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县注重抓好“五个结合”全力推进水源涵养林建设

东辽县注重抓好“五个结合”全力推进水源涵养林建设

 

    本报讯(记者 王茵)年初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东辽县把东辽河流域综合整治摆上首要位置,把水源涵养林建设作为政治任务列为“一号工程”,着力抓好“五个结合”,切实做到认识先行、政策引领,为深入推进水源涵养林建设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与打破传统思维相结合。长期以来,人们受“靠山吃山”等传统观念影响,对侵蚀、破坏林地资源造成的危害缺乏足够认识,更没有想过森林、水源涵养林对农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对此,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向广大群众进行讲解和宣传,让人们认识到水源涵养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洪削峰、调节气候以及净化水质等诸多功能,从而打破传统认知习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实践者。
    与耕地资源保护相结合。县委、县政府着眼于土地、山林的综合治理,要求相关部门在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等相关法规、严禁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同时,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増强全民保护耕地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珍惜和保护耕地。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责任体系建设,强化乡村组干部的耕地保护责任,充分调度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他们对土地保护实施监督。加强土地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保护的生力军作用,坚决遏制随意改变耕地用途、随意侵占耕地资源的乱象。
    与森林资源保护相结合。该县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保护和发挥好现有森林资源的生态效应,按照省委、省政府2012年提出的“三年清收五年还林”目标任务要求,彻底查清清收还林实际情况,切实做到把过去流失的林地拿回来、栽上树、保护好,并通过深入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强化有效监管,保护森林资源,提升生态质量。
    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柞树放养柞蚕,投资少、见效快,在获得良好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可以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县委、县政府统筹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充分挖掘安恕、凌云等乡(镇)利用柞林资源放养柞蚕的经验、优势和特点,提出了以柞树为主要树种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充分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摸清本地资源优势,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打造主导产业,旨在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不断做大做优产业规模,发展龙头企业进行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在推进涵养林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该县还注重鼓励和支持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持股、项目合作、土地托管、入股等方式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在制定优惠政策、规划产业布局、签订经营合同时,着眼于精准脱贫工程,把本地贫困户的耕地山林等资源,纳入到总体产业规划当中去考虑,防止把贫困户边缘化,游离于产业发展之外。通过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让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获得经济效益,形成长远收益机制,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