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新家还好吗?
百万亩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如火如荼 “移户迁居”植根沃土的小树苗
你在新家还好吗?
本报记者 王茵
水源涵养林树身泛青绿,枝条吐出新叶,枝头花蕾绽放。 本报记者 魏利军 摄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小池》用来形容今日的东辽河源头再恰当不过。
5月10日上午,在东辽县辽河源镇安北村5组,映入记者眼帘的东辽河源头,一孔泉眼得天独厚、一道细流涓涓流淌、一池树阴静谧悠然。虽无荷叶田田,却有梨树满眼,未见蜻蜓起舞,却有蝴蝶翩跹。
这美丽的蝴蝶是被绽放的梨花吸引来的。泉眼四周,13000多棵新植的梨树苗正挺直了腰身,舒展开枝条,洋溢着花香。
为进一步加强水源地生态修复,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补给生态激流,我市决定利用五年时间,在全市6°以上的坡耕地、重要水源地周边、东辽河干流和一级支流、辽河流域一级支流、东丰县部分河道两侧,栽种百万亩水源涵养林。
自4月份起,围绕百万亩水源涵养林建设,不但全市上下掀起义务植树热潮,省领导更是给予了高度关注。4月15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率队在东辽县辽河源镇安北村东辽河源头植下13000余株梨树苗。4月17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吴靖平一行在西安区灯塔镇富强村5组,植下7000余株柳树、金叶榆。4月23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陶治国在龙山区寿山镇国庆村一组,植下近万株速生杨、黑果花楸。
随着植树热潮如火如荼推进,上千万株小树苗“移户迁居”,根植沃土。他们在自己的新家生长的还好吗?有无夭折?有无水土不服?东辽河源头的这些梨树苗给出了答案。
架杆支撑稳固、枝条修剪整齐,远远望去,树身泛着青绿,枝条吐出新叶,枝头花蕾绽放。随行的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眼前这些树苗的成活率应该在90%以上。
“植树只是开了个头,重要的是看住、种活、长好。”这是县林业局副局长崔英健这些天最常叨叨的一句话。从开始植树到现在,他一直在各个栽种现场转悠,为了确保新植树木的成活率,他为各地块配备了养护团队,专门为新栽的小树苗剪枝、封口,并对一些树苗架杆、固定。
“今年春天降雨少,为确保新苗有充足水分,我们为各养护队配置了水车,每天轮番浇水,并挨株复土、踩实。”崔英健说:“人工浇水后土壤表面会产生裂缝,必须及时进行复土、踩实,否则树根会透风死亡。”
藏在山脚下、老树旁,一泓清泉安静神秘,万株梨树周边环绕,偶有云杉、柳树点缀其间,花香若有若无,花瓣点点飘落,这样的东辽河源头自带几分“仙气儿”。
无独有偶,在东二环路南侧,龙山区寿山镇国庆村1组,万余株五角枫、金叶榆、海棠树苗长势良好,高低错落有致,前后整齐划一,随行的市林业局绿化办主任李丙强说,环路两侧绿化树种的选择,县(区)部门颇费了一番心思,树苗成活后,一年四季冬有绿,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每一处都是休闲娱乐好去处。
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大幅提升。这是我市百万亩水源涵养林建设的又一目的,对此,崔英健的做法是,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打造产业,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他告诉记者,东辽河源头早前被当地村民称为梨树沟,沟里有十几棵百年梨树,正是基于此,他才在此地种了万余株梨树苗,未来他要借助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东辽独特的生态名片。
厚植生态优势,涵养一方沃土。相信小树苗参天之日,便是未来可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