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干前行 做脱贫攻坚引领者(上)
实干前行 做脱贫攻坚引领者(上)
核心阅读
脱贫攻坚是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更是一场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胜之战。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高瞻远瞩的决策者、离不开积极协调密切配合的各部门、离不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扶贫工作者、离不开积极帮扶别人致富的奉献者,也离不开不甘苦难、努力摆脱贫困的自立自强者。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我市脱贫攻坚战线最前沿的战场上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有驻村干部、有自强自立的脱贫者、有帮扶贫困户的企业家……他们是脱贫攻坚战的践行者,也是引领者。本报特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位优秀个人,展示他们脱贫攻坚的先进事迹,期望给所有奋战在脱贫战线上的“战士”以及全市人民以激励出奋发精神,争取早日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驻村干部让“包袱村”变“模范村”

王小铁(右)参加辽源市“第一书记”代言产品大集
王小铁是吉林省委政法委法治建设处处长,2016年12月由吉林省委政法委选派到东辽县金州乡双福村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
东辽县金州乡双福村现有住户458户、1635人,党员45人,村耕地面积共10800亩,主要种植作物玉米。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34人。2016年以前的双福村是让人说起来直摇头的“包袱村”,村屯环境脏乱、道路泥泞、贫困人口较多,村民主要依靠传统耕种及养殖牲畜方式获得收入。村内没有产业项目,村集体还欠有外债,村里留不住人,青壮年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回乡创业。面对双福村这个典型的贫困村,作为新时代扶贫干部,王小铁许下承诺——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刚入村时,王小铁准备先找村民了解情况,根据产生贫困的原因“对症下药”,但大家却对他持怀疑态度。有村民暗地里嘀咕:“来了个大处长,能干啥?”
为尽快熟悉村情民情、赢得村班子和村民的认可支持,他在村部附近租了个平房,就这样在村里扎下根。他和工作队同事一起学习理论、研究政策,白天到田间地头和村民“拉家常”,晚上制作“户籍档案”……入村不到三个月,他走访了全村所有的农户,对贫困户逐一分析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帮扶需求,谋划帮扶举措,制定脱贫计划进度台账、帮扶措施台账。一打儿厚厚的民情日志,让他的心里有了底,也让村民们对他的真情付出而深深感动,村民对他的称呼从“王处长”变成了“老王大哥”。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为了赢得这场时间紧、任务重的脱贫攻坚战,在金州乡党委的领导下,王小铁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他积极协调各级包保部门党组织与双福村党支部结成联建共建对子,结对共建党组织选派党建联络员,定期指导村党支部和农民党员开展学习,统一全村党员思想认识,增强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的凝聚力,坚定村“两委”班子、广大党员和贫困户共建美丽家园、尽快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定期组织联建共建党组织和农民党员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扶贫救济活动,为每户贫困户落实党员帮扶责任人,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带领村民致富,要靠发展产业。刚开始,对如何发展产业搞活双福村经济,王小铁也怕“赔本”。他先后带领村班子成员赴外地考察学习,邀请专家到村指导,经过仔细的研究学习想出了三招:第一招——进行土地流转。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以较高价格将部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每年为村民人均增收1万元,同时农户也能到村附近工厂打工增加收入。第二招:招商引资建厂。王小铁带领村班子成立了双福农工商发展有限公司,3年共引进500多万元资金,建设袜子加工厂、针织厂和食用菌大棚,解决60多人的就业问题。第三招:发展乡村旅游。利用双福村周边鴜鹭湖湿地公园、红叶岭森林公园等良好旅游资源,在村部后山打造了双福采摘园。栽种9000株果树,22个品种的水果。让游客体会夏季赏花、秋季摘果的乐趣,品尝地道的农家菜、鲜美的水库鱼、诱人的“溜达鸡”和纯正的百花蜜。
三年来,双福村集体经济从几乎空白到累计创收190余万元,为贫困户分红28万元,贫困户25户全部脱贫。让村民脱离贫困不是终点,双福村在全市率先脱贫出列后,王小铁提出了“打造幸福双福,建成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他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双福村人居环境,整治环境卫生,增建公共设施,也让村民喝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水泥路。2019年吉林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就在双福村设立了分会场。现如今,双福村也由以往的“包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村”。
“政策好让我脱贫致富信心足”

韩行富饲养黄牛
韩行富是东丰县东丰镇今胜村一组村民,家中4口人,仅有1.5亩地,妻子患有脑血栓,女儿在外打工,儿子在东丰四中就读。在妻子未生病前,韩行富妻子要照顾儿子读书,女儿打工始终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无法贴补家里,一家人主要依靠韩行富外出打工维持生活。2015年,韩行富妻子突患脑血栓,入院治疗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看着患病的妻子,正在上学的儿子,韩行富陷入迷茫,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整天喝闷酒、混日子。
