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人心促和谐 履职尽责助发展

凝聚人心促和谐 履职尽责助发展
——政协辽源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委员“大会发言”摘要

 

精心谋划 精准施策 合力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民革辽源市委副主委 李贵涛

 

 

    精准脱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近几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因地制宜,真抓实干,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仍存在较大困难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精准脱贫工作还需再认识、再提高。少数基层干部对脱贫攻坚认识不到位,一些贫困群众有“等、靠、要”的思想,一些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缺乏主体责任意识。精准识别、动态监控还须进一步加强。对贫困现象的规律研究不透,精准识别、精准退出过程中存在不够精准现象。老弱病残致贫现象突出,社会保障“兜底”不牢,对贫困边缘户的关注不够。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返贫的现象极易发生,部分贫困人口难以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有的贫困户经过多项措施扶持,生活环境优于“边缘户”,造成“边缘户”对扶贫工作滋生不满情绪,存在不稳定因素。
    产业扶贫项目低端化、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扶贫资金的带动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产业扶贫项目多为种植、养殖业项目,稳定性不强、支撑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收益率不高。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不紧密,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扶贫资金项目难选择,投资风险较大,不符合项目建设规律。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落实责任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广泛宣传开展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明确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的责任,配备的第一书记要懂农村工作,驻村工作队员要精干;坚决杜绝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空想主义。
    持续动态监控,提高精准程度。建立扶贫信息共享平台,创新扶贫手段,可采取第三方评估、模拟验收方式,切实提升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程度。
    强化托底保障,探索长效机制。因病、因残致贫等支出型贫困占我市低收入人群比重大,也是我市脱贫攻坚的难点。各级政府要完善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配套措施,创新救助方式。要进一步加大我市“五点双享两救助”政策的落实力度。要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两轮驱动”,分类扶持。要重点关注“边缘户”生活状况,做好动态监控。
    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组织形式,有效整合资源,形成脱贫攻坚合力。要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筹”的多元化扶贫投入机制,做好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引导社会资本、金融和保险资金投入到扶贫事业中。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企业家和返乡创业的农民,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发挥乡(镇)农技站(所)、农广校的技术资源优势为项目开发、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支撑。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找准市场定位,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和议价能力。强化产业支撑,完善扶贫政策和资金使用要求标准,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培育和扶持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不断推进我市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
民盟辽源市委副主委 刘强

 

 

    政府信息不仅是各级政府公务活动的重要资源,更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公开信息,对于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工作的透明度、提升公信力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8年秋季,我们就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在调研中了解到: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将信息公开变成了政府的法定义务。 2016年,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第三方评估部门评估列全省倒数第三名。2017年,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领导的重视,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全省排名第二的成绩,被省政府评为信息公开工作先进集体。在看到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在全省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仍然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多数部门信息公开仍停留在浅表层面,各部门的信息公开状况也不平衡。在一些部门负责人眼中,政府信息是权力的象征,存在“公开越多、做事会越难”的想法。一些部门存在阻碍信息通畅的误区,随意扩大政府文件、保密范围,重形式、轻内容,被动地进行政务信息公开,对信息公开的内容带有一定的选择性。
    “危及社会稳定”成为行政机关“规避”信息公开的最大保护伞。《条例》中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稳定的概念有很大的弹性,给政府各部门留有较大自由裁量空间。
    部分单位政府信息公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简单、流于形式的现象。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变成了政务公开,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公共事务的决策依据、决策过程谈及很少,尤其回避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
    推进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的几点建议:政府各部门负责人要树立阳光意识,转变思想观念,要让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精神逐步成为政府部门负责人的执政理念,建立信息公开的受理、办理、审核、答复、归档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考核评议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年度报告制度、举报调查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责任追究等制度,保障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执行。进一步把握“公开”与“保密”的尺度。要建立一整套的信息筛选和发布机制,建立相应的归类查询制度,建立与群众的经常性沟通机制。完善政府部门行政行为的过程公开形式,最大限度地让老百姓了解各自所需的政府信息。


