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牢记使命 奋力开创新时代辽源人防事业新局面

铭记历史 牢记使命 奋力开创新时代辽源人防事业新局面

 

    历史简介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应急准备


    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新时代篇章

    红色基因是我党我军性质宗旨本色的集中体现,凝聚着无数革命先辈的艰辛探索和奋斗牺牲,蕴含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先进的制胜之道、崇高的革命精神、优良的作风纪律,是我党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法宝。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嘱托。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人防建设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广大干部职工必须继承发扬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为代表的红色基因,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不断推进人防改革发展。
    传承好红色基因,要把握精神实质。红色基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为民服务的宗旨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我们党优秀特质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口粮,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动力。人防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党史军史,理清红色基因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红色基因产生的特定背景和深远影响,掌握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发扬优良传统,续写新的光荣。
    传承好红色基因,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新时代人防系统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决维护核心,不忘初心跟党走,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让红色基因成为人防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之魂和精神支柱。
    传承好红色基因,要履行好使命任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实干才能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广大干部职工传承红色基因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书本上,要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真抓实干、干事创业上,要切实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使命任务,不断破解发展难题、补齐短板弱项,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行苟有恒,久自芬芳。我们要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充分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续写新时代人防建设发展的崭新篇章!
    (转自《中国人民防空》)


    加强制度创新 完善人防治理体系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党的十八大以来,人防系统持续加强制度建设,改革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但是,同人防建设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相比,同广大群众的防护需求相比,人防的政策制度还存在不足,还没有定型。只有继续改革创新,促进人防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推进人防建设发展取得新成就。
    人防制度创新应增强问题意识。制度创新因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化。要抓住人防部门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实现制度创新。要聚焦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把该管的管住、该把的把好,确保下放能接住,委托不失控。要聚焦健全工程产权制度,按照有利于维护管理和战时使用,有利于调动多元投资主体积极性,有利于人防工程开发利用的原则,合理界定人防工程产权归属问题,探索创新产权实现形式和交易制度。要聚焦拓宽投融资渠道,放开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放宽人防建设市场准入限制,探索实践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融资模式,出台减免地下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人防建设和经营管理。
    人防制度创新要强化顶层设计。人防制度创新不是单个领域的调整修补,而是各方面的创新,不是某个领域的单独前进,而是各领域、各层次的整体推进。要从国家层面加强指导,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研究,使各项举措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要强化人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人防制度创新要提高执行力。好的制度如果不能贯彻执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推进制度创新,必须着力加强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制度执行力,切实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只要我们坚持制度自信,在传承中超越,就能推动制度成熟定型,不断完善人防治理体系。
    (转自《中国人民防空》)


    法律法规


    盖楼房为什么要修建防空地下室

    在现代化的城市中,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许多楼房底下,都建有防空地下室。国家明文规定:在城市新建10层以上或基础埋置深度达3米(含3米)以上的9层以下民用建筑,应建设“满堂红”防空地下室(面积与楼房底层面积相同);新建九层以下且基础埋置深度不足三米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总建筑面积的百分之二修建防空地下室;新建居住小区、旧城改造区,按照其地面规划总建筑面积的百分之二统一规划修建防空地下室。《人民防空法》则规定,“城市新建民用建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那么,盖楼房为什么要建防空地下室呢?
    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是提高城市防空抗毁能力,保存战争潜力和有生力量的需要。防空地下室的基本功能,是防御敌人的突然空袭,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空地下室都建在楼房底下,出入方便,而且一般都位于城市人口稠密区和繁华地区。一旦敌人实施突然袭击,楼上人员及附近群众可以迅速就近掩蔽,从而大大减少伤亡损失。同时,防空地下室能利用上层建筑物的防护能力,对航弹的直接命中和早期核辐射、核沉降都有较好的防护效果。此外,防空地下室还可以为坚守城市的部队、民兵机动和前运后送,打地道战、街垒战、巷战提供工程依托,成为城市防卫作战工程保障的重要补充。修建防空地下室,对夺取城市防空袭斗争和城市防卫作战的胜利,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是增强楼房稳定性、提高地面建筑防灾抗毁能力的需要。高层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后,加强了上部建筑的整体性,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能有效地减轻地震对人们的危害。据国外对地震后的调查,凡有地下室的楼房,地震破坏就小。我国唐山地震也表明,在地面建筑一片废墟的情况下,防空地下室基本完整无损,当时在地下室内的2000多人无1人伤亡,设备物资基本无损,震后有很多人在地下室内生活和避震,保护了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按国家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不仅在战时,而且在平时和自然灾害来临时都会显示出它的防护功能。
    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盖楼房修建防空地下室能够增加使用面积,节省地皮。据前苏联研究表明,将住宅层数由6层提高到17层,修建防空地下室可节约4―11%土地。同时,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在平时便于开发利用,能够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河南省洛阳市新建工贸中心大楼时,修建了1600平方米的防空地下室,做为地下商场。由于地理位置好,布局合理,经营得当,年销售额达400多万元,利润40多万元。许多原来不愿建防空地下室的单位,看到其优越性后,主动要求修建防空地下室。就莆田来看,修建的防空地下室基本是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平时用于停车库,既缓解了城市道路两旁停车难的问题,又使城市更加美观,还可以出租或出售停车位,兼顾了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城市品位,使城市更具有投资吸引力。
    由此可见,盖楼房修建防空地下室对国家有利,对人民群众有利,对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有利,对建设单位也有利,应该长期坚持下去。
    (转自《福建省人民防空网》)