2015年底,由于地少、妻子患病,儿子还在上学,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较大等原因,经过今胜村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韩行富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韩行富家的实际情况,驻村干部和村班子积极研究对策。扶贫先扶志,镇村干部“三顾茅庐”多次上门与他商讨脱贫规划,让韩行富重拾生活的信心。
帮扶第一步,重操旧业保温饱。考虑到韩行富文化水平不高、缺少种养殖技术,妻子又需要他照顾,帮扶干部鼓励他重操旧业卖豆腐。韩行富做豆腐的手艺远近闻名,看到丈夫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妻子胡忠梅的精神和身体状况也与日俱佳。帮扶第二步,推介务工没闲人。一个四口之家仅靠卖豆腐的微薄收入显然难以维持,韩行富的女儿韩旭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镇村干部与她沟通后,今胜村“第一书记”姜海杰为韩行富女儿韩旭联系了一份北京服务员的工作,支持她大胆地走出县城,前往大城市去打拼。帮扶第三步,养殖山羊脱贫困。为了让韩行富家尽快摆脱贫困的现状,2016年下半年,镇政府协调银行为其提供了3万元的低息贷款,韩行富利用贷款购买了30多只山羊。山羊具有适应性强、净肉率高、出栏快、风险小等优点,能够快速收回成本,非常适合没有养殖经验的韩行富。通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韩行富用卖豆腐和山羊所获得的收入还清贷款还有所结余,成为村里的第一批脱贫户,更是全村贫困户的榜样。帮扶第四步,养殖黄牛富生活。一年就脱贫让韩行富增强了致富的信心和积极性,通过前一年的养殖经验积累他认为养牛很有“账算”。有句话叫“母牛生母牛,三年五头牛”,行情好的话一头小牛就能卖1万多块。下定了决心的他利用前一年赚的钱养殖黄牛,最多时家里同时喂养着8头牛。喂牛、做豆腐也成了他每天的主要工作。他每天早上3点钟起床,6点钟做完豆腐就到牛圈里起牛粪、喂牛,喂完牛又开始挨家挨户卖豆腐……日子一天天的忙碌起来,生活也一天天的好转。韩行富不仅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与乡里乡亲的沟通交流也逐渐多了起来,村民们对他的看法也从“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变成了“干活朴实、能吃苦”。
2019年初,在一次交谈中,镇领导听出韩行富有扩大黄牛养殖规模的打算,却苦于资金周转不开,镇领导离开后立即协调吉林农商银行为韩行富提供5万元免息贷款。他利用贷款又购买了3头母牛,其中最不起眼的那头小母牛不到一个月就下崽了,生下的还是行情最好的红白花牛。韩行富根据两年养牛总结的经验分析,如今正值黄牛市场低迷,养久了一定赔钱,于是果断出手,从购进到售出不足一个月,净赚2000多元。如今韩行富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能手。
通过各级包保领导的热心帮扶,激发了韩行富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韩行富不仅在思想上有所转变,学习意识也有所提升,每次村里组织贫困户培训学习的时候他都冲在最前,随叫随到。他经常和村里致富带头人学习交流,学习养牛技术,交流养牛经验。他常说,我自己富了不算富要带动周边的人致富才算富。
现如今韩行富的妻子身体逐渐好转,女儿韩旭与朋友合开了一间冷饮店生意红火,儿子韩健鹏在教育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安心读书,家里的黄牛养殖规模也越做越大。韩行富说:“当初我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动力,是党的帮扶政策好,帮扶领导好,才让我重新振奋起来。”如今好喝酒的韩行富不时地也喝两口,但他说这酒和当初的酒可不一样,当初的酒是愁酒,是悲伤的酒,只能借酒浇愁。现在的酒是喜酒,是幸福的酒,要借酒言欢。
模式新让产业扶贫更有力度、更精准

杨涛正在检查产品质量
杨涛,现任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董事长。2003年,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在东辽县注册成立,经过16年的发展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取得如此的成绩,杨涛认为这得益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和扶持。因此,回报家乡、回报社会是杨涛最强烈的愿望和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2015年末,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全面开展脱贫攻坚的重要决策。同时,东辽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以“产业脱贫”为重心的脱贫攻坚战略,提出了构建“大项目管全县、小项目管局部、政策落实到人”的三层保障体系的目标。这让杨涛看到了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的良机,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实施产业攻坚的号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来。
在如何更有效地参与产业扶贫的问题上,作为金翼集团的掌舵人,杨涛明确了企业参与方向,就是要建立长久稳定长效产业扶贫机制,而不是简单给钱给物。在金翼的经营范围中,蛋鸡标准化养殖是金翼的核心业务链条,也是最可复制、最易推广的业务。以蛋鸡标准化养殖为载体,实施扶贫工作,契合政策、符合市场、适合农村。所以,杨涛将目光锁定在了蛋鸡标准化养殖项目,就此拉开了金翼参与脱贫攻坚的序幕。
东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政府+龙头企业+养殖基地+贫困人口”精准到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正合金翼集团的扶贫设想。双方经过商讨决定,由县政府出资3000万元,金翼集团出资2000万元,合资成立国有控股的吉林众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通过十倍杠杆撬动银行贷款5亿元,所有资金用于实施年存栏720万只蛋鸡标准化养殖扶贫项目,在全县新建7个百万只蛋鸡标准化养殖场。