加快我市农村电商发展
民建辽源市委副主委 姜连胜

 

 

    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解决“三农”问题及实施精准扶贫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积极拓展电子商务扶贫新渠道。目前,我市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覆盖率达60%以上,东丰、东辽两县被省商务厅确定为省级电子商务试点县。我市农村电商服务业尽管具备了一定基础,但还存在部分电商服务站未有效运行、效益不明显、品牌拉动不强、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涉农电商盈利性差。一方面,我市农产品生产方式多数表现为“小而散”的状态,导致网销农产品综合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我市目前有许多特色农产品无法进入大市场、实现大流通,致使涉农电商整体盈利性差。
    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农村软、硬件的缺乏,网络接通农户依然存在“最后一公里”障碍,单件商品物流成本较高。我市农村大部分商品由邮政快递配送,而其他快递企业由于在乡村建设网点成本较高,基本不配送乡村。
    专业性人才稀缺。我市农村50岁以下在乡人口较少,农村高学历人才回乡创业意愿不强。同时,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培训的力度不够,也缺乏引导和激励互联网人才下乡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
    电商产品标准化建设不健全。目前,涉及农副产品的相关标准、信用等级标准化建设不健全,使得农副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不利于细分市场、科学定价及售后追踪等,进而影响市场竞争力。
    金融服务业发展滞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农民融资渠道少,资金短缺。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以下建议:
    科学规划。借鉴农村电商发展较为成熟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与我市实际紧密结合,针对不同电商类型,进行差异化指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打造品牌。对我市农产品资源全面排查,按市场需求分类梳理,统筹纳入电商销售体系,培育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重点推动我市梅花鹿、食用菌、柞蚕、绿色大米、凌云韭菜、花市咸菜、周家酸菜、东辽黑猪、蒲公英茶、金州乌米、两只母鸡、蚯蚓蛋等已具备品牌基础的农产品尽快走向全国;将东辽剪纸、东丰农民画、西安区衍纸画、韩秀梅泥塑等传统手工业纳入农村电商渠道,打造具有鲜明辽源特色的地域品牌;同时,对没有形成品牌的特色农产品,指导、推动其形成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畅通渠道。加快农村物流体系渠道建设,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在乡村建立农村物流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网点,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积极鼓励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参与平台建设,确保本地农产品能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大市场。
    金融扶持。发展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基础、以农村合作金融为主导、以政府政策性金融为辅助、以民间信用为补充的多样并存、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培育人才。重点针对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新型农民、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农村人才进行电商知识培训,再以典型带动电商人才培训;鼓励农民到我市、我省,乃至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做得好的乡村交流学习,激发广大农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用足政策。优化农村电子商务相关审批事项和流程,推动落实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好相关优惠政策,申请相关扶持资金;支持我市和电子商务有关的企业发展,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以更高标准 加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民进辽源市委副主委 赵明辉

 

 

    文化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举措。2018年,我市被文化旅游部和财政部列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这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具规模。乡(镇)、村(社区)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城乡文艺舞台精品不断,公共文化惠民贴近民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基础扎实。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
    体系建设不够全面,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和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相对薄弱。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按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要求和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文化人才+不够充足,编制不足、配备不够,身兼数职、流通不畅,人才问题日益凸显。文化产品不够丰富,产品数量和产品内容的供需错配问题还比较普遍。文化载体不够时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还在起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还没有效对接。平台建设不够现代,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运营十分有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还未建立。推广引领不够强化,部分群众对文化形式和内容不甚了解,参与性不强。对以上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七个服务体系,并加强薄弱体系的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投入机制建设。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整合国土、民政、教育及社会等方面的力量和资源,统筹协调推进设施建设。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推动公共文化建设的多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充分利用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企业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形成建设的强大合力。成立文化基金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平台,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增强数字公共文化资源传播能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繁荣新农村文化。加强文化人才吸引、培养建设。制定出台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发展扶持政策,建立公共文化人才专属岗位,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加强文化宣传引领建设。经常性开展具有代表性和群体性的、对人民健康、精神影响较大、群众基础广泛的活动,建立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理论指导工作建设。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防止和抵制腐朽文化,保持文化的先进性,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加强政府绩效考核建设和法律政策支持体系以及监管体制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拓展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划与绩效目标,使之在阳光下健康发展。


