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绘制“田园栖居图”
匠心绘制“田园栖居图”
——龙山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记事
本报记者 汪琳
龙山区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展现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图为永治村路口。本报记者 李及肃 摄
夏日的阳光洒在秧田曼妙的线条上,绿意爬满山坡、河沿、村庄,沿途道路宽阔整洁;水洗厕所“走进寻常农户家”,新砌筑的围墙整齐划一,绿化小品、景观带随处可见,成为一道亮眼风光;农民艺术节、科普活动等成为十里八村休闲文化生活的“标配”……这些“拼”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田园栖居图”。村民们说:“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环境。”
此图此景描绘的正是龙山区寿山镇、工农乡的村容村貌。参与绘制的寿山镇党委副书记张洪春说:“今年,按照龙山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政府主导、干部包保、群众参与、集中治理,大力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将老百姓憧憬的‘诗和远方’拉进现实,展现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
一幅画卷,全员绘制
龙山区一乡一镇共有24个行政村,底子薄厚参差不齐,既有干净优美的“示范村”,也有脏乱差的“疲软村”。如何在这幅长卷上绘制出和谐生动、生机盎然的宜居景象?这无疑需要硬功夫。
面对艰巨考验,龙山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迅速行动、全员参与,想了不少办法: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到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成立专项督导组,制定《龙山区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区、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按照“县(区)主责、乡(镇)实施、村民参与”的工作原则,逐级逐项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实行干部包保帮扶制,推动各级干部下沉到乡(镇)、村屯一线解决问题,确保包保帮扶精准到位;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和卫生保洁以奖代补机制,激发群众参与村屯垃圾、河道卫生日产日清的积极性,从源头改善人居环境;重点结合农业产业园区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忠诚村至东升村、永康村、永治村、礼让村,山湾村至福山村、三合村,工农村至安国村、大良村等三条标杆线路。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改水改厕、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村庄规划编制等工作目标,创建“标杆村”“示范村”“先进村”,评选“美丽庭院”“干净人家”。
礼让村是出了名的“疲软村”,经济实力不强、环境脏乱差、村民文明自觉意识薄弱,人居环境整治难度系数高。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包保干部张洪春成了村里的“常客”,摸实情、出点子、作动员、带头干、追进度,她带领村干部、号召村民集中清理柴草垛、生活垃圾、河道污水,拆除违法建筑物、旱厕等,彻底根治脏乱差,做好“洁面”工作。“洁面”之后需“美颜”。按照实施方案的任务、措施,她将该村环境整治的重点目标锁定在绿化、美化、硬化工程上,大到文化广场、沿线公路,小到村路边沟,均要焕然一新。截至目前,礼让村新建围墙2800米,新栽植金叶榆500多棵,边沟修整、文化广场绿化硬化也在逐步推进中。
一鼓作气,翻天覆地;上下齐心,旧貌换新。张洪春说:“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严格统一标准、公正执行,不用老百姓掏一分钱,为他们创造最大福利。现在,村民们看到居住的环境有了新变化,他们的态度也发生转变,更加积极配合、自觉行动,各项工程进度有条不紊,大家对今后的生活环境充满期待。”
因地制宜,“靓”出特色
“房前屋后,山清水秀;村屯路口,美不胜收。”这是龙山区勾勒的农村人居环境“终极蓝图”。而这幅图正在一点点拼凑、着墨、上色、成形,每部分各有千秋、颇具特色……
走进永治村,记者一下子就被三组村民金长江家的庭院吸引了:宽敞干净的院子里,秋千、长廊、石桌椅凳、花圃、果树等,尽显田园风光。金长江告诉记者:“早在2016年,我们就积极响应村里号召,扮靓庭院、净化环境。这些年,我不断完善设施、添置各种花草,今年区里提倡打造‘美丽庭院’‘美丽家园’,所以我又栽植了一些杏树、苹果树和牵牛花,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自己住着也舒服、舒适、舒心。”
七组村民王志强也是主动参与全区“美丽庭院”“美丽家园”建设的一员,在自家门前建起了“前花园”——500多平方米的草坪上种植了红王子锦带、金娃娃萱草、白桦等,旁边的荷花池里150多条小鱼在水中游弋。王志强说:“以前没觉得建个庭院、搞个绿化有什么特别的,现在真建起来了感觉生活很有情调。”
另一处,山湾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过去没有条件,农村厕所都在室外,冬天夜里冷出不去门,夏天白天热厕所蝇虫多。自家也没有引水,上厕所、洗澡都挺麻烦。”村民金绍福感慨道,“自从村里开展改水改厕以来,屋里有了水洗厕所,水箱、瓷砖、座便、拉门都没用我们花钱。只要符合改造标准,村里就给安装,真是为咱老百姓解决了生活大难题,干净又方便。”据了解,目前山湾村的厕所改造升级覆盖率达到了40%。
公路出口是城市的“门面担当”,河道水源是城市的“活力命脉”。龙山区争取省级专项资金120万元,并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区、镇、乡、村同步整治,在拆除违法建筑物、清除垃圾污水、实行退耕还林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水源涵养林栽植、东辽河缓冲带绿化净化、村屯公路绿化美化。据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市内指定地块的涵养林面积可达11920亩,种植的果树、苗圃、白桦、五角枫等成活率为100%;东辽河干流、支流沿岸分别设置了围栏,栽植了柳树、紫穗槐等树木;东升村、永治村、忠诚村、安国村等重点村屯实行标准化绿化,辽源一级公路、外环路、东出口等分别增设了绿化小品、景观带,“一路风景一路歌”变成现实。
压实责任,着眼长远
“村容村貌提升了,老百姓的精神需求、文明素养也得跟上。”修缮文化广场、送戏下乡、设立农民艺术节、开展普法宣传、进行养殖培训、评选“五好家庭”“干净人家”、建立文明乡约等,在悄然改变着农民的生活习惯、生活状态。山湾村村民蔺丽君说:“以前农闲大家伙儿就窝在屋里打麻将、打扑克,现在大家一有空就去广场上跳舞看戏,或是参加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法律知识讲座等,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少了。”
在蔺丽君看来,这些变化主要源于党的领导、龙山区各级干部“实字当头、干字当先、好字立标”,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凝聚力、号召力。
2018年,龙山区农村工作会议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上指出,“要把握下情、吃透上情,怀揣公心、依照公心,将人、财、物向农村一线倾斜,建立工作台账,压紧压实责任,带着群众共同干,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小康生活。”绘制“田园栖居图”,需要党员干部在责任履行上压担子、在任务落实上钉钉子,争当“匠心画师”。
一幅画卷流于形,而精于神。如何留住美丽乡村的独特神韵?区领导给出答案:着眼长远。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业兴、农民富,才有能力和精力更好地优化居住环境、改善生活质量。当下,我们要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力争使乡村振兴既有高产值,又有高颜值。”大良村党支部书记于长敏表示赞同。
仰望蓝天、俯瞰清泉,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间,龙山区上下齐头并进,朝着“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迈进,人们向往的生活也正慢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