为体现产业扶贫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吉林众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项目融资和建设,项目建成后享有资产使用权和收益权,确保政府的主导权。金翼集团作为项目的委托运营方,负责运营管理,确保项目的高效运转。金翼集团将严格按照“统一供应蛋鸡、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收购鸡蛋、统一收购下架鸡、统一防疫、统一人员培训”的“6个统一”标准执行,全面推进项目稳步高效发展。在资金流向上,金翼负责和对银行贷款还本付息,每年为全县所有贫困人口提供分红资金,并由众联公司发放给贫困群众,确保分红精确到户、精准到人。众联公司与中国人保东辽公司签订蛋鸡保险合同,保费由政府和企业先行支付,项目十年后由金翼回购,确保国有资产保值。若项目收益不够支付分红费用,由金翼蛋品进行全额补足,从而最大程度降低项目风险、保障了贫困户的利益。
年存栏720万只蛋鸡标准化养殖扶贫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净利润3500万元。通过实施720万只蛋鸡标准化养殖扶贫项目,达到了一举多得的目的:一是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兜底收入。2016年以来,众联公司已向贫困人口分红1160余万元、援建贫困户危房29户、实现贫困村有线电视全覆盖。二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难题。众联公司7个蛋鸡养殖场可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优先接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月工资可达3000—4000元。三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养殖合作社和群众参与众联公司蛋鸡养殖项目,依托“养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仅保障了项目收益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四是有效推动三产融合。蛋鸡标准化养殖项目的实施可以辐射带动专业养殖户和零散养殖户,进一步促进饲料加工业、蛋品加工业、种植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各行业深入发展,实现三产有机融合,加快推进传统农业的提档升级。五是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实施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蛋鸡养殖,能够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壮大经济体,增强产品质量,做大分红的资金池,确保全县所有贫困人口的兜底利益最大化。
2016年以来,杨涛和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对脱贫攻坚工作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极大赞扬。《人民日报》《吉林日报》《新文化报》等新闻媒体对金翼蛋品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多次进行了专题报道。2018年10月,杨涛被省扶贫办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创新奖先进个人”。金翼蛋品被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好平台让更多的人搭上致富“快车”

王明乾(右)看望陈英先贫困户
王明乾,是辽源市明乾绿色禽蛋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确立的“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发展无公害蛋鸡养殖业为主导,以‘够营养、够安全、购健康’为生产理念,以‘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为扶贫模式”,建立起总投资超过1100万元的无公害蛋鸡养殖基地,给贫困户提供就业和分红,帮扶脱贫效果取得良好成绩。
1992年,在王明乾的创业之初,王明乾夫妇两人仅凭2000只蛋鸡便开始了自己的养殖之路,凭着他们勤劳的双手和聪慧的头脑,成为了当地的蛋鸡养殖行业里小有名气的能人。
2009年7月,辽源市明乾绿色禽蛋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
现如今,辽源市明乾绿色禽蛋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具规模。合作社成员已发展126户,拥有2个无公害蛋鸡养殖基地,带动周边蛋鸡养殖户300余户。合作社通过示范基地积累养殖经验,再把成熟的饲养程序和经验教给农民,真真正正起到了示范作用。用王明乾的话说:“由于合作社推行了标准化生产,实现了规模经营,这样就提高了广大社员的饲养水平和抗风险的能力,乡亲们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我们的企业也发展壮大了,这和党的政策和政府的关心分不开啊。”
富裕了的王明乾从不忘帮助村民。2017年,王明乾当选工农乡人大代表后,更加对工农乡政府各项中心关心重视,在区市两级代表大会上,发表“奔跑工农”的发言。对外宣传工农,得到市区领导对工农乡的重视,王明乾也对工农乡“3园1路”建设积极献言献策。特别是积极参与工农乡贫困大良村的扶贫工作,通过扶贫资金投入合作社养殖基地入股,2018年合作社累计为工农乡大良村贫困户扶贫总额8.4万元,以分红的形式发放到大良村贫困户手中,使大良村实现2018年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为工农乡扶贫攻坚作出了贡献。
2019年起扶贫资金的入股养殖基地、第一季度分红2.2万元也到账村集体账户,继续为扶贫、脱贫、不返贫作出贡献。今年王明乾被市委组织部聘为大良村名誉村主任。
王明乾在经营合作社的过程中建立了八大服务平台,其中的“蛋鸡养殖户管理平台”就是专门帮扶养殖户的。每年对入社成员进行免费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养殖品种和养殖计划,提供市场信息。目前已形成了“引领、规范、培训、合作、共赢”的现代化合作社模式。在他的帮助和引领下,带动周边蛋鸡养殖户300余户,实现了农户的脱贫、增收、致富,增强了合作社的带动再就业的能力,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从而产生良好的市场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锋 刘红娇 采写
本版图片由市扶贫办 提供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