促进我市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农工党辽源市委委员 吕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受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精准脱贫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任务之一。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精准脱贫,提高自身发展动能,依托产业带动,充分发挥当地基础优势,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当前,我市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态势良好,在推进适应规模经营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虽然我市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快发展,但是规模小,不规范,带动力不强,政策扶持不到位,行业管理滞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仍很突出,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完善制度保障,破除专业合作社发展瓶颈。加快土地流转。要充分发挥各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作用,鼓励整村整组集体流转,建立综合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金融扶持。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进一步强化创建农村新型普惠融资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对农村的融资担保规模。鼓励地方政府全面成立政策性农业担保机构,帮助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全面推行农业保险,转移和分散银行信贷资金可能遇到的风险。注重人才培育。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培育一批新型领军型人才成为专业合作组织管理者。注重人才培养后续投入,形成系统的发展帮扶机制。
    规范管理,增强专业合作社经营实力。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专业合作社的准入条件和组建程序,建立动态考核机制。鼓励多元融合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农业产业联合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规范化运营水平,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指导,提高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水平。
    以服务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与行业引导。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体系,集中管理权限,成员单位之间要加强协作,会同牵头部门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建设配套服务平台。围绕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有目标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推广智能化数控生态循环养殖等模式。强化科技支农举措。积极搭建平台,促成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生产实验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产业链条,用科学保障农业发展。打造地域化特色品牌。科学制定扶持地域化农产品品牌的政策措施,对同类产品进行整合提炼,对于有知名度但生产不易集中的特色农产品,鼓励农户合作创建共有品牌。


加强公民急救意识及能力培养促进我市急救水平提升
九三学社辽源市委委员 关宝帅

 

 

    急救知识的社会化普及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掌握急救知识有备无患,危急时刻有时能挽救一条生命。
    乘电梯遭遇故障、车祸被卡在车内、孩子游玩溺水、老人突然晕倒、儿童误食异物……现实生活中意外无处不在,常常威胁着生命。遇到以上情形,如能正确及时地采取急救措施,很有可能减少伤亡。根据调查显示,心肺复苏、伤员搬运以及对昏迷、中暑、触电、溺水、中毒等急救技能,我市普通市民的掌握和知晓率还不足1%,绝大多数人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
    当前我市存在的问题是:市民急救意识薄弱,急救知识匮乏。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到位,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往往培训面不广、影响面不宽。市民急救培训模式有待完善,盲目追求培训急救人员的数量,很少考虑到非专业人员的学习能力。对以上现状有几点建议:
    市民的急救意识需“急救”。急救专家认为,在受到创伤或突发疾病的最初4分钟之内,如果能得到适宜的简单急救,对于挽救生命十分重要。在宣传急救知识的同时,要唤醒市民的急救意识,培育广大市民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强调人人都能掌握和实施简单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增强大家学习急救知识的信心和热情。为保护救助人的合法权益,建议我市应出台《辽源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通过法律规定保护市民拥有急救的权利和义务,每个市民都可以义务参与救护工作。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鼓励社会公众了解急救常识,营造全社会支持急救普及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在宣传常用急救知识的同时,重点开展青少年教育,同时对市民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公众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由市急救培训部门和医院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急救培训工作,营造“人人关心急救、人人懂得急救、人人参与急救”的新局面。
    发挥医院资源能动性,完善市民急救培训体系。切实有效地提升市民急救培训能力,就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方式举办符合实际、经济实用的急救知识培训,使受训人员乐于接受并付诸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培训效果。成立急救培训基地,真实体验现场急救氛围。将防灾避险、健康保健与急救知识相结合,组织市民进行现场各种真实急救场面演练,主要在重点人群和行业中开展急救知识培训,主要应提高那些处于或能最先到达出事现场的行业一线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应遵循科学、规范、实用、突出重点的原则。依据国际公认的基本培训大纲,着重普及群众性自救互救常识与现场急救基本技能,亦可根据各单位的工作特点或特殊要求,增加一些易发工伤及意外情况急救处理的学习内容。培训教学手段应灵活生动,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促进市民急救技术的真正提高,最终达到自救或救人的多赢效果。


