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无底线 行业病态谁来管?

从业人员无底线 行业病态谁来管?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行业同样也有行业标准和规范。然而,近年来,有些行业的部分从业人员却无视行业标准和规范,将职业道德弃而远之,为了自己的一时之利而不顾他人利益和感受,甚至一些行为毫无底线可言。久而久之,这些少数人的无底线行为,也成了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不仅给全行业抹了黑,更挡住了自己的发展之路。在此,想劝告个别不按“套路”出牌的从业人员,凡事三思而后行,一切应该遵循规矩,切莫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与此同时,也希望相关行业的监管部门能严格管控,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对不守规则的从业人员严肃处理。


    房产中介
    有人买方卖方两边赚

    房产中介是为房产买卖双方达成销售和购买而建立的一个平台机构,并有为买卖双方保证安全交易的义务,然后收取服务佣金。本来这是一个能为买卖双方提供便利和安全交易的“好营生”,但近年来,这个行业却被个别从业者扰乱了行业市场,在买家和卖家之间,两边忽悠、两边赚,少则成百上千元,多则上万元。
    我市的房产中介行业在近五年兴起,数量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增长。为什么增长速度快、数量多?很简单,因为这个行业投入小、赚钱快。以前,国内其他新闻媒体说房产中介个别从业人员无视行规,经常抬高房价,然后买方卖方两边赚钱。目前,在我市的房产中介市场上,表面是卖房人不需要出任何费用,交易成功后,卖房人只需要向中介支付交易总额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不等的中介费,但实际上并非都如此。
    两年前,记者一位好朋友因急需用钱,想尽快卖掉家里的一套闲置房产。于是,记者就信心满满地联系了之前印象还不错的从事房产中介工作的朋友。电话中,记者把房子的位置、大小、房型、售价等基本情况以及底价都向其介绍一遍,然后特别强调了这个卖房人是自己很尊敬、很要好的朋友。房产中介的那个朋友也在电话里信誓旦旦地对记者说,朋友的事儿肯定会尽力办,有时间先去看看房子,遇到有意向的客户就会先推荐这套,争取在短时间内帮忙卖出去。第二天,记者和卖房的朋友、中介的朋友按约定时间,来到想要卖掉的那套房子。中介的朋友看了一圈房子,然后历数这套房子的种种缺点和劣势。因为房主意向售价是17万元,所以当时他还说,这套房子最多只能卖到16万元,如果觉得可以,就帮着卖,但是短时间内能不能卖出去也不敢保证。卖房的朋友因为急用钱,只能点头答应。第四天,那个中介的朋友给记者打电话来,说有客户想买此房型,想看看房子。卖方、买方、中介方及记者相约来到那个房子。看房的是一对母子,买房子是准备给儿子做婚房。认真看过房子后,母子俩几次到外面商量。最后,母子俩说买房子是大事儿,要回去考虑一下。就在记者和朋友离开房子、以为这对母子不能买的时候,中介的朋友给记者打来电话,说那对母子决定买这套房。接着,又大方地叮嘱记者,签合同时,合同上的房价是16.5万元,千万别说错了,多出来的5千元是要给其他同行提供的信息费。
    本来价值17万元的房子以16.5万元卖了出去,但实际卖房人才得到16万元。而买房人,以16.5万元的价格买下了那套房,然后又额外支付了两三千元的中介费。而作为中介的那个朋友,几天之内就赚到了七八千元。


    保险理财
    有人投保容易理赔难

    说到商业保险,多数人会想到“死缠烂打”“上课培训”以及“理赔难”等关键词。
    业务人员对潜在客户所谓的“死缠烂打”,其实是潜在投保人购买保险产品之前的一种“公关”行为。既是想在短时间内取得投保人的认可和信任,从而尽快投保签单买产品。这种行为暂且可以理解,毕竟这是营销的一种方式。不过,有少数保险业务员殷勤过度,甚至不分时间、地点,打扰到潜在客户的正常工作或生活,让人反感。
    “上课培训”即保险公司内部员工要在公司规定时间,找亲属、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来参加“培训课”。培训内容中心思想总结三个字就是“保险好”。有人说,如果有时间就去听呗,反正不花钱,能学到相关知识又能得到礼品,还能帮人忙,何乐而不为呢?也有人说,保险公司的“培训课”和传销的洗脑方式没什么区别。
    关于“投保容易理赔难”也确有其事。记者亲属家住我市某小区,小区因楼内管道漏水,水流进了其亲属家,导致家里的物品被严重浸泡损坏。作为业主,亲属找到了物业。物业负责人说公司已在保险公司买了相关保险,所以,此类意外事情保险公司都会理赔,但是,节假日保险公司放假,要等到上班以后才能有相关工作人员来现场鉴定理赔。节假日上班后第二天,物业负责人带着保险公司的理赔员来到亲属家,又是测量、又是拍照。然后说,“我已经量好了被浸泡地板的面积,你家装修时地板是在哪里买的,告诉我,到时候我们去买回来替换掉破损部分”。亲属听完脸都变了色,因为房子已经装修近十年,而且当时是大包给装修公司买的地板,就算知道在哪儿买的,时隔多年也不一定还有同款。就算有同款,每一批次的产品颜色都会有不同,怎么能拼到一起去?而且,明明是客厅大部分地板均被浸泡。在亲属的据理力争下,答应折成现金赔付,明明是高档地板,但却要按折旧后市场上的地板价位计算;明明是30平方米的客厅面积,却要看供热缴费单,按供热面积减去其他几个卧室和厨卫的面积算出了25平方米。过了几天,物业打电话来,说算完的赔付金额是800元钱。亲属听后气愤至极,这是理赔还是在逗小孩子玩?在亲属一番大道理和软硬兼施的唇枪舌战之后,赔付金额增加到了1200元钱。当亲属拿到这1200元钱时,已经是1个月后了。试问,如果之前的800元钱是按相关保险规定得出的钱数,那为什么后来又给出了1200元钱的结果?