 

    防空知识


    空袭的产生和演进

    一、空袭的定义
    空袭通常是指从空中用炸弹、导弹、火炮和火箭等对敌地面、水上目标进行的袭击。按任务性质可分为战略空袭和战役、战术空袭;按使用武器的性质可分为常规空袭与非常规空袭。除使用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等大规模杀伤和破坏性武器的空袭都属常规空袭。
    二、空袭的发展
    空袭是随着飞行器用于战争而产生和发展的。使用气球进行空袭始于1849年奥意战争,使用飞机进行空袭始于1911年的意土战争。空袭作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广泛采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得到快速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第一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空袭主要是大规模粗放式临空轰炸。
    第二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空袭主要是多手段协同式空中突击。
    第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空袭逐步发展为以网络为中心的体系化精确打击。
    随着战争形态的加速演变,空袭作战发生更多新的变化,展现出全新面貌:空袭战场向太空水下延伸、向网络电磁拓展;空袭手段向隐身无人发展、向精确智能提升;空袭方式向空海一体演进、向击要瘫体转变。空袭作战从为攻城掠地创造条件的战役战术行动,发展到直接达成战争目的的战略行动,在战争全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三、现代战争空袭的特点
    (一)范围广泛
    随着航天技术、空中加油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代高技术常规空袭几乎不受空间限制,空袭的范围明显扩大。空袭的纵向行动上可达太空,下可至“一树之高”,如美A—10攻击机,可在9.2米的超低空以277千米的时速飞行,攻击地面目标;空袭的横向行动可以抵达地球每个角落,如美B—2隐形轰炸机,经两次空中加油即可攻击地球上任意地点。
    (二)行动隐蔽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空袭作战行动十分隐蔽,非常突然,突防能力很强。一是隐形技术和超高空、超低空飞行技术的应用,能躲避防空雷达的“眼睛”。二是机载空地导弹可使飞机远离被袭击目标实施“超视距”空袭。三是空袭兵器飞行速度快,大大缩短了被空袭一方的反应时间。导弹打击1000千米以内的目标只需3分钟,打击8000千米的目标只需30分钟。飞机的速度已超过了两倍的音速。四是飞机载弹量和破坏力增大,几架、几十架飞机相当于以往几百架、上千架飞机的空袭效能,因此参加空袭作战的飞机数量很少,其行动也就更加隐蔽突然。五是利用夜晚和恶劣气象条件实施空袭。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50%的空袭是在夜间进行的。高技术常规空袭还综合运用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和外交欺骗、心理欺骗等手段,使空袭行动更具有隐蔽性。
    (三)手段多样
    高技术常规空袭作战已经形成了现代航空、航天兵器,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以及电子战武器等多种手段联合攻击的作战样式。出现了陆、海、空、天、电五位一体“软硬打击”相结合的空袭样式。如科索沃战争,北约部队首先以电子干扰为先导,对预定地域实施强电磁定向干扰,压制、干扰和摧毁对方的电子辐射源,然后利用各种运载兵器和作战平台发射巡航导弹,再次出动飞机贴近目标,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进行反复轰炸,随之派出电子侦察机拍照录像,评估毁损情况,为下一轮空袭提供数据。
    (四)打击精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空袭兵器命中目标的精度不高,因而不得不采取大面积轰炸的方式。现代高技术常规空袭,使用激光、红外、电磁制导的炸弹、导弹,平均命中偏差仅几米,打击精度大幅度提高,命中概率高达95%以上。海湾战争中,为炸毁伊拉克的水电站而不毁坏水坝本身,多国部队首先用一枚“斯拉姆”导弹在电站水泥墙上炸开一个缺口,然后用另一枚导弹从缺口穿过,准确击中电站设备,水坝安然无恙。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5枚制导炸弹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其中3枚炸弹从使馆的主楼楼顶直贯地下室。袭击造成我国3名记者死亡,20余人受伤,馆舍严重损坏。
    (五)破坏严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高技术的应用,许多常规武器也都具备了震慑人心的超常毁伤威力和威慑作用。一架B—52轰炸机携带集束炸弹的轰炸效应同1000吨TNT当量的核弹的致命性指数相当。533千克的燃料空气炸弹在距爆心20米产生的地面超压与一枚50吨TNT当量的核弹头产生的超压相当。常规武器的破坏机理也呈现多样性,如石墨炸弹破坏电力设施;电磁脉冲弹破坏电子系统;贫铀炸弹既有极强的杀伤力,又能破坏生态环境。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空袭南联盟投下了25吨贫铀炸弹,其爆炸后放射性污染所造成的生态灾难超出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高技术常规空袭造成的次生灾害和对城市“生命线”(指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公用基础设施)系统的摧毁会增大平民的伤亡。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城市居民直接死于空袭的很少,而间接伤亡人数远远超过军人的伤亡。