汇聚高端人才助推辽源实体经济发展
市工商联主席 张照生

 

 

    人才是强市之基、兴市之本。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靠投资拉动的时代已悄然退却,靠人才资源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何结合辽源实际,走一条辽源特色的引才之路,助推我市实体经济发展,成为我们最紧迫的课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制定引才计划,加大资金支持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从调研和数据分析看,我市高端人才引进还存在问题,具体原因表现在四个方面:吸引高端人才政策不强,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也存在重招商、轻引智现象。承接高端人才平台不大,我市缺少承接高端人才的企业,缺少吸纳高端人才的“梧桐”。企业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也不足,企业高端人才学难所用,难有用武之地,职称与工资待遇不相符,没有真正体现绩效与薪金的关系,严重影响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前人才之争,我市在区位不占优势,只能探索一条有我市特色的产业与政策相配套、政产学研相融合、刚性与柔性并举的引才之路。当前辽源高端人才面临的难题不光是引,更重要的是留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域内外现有人才的关心关爱,强化出台政策的落实兑现。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理念,加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吸纳人才。人才吸引力,更主要的是在实现人才价值的产业上,一个袜业园区就吸引了500多位域外人才,一个国贸城项目就有28位域外人才来辽兴业,因此,我们要加强医药健康、智慧物联、袜业、蛋业、新能源等特色科技产业园区建设,走产业引才、园区引才的引才之路。
    推进产学研合作柔性引才,搭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间接引进人才。同时加大对院士、博士工作站建设的政策支持,并实施院地共建、校企合作平台提升工程,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创建科技创新人才实训基地和培养示范基地。加大科技项目投入重用人才,大力支持高科技项目实施,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设立人才开发基金,设立高科技企业风险基金,减少和化解高科技企业投资风险。推进政企资源互补共享人才。针对我市高学历人才多数集中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结对帮扶、支持企业,共享高端人才。实施人才成长工程培育人才,重点开展“辽源企业家”成长行动,持续开展“辽源薪火”传承行动。大力开展“科技兴企”培育行动,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同时支持各类科技人才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建立辽源籍域外人才平台联络人才,加大域外辽源商会、辽源老乡联谊会等平台建设,实现域外辽源籍高端人才回报家乡、发展家乡的愿望,推进以商招商、以商引才工作的开展。


多措并举 精准帮扶 切实发挥工会帮扶作用
市总工会副主席 刘景山

 

 