    汽车销售
    有人为了业绩不择手段

    如今,汽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一辆汽车的价格从几万元、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汽车销售人员卖出一辆车也就会有不小数额的提成奖金。因此,这个行业里,就出现了卖车“高手”、行业“精英”。他们不像保险业务员那样“死缠烂打”,也不像珠宝导购员那样“高冷”。但是,他们当中却有些人为了卖车而不择手段。
    有业内人士透漏,个别销售员为了卖车,能使尽各种手段、想尽各种办法让客户在她那购买车辆。但客户购买车辆之后,哪怕是有问题需要咨询,都不愿再搭理人家。据这位业内人士说,他们公司曾经的一个年轻女员工,每月都是销售冠军。虽然长相一般,但就是“头脑灵活”,会公关。哪怕是头一次见面的客户,她也会用自来熟式的语言让客户感到亲切。如果是单身的年轻男士来看车,她会找机会流露自己也是单身并主动示好。如果是中年男士和妻子一起来看车,她也会不卑不亢地介绍车并留下联系方式。如果事后客户约她,她也大方赴约。因此,她的男朋友换的频繁不定。试问,为了赚钱,这样游戏自己的人生,值得吗?


    服装零售
    有人以貌取人势利眼

    服装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物件,更是时尚的代言。穿得普通,是日常需要。穿得得体、美观,能使自己增加自信,他人赏心悦目。所以,经营服装生意,往往会被人们看作是时尚的引领者。这些做服装生意的时尚引领者,有的在中档商场档口经营着中低端服装,有的则在大商场专柜经营知名品牌服装,还有少数人经营国际顶尖品牌的奢侈品牌服装。然而,他们有时也和服装的高、中、低档一样分类,有的无论生意做到多大,经营的服装无论多么昂贵,却能不忘初心,时刻保持谦逊和低调,无论对待员工或是顾客总是彬彬有礼。但有的即使是经营中、低档服装或是打工的导购员,也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对待顾客,要看顾客的穿着打扮,如果是名牌傍身的顾客来看衣服,他(她)们还会有些耐心,而且是全程捧着说,各种褒奖、赞美应有尽有。但是,如果是穿着低调、普通的顾客进店,即使是诚意要买衣服,他(她)们也会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不时地上下打量着顾客,盯得人很不舒服。如果顾客问问尺码或是想试穿,基本得到的第一句回复差不多都是,“这件衣服几千元”之类的话。试问,这样的态度能卖出去衣服吗?


    餐饮饭店
    有人见钱眼开无底线

    俗话说:“想做事,先做人”。可是在餐饮行业里,就有人见钱眼开无底线。厨师,本是餐饮行业里的核心关键。一个餐厅生意经营地好坏,与厨师的手艺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其实是老板的诚信和厚道。
    我市某家大众餐厅,从五年前开业至今生意一直红火。但开业的第二年,当时的主厨自认为是他的手艺好,所以店里才能生意红火。所以,三番两次的要求老板给涨工资。随之,他的月薪也由最初的4000元涨到了6000元。后来,涨工资已经满足不了他的欲望。一天,他突然和老板说辞职,因为他已经把隔壁那家饭店兑了下来,准备自己开店。面对突如其来的辞职老板说不上火是假的,但厚道、大气的老板二话没说答应了主厨的突然辞职。半个月后,主厨自己的饭店在老板饭店的隔壁大张旗鼓地开了张,老板夫妻二人不仅到店祝贺还送上了1000元钱作为贺礼。那位厨师虽然自己有手艺,又自己开了店,但从开业到停业关店出兑,仅用了一个月时间。而原老板的店,时至今日已经经营了五年之久,却仍然生意红火。原因就是老板夫妻二人为人厚道、诚信经营。


    本版稿件由 本报记者 王超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