。2019年1月,参加吉林电视台“名师高徒”栏目的录制,一曲《冯奎卖妻》选段惊艳了全场观众,四位专家评委共同为她转身,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实践证明,付博宁艺术素养很全面,擅长二人转表演、节目主持、歌舞等,是一位优秀的戏曲、曲艺表演人才。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这是李大钊同志的一句格言,也恰恰是付博宁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名优秀二人转、吉剧大戏演员,付博宁起到了表率作用,敬业爱岗、发扬成绩、不断创新,不求做得最好,但求做得更好,为辽源市艺术团的发展,为“二人转之乡”的事业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宋建立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