    市总工会带领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在推进以精准帮扶为重点的工作中,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加大投入,在帮扶送温暖、实现困难职工家庭脱贫解困、共同富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阶段性成果。在推进“精准帮扶”上,成功进行了诸多尝试,力求把服务送到了职工心坎上,并逐步成功打造了工会“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的四季长效服务品牌。
    建立了由市总工会党组负总责,保障、帮扶、法顾室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帮扶中心领导小组,工会保障部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区)工会也成立相应的送温暖机构,帮扶领导小组。为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精准帮扶工作的服务意识,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实现困难职工信息的动态化管理,各级工会通过每年一次的职工生活大检查活动,集中对本系统、本单位在岗职工进行详细的走访排查,符合帮扶救助条件的要分类别及时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它的建立为各级工会组织开展帮扶救助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摸清困难职工底数的基础上,起草了《推进落实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制定了未来三年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目标,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区工会,确保目标实现。开展了多种形式活动,以确保精准帮扶工作收到实效,“春送岗位”活动为创业就业搭建平台,稳定了职工队伍,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及家庭拓宽收入来源脱贫解困。五年来,市总工会依托3家职工培训基地,共举办各项促就业技能培训班123期,带动促进4500多名下岗失业职工重新就业,就业率达80%以上。“夏送清凉”活动让一线作业职工安全生产。“金秋助学”活动让困难职工子女踏实上学,金秋助学已成为工会协助党政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问题的又一项民生项目。每年的6-9月份,通过各基层工会组织摸底调查,严格助学制度、明确助学对象、范围、救助标准,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助学内容,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使“金秋助学”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冬送温暖”活动缓解困难职工家庭燃眉之急,对已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普遍走访慰问,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辽矿集团是我市资源枯竭和去产能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企业。为帮助他们化解因产能过剩而导致的下岗、职工生活困难,仅2017、2018年,市总工会为他们拨付专项帮扶资金595.2万元,为近万名生活困难职工缓解燃眉之急;工会小额贴息贷款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017年市总工会与我市吉林银行联合,开展了职工“双创”扶持、小额贴息贷款服务项目,旨在畅通创业绿色通道,降低贷款成本,帮助有创业意愿、能力或正在创业的小微企业和职工成功创业,引导团结广大职工为辽源新一轮振兴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16年各级工会在原帮扶中心部门工作基础上重新组建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和基层工会职工服务站点,加大基层组织建设。


青春助力“快跑”凝聚社会关爱
共青团辽源市委副书记 刘爱国

 

 

    近几年,由于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物流行业的就业需求在逐步扩大,为许多青年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物流配送从业青年(“快递小哥”)作为一个新兴职业青年群体,他们对我市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快递小哥”这一青年群体现状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深入了解物流配送从业青年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与公司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空间、城市融入等情况,近日,团市委调研组深入到多家物流配送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
    我市现共有快递企业以及分公司营业部共159个,从业人员约660余人,通过对8家物流配送企业的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得知,平均每家物流配送企业下设12-15个分部,各分部采用个人承包的方式运营;美团外卖从业人员250余人,平均每天派送量大概在100件以上,工作时间8-12个小时,每月收入4000-5000元,每个月休息1-2天,大多数从业年限为1-3年,上岗培训时间1-3天,每年从业青年离职率约为50%。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私营快递企业的快递员是流动性较高的行业,大多数人在从业1-2年后就会选择转行。由于快递员工作时间很长、工作强度也很大,且职业认同感较低,无法获得足够尊重,因此快递行业离职率较高。再有就是快递配送车辆至今无统一的标准,经常要受到交管部门人货混载问题的处罚,一旦被罚款需要“快递小哥”自己承担费用,而采用三轮车送货的话无疑降低送货效率,无法满足配送量的要求。目前针对这一问题,各地都在制定相应的规则,但短期内还是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其次,快件丢失、损坏遭到投诉是“快递小哥”面临的最大问题,主要体现在快递签收难问题。
    由于快递行业的特殊性,职业发展空间较小,大多数处于有职业没事业状态,大龄单身青年较多,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工作,且行业认同度较低,因此“快递小哥”在婚恋交友上处于弱势地位。“快递小哥”的认同来源于社会大众,大众认同是快递员社会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递小哥”自身认同和社会大众认同之间是一个互相影响、相互建构的过程。
    针对以上情况,团市委开展了“关爱点亮希望、青春助力‘快跑’”主题系列活动,结合调研中快递小哥在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面向有需要的辽源快递小哥开展“十个一”关爱行动,营造出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快递从业群体的良好舆论氛围,并充分发挥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召开“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
    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也会遇到法律难题,为了更好推进关爱“快递小哥”活动开展,团市委将组织开展“青年法律顾问团成员走进‘快递小哥’”活动,为他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做普及型讲解,在日常生活中提供相应法律援助。同时,团市委将围绕服务青年的属性,通过开展为“快递小哥”提供专场交友联谊活动,进一步为他们提供社交平台,解决“快递小哥”婚恋问题。


