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就得这么干!

市委七届六次全会释放出的强烈信号——
2019,就得这么干!
本报记者 李艳红 李锋

 

    新气象、新思路、新举措、新征程、新局面——新年伊始,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用五个“新”定下了辽源2019年高质量发展的总基调。
    这五个“新”的背后,缘于经济指标的绝对值、增速以及在全省排位出现的新变化,更是辽源敢于直面困难的理性思考。
    总量偏小、发展增速偏慢、排位倒退……是现阶段辽源发展躲不开、绕不过的最大实际。
    不能畏难等靠、不能囿于成规、不能消极推诿、不能光说不练……“危”中有机,“机”中求变。面对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给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9,就得这么干!
 
    规划要“准”:建成规划体系,从大到小,缺啥补啥
 
    “我”看报告:城乡发展,规划先行。“规划”一词在全会报告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中一共出现了15次,成了高频词,具体体现在启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辽源市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完成城市给排水、雨污分流、供热、交通等专项规划,完善南部新城和采煤沉陷区区域规划,年底前编制完成46个乡村规划……
    “我”有话说:做好城乡规划,决定着辽源这座城市的未来走向。市委书记柴伟多次在不同场合对各级各部门强调科学编制规划的重要性。规划做得怎么样,不仅体现一个领导者的水平高低,也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其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迈入新一年的门坎儿,做好规划,是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的首要任务。规划的制订,要有开拓和创新,不要拔苗助长,而要水到渠成,要与全局规划的拍子相吻合。
    产业要“强”:创品牌强链条建集群
 
    “我”看报告:力争利用3年左右时间,纺织袜业达到二百亿级规模,“农产品加工+蛋品”、冶金建材产业达到百亿级规模,高精铝加工、“医药健康+梅花鹿”、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达到五十亿级规模,形成“211555”产业格局。
    “我”有话说:让特色产业有特色、优势产业更具优势。“集中政策、资源、要素来创品牌、强链条、建集群,致力打造一批支柱产业和领军企业。”这绝对是报告中众多有分量内容中最振奋人心的一句话。突出品牌引领,对辽源来说太重要了。通过品牌强市,我们就能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我们的企业才能以高端化、个性化、功能化产品抢占国内外市场。突出品牌引领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园区载体作用,强化园区平台功能,推进各类园区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形成。
 
    清单要“细”: 提升成效让工作实起来
 
    “我”看报告: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筹,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化管理和差异化考核相结合,创造性地将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项目库、责任书、施工图、路线图和验收单,进一步明确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咬定目标,精准施策。
    “我”有话说:形成的决议能不能得到执行、绘制的蓝图会不会实现,关键看各县(区)、各部门尤其是各级干部怎样落实。把工作项目化工程化是解决当前面临矛盾、有效推进工作最有效、最重要的做法。只有把工作项目化工程化了,把工作清单做细了,各部门才能结合实际确定本部门的工程项目,并拿出组织实施的措施办法,把各项工作落实、落好,提升工作实效。只有把本次全会制定的每一项规划部署落到实处,开创辽源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才不是一句空话。
 
    民企要“活”:让一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笑起来
 
    “我”看报告:民营企业是辽源发展最重要的贡献者,要把发展民营经济摆上最重要的战略位置,抓紧制定我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我”有话说:民营经济强则辽源强,民营经济兴则辽源兴,民营经济稳则辽源稳。我市一些重点民营企业去年受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面临空前严峻的资金瓶颈约束,遇到了经营发展上的困难,“双停”企业增多,为保增长带来了巨大压力。民营经济已成为辽源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我们必须采取精准坚决的有力措施,结合贯彻省里《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意见》,精准制定我市的意见,促进企业转型、产业升级,让辽源的民营企业活起来、笑起来。

    生态短板要“补”:这是场必须打赢的硬仗
 
    “我”看报告:坚决打好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四个保卫战”,突出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把东辽河流域治理作为标志性战役,实施生态涵养工程,实施引流节水工程……
    “我”有话说:加强生态环保整治是今年全市最重要、最紧急的一项事关民生、事关发展的头等大事。治河不力的教训言犹在耳,我们切记不能走过场、不能玩花架子敷衍了事;不能推一下、迈一步地慵懒散慢。“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通过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环境治理制度,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民生要“实”:“走心”服务才能暖民心
 
    “我”看报告:围绕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对标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务实推进了创业促就业工程、教育提质工程、安居保障工程、交通便民工程等九大工程以及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我”有话说:民生工程关乎百姓利益、关乎群众口碑。如何把这“九大工程”建设好、打赢“一个斗争”?关键在落实,核心在人。以人民为中心,担起民生之责,就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的事儿。民生工程能否切实惠及民生,核心的问题在于决策者是否真正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让群众满意,能经得起历史检验。在决策执行时多“走心”,民生工程才能“暖心”。

    问责要“严”:差异化考核区分干与不干
 
    “我”看报告: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因岗因事进行精准考核,重点考察“补短板”和项目建设情况,把各领域工作短板补齐拉长,把项目建设责任落实到位。相关部门要据此制定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把差异化考核和绩效考核直接挂钩,按实绩划分档次,着力解决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我”有话说:实施差异化考核并不是张张嘴儿说说而已。不干活的人与干活的人拿同等绩效,出了问题不敢担责或把责任推给下属、同事“顶包”的事儿还是别想了。换句话说,实施差异化考核就是让干净干事担当的干部有春天、有温暖。在考核中,要重点关注领导干部的整体工作实绩和个人德才表现、领导驾驭能力、团结协作情况等;对干部重点考核履职尽责、作风转变、工作创新等内容,精准识别上至领导、下至干部到底有没有实力、有没有墨水、有没有品行,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
    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发出了辽源2019年奋力奔跑的动员令……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2019,辽源人已经在新征程的路上!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我们相信:2019,辽源一定能够在时代浪潮中保持战略定力,把得住大局、看得清方向、站得稳脚跟、担得起风险。
    我们相信:2019,辽源上下一定能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