勇立新时代潮头绽放“半边天”风采
市妇联副主席 翟竹

 

 

    刚刚结束的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擘画了新时代妇女工作的蓝图,把党对妇女工作规律性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开启了中国妇女事业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做好新时代妇联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嵌入“巾帼心向党”系列活动中,融入到各种品牌创建、各类先进典型宣传中,做到见思想、见内涵,在润物无声中提高全市妇女群众的思想觉悟,引导妇女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广大妇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学会在各种思潮中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
    要引导更多女企业家、“女精英”等创业女带头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多途径探索“吉林三姐”等妇女双创服务新模式和新机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技能培训和竞赛,做好妇联家政品牌建设。发动各行各业妇女开展“巾帼建功”活动,引导女性投身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积极引领广大妇女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大力实施“新型女农民培育计划”,培树新型职业女农民、农村妇女电商骨干等致富女带头人,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能经营、会管理的巾帼带头人队伍。大力培育“妇”字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村妇女发展庭院经济、乡村休闲旅游等特色农业。继续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助力打造农村美丽家园,助推乡风文明建设,让美丽乡村记得住乡愁、拴得住人心,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要以创建“五好家庭”和寻找“最美家庭”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扩大领域覆盖和群众参与度,推动寻找活动向日常生活渗透、向重要节点延伸,最大限度放大“最美家庭”的示范效应,吸引更多家庭特别是年轻家庭参与。深入推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使广大家庭成为立德树人的“第一课堂”,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做强“亲子阅读”品牌,提升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深入挖掘家庭中蕴含的道德精髓,提炼孝老爱亲、邻里友善、热心公益、清廉养德、移风易俗等各类好家风好家训。持续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传展示活动,通过巡讲交流、视频展播等形式,引导家庭成员广泛分享、传颂良好家风家训,带动更多家庭文明立家、忠厚传家。高度关注妇女儿童发展不平衡问题,深化农村留守困难妇女关爱服务,扎实开展“巾帼暖人心”活动。关注关爱困难单亲母亲、老龄妇女等群体生活需求,进一步拓展互助内涵和覆盖面,用心用情用力为妇女群众排忧解难,以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赢得广大妇女的信赖。
    风生水起逐浪高,总有巾帼立涛头。全市广大妇女要坚定信念、勇立潮头,创业创新、岗位建功,在新征程中续写“半边天”的光荣与梦想;在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进程中,书写“奋斗志”,唱响“巾帼颂”。


发挥新时代科普优势助推辽源高质量发展
市科协副主席 马军

 

 

    步入新时代,科普工作不仅肩负着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光荣使命,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智力源泉。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主动、群众行动的科普工作大格局。近年来,围绕提高“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类重点人群的科技意识、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全市各级科协组织与农业、教育、科技、卫计、工会、工信等部门,广泛开展了“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日”“科技之冬”、科普大集、“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航模车模船模竞赛、科普示范基地评选、“新时代文明科普示范社区共建”等一系列科普特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市科协先后荣获国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先进集体、吉林省科普先进单位、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航模车模船模竞赛等多个省级竞赛的优秀组织单位,科普工作已走在了全省前列。
    科普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还存在诸多差距。因此,要实现科普发展,提升科学素质,必须创新科普工作方式。针对公众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各部门要强强联合、协同推进。要加大农村、社区、学校“科普中国e站”建设力度,延伸e站触角,扩大e站规模。利用科普网站、科普公众号、科普服务终端,积极组织全市农业、科技、教育、卫计、环保等行业的科技专家和广大科普志愿者,全力打造科普服务网络综合体。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科普的政策扶持、条件支持和项目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市、县(区)人均科普经费要达到规定标准,并逐年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要加强科普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积极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加入到社会化大科普活动中来,要进一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整合资源,建立群团联合体,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投入机制,发挥新时代科普优势,加大科普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助推辽源高质量发展。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祝琪尧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魏利军 张建树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