    “三打三防”知识

    老“三打三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的以“打坦克、打飞机和打空降;防原子武器、防化学武器和防生物武器”为内容的军事训练课目。
    随着科学技术在军事斗争领域的应用和不断发展,我们在注重以前防核、化、生武器的同时,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研究和学习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成果,研究掌握新“三防”知识,为新形势下的军事斗争人民防空应急准备服务,进一步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反突袭斗争的决心和能力。
    新“三打三防”是“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和打武装直升机;防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和防侦察监视”,下面,我们主要了解一下新“三防”知识:
    一、防精确打击
    精确打击主要由精确制导武器来达成。精确制导武器指采用精确制导系统,具有很高命中精度的导弹和制导弹药的统称。其特点是命中精度高、技术含量高、作战效能高。
    防精确打击的方法:
    (一)侦察监视。主要是建立我方完善的侦察监视联合指挥控制系统、一体化的侦察监视系统、可靠高效的通信网络系统,依此做到早发现、早防范。
    (二)综合防护。就是采取诸如伪装(施放烟幕、利用不良天候、制造气象条件等)、欺骗(设置假目标、发假信息)、 疏散、机动、隐蔽(利用工事、地形和不良天候)等方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来防护。
    (三)干扰破坏。就是干扰敌人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系统来破坏敌人精确打击的意图。如对红外制导系统的有源干扰、对光电制导系统的无源干扰等。
    (四)直接拦截。在敌精确制导武器的来袭途中将其消灭。包括反导防空系统拦截和近程常规武器拦截等。
    (五)攻势摧毁。即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主动出击。集中火力打“源头”,积极开展敌后破袭,摧毁敌人储存精确制导武器的基地。
    二、防电子干扰
    电子干扰指人为地发射或转发某种电磁波,或者用某些器材反射或吸收电磁波,以扰乱、欺骗敌人的电子设备,降低其效能或使之失效。通常把前种方式形成的干扰称有源干扰(或积极干扰),后种方式形成的干扰称无源干扰(或消极干扰)。
    防电子干扰的方法:
    (一)通信反干扰。主要技术措施有:跳频技术、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猝发通信技术、定向天线技术、自适应技术等。
    可以运用的战术措施有:频率不变,直接抗扰(改变天线、短暂静默等);改变频率,摆脱干扰(定时改频、波段改频、应急备频等);加强组织,以网避扰(建立隐蔽网、复式组网、环形组网、建立值班台);迷盲侦察,以毁克扰;多种手段,相济防扰(以假护真、多频工作、迂回转信等)。
    (二)雷达反干扰。可采取的技术措施有:增大雷达的发射功率或增大脉冲的宽度、改变或扩展雷达的工作频率、采用抗过载电路或隐蔽扫描、提高雷达天线的方向性及采用动目标显示。
    可运用的战术措施有:合理部署雷达网(采用多程式多波段的雷达组网、配置双基地或多基地雷达等);正确使用雷达(严格控制雷达的使用和电磁管制、适时使用反电子干扰装置、组织雷达佯攻等);操作反干扰(捕捉目标、跟踪目标、协同工作、摧毁干扰源)。
    (三)光电反干扰。是根据光电干扰的基本原理和使用的手段而采取的对抗措施。光电反干扰技术和措施可分为频域、时间域、空域以及技术域。其中空域指利用目标与干扰的空间特征(位置、尺寸、形状等)区别技术,它对具有良好捕捉目标图像能力的光电装置,是特别有效的技术。
    可采取的技战术措施,采用编码技术、多光普技术、背景与目标辐射鉴别技术、复合制导技术、成像探测技术及抗干扰电路等,同时对人员与武器装备进行合理防护。
    三、防侦察监视
    侦察监视指利用高性能的侦察探测系统进行全时域、大空域、甚至覆盖全球的侦察与监视,从而在战时和平时都可迅速、准确、全面掌握敌方的情况,为已方实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依据。
    防侦察监视的方法:
    (一)防侦察监视一般方法。一是主动反侦察,如摧毁破坏敌侦察装备、消灭敌侦察兵力、 采用战时反间谍措施;二是被动反侦察,如严密伪装、隐蔽指挥、散布假情报、采取必要社会措施封锁消息、提高人员的警惕性。
    (二)防航空侦察监视方法。一是掌握卫星运行规律,实施机动规避;二是针对卫星侦察手段,改变部队活动方式;三是研究情报获取过程,加强伪装隐蔽。
    (三)防雷达侦察监视方法。一是合理配置目标;二是适时施放干扰;三是积极开展干扰;四是组织火力摧毁;五是设置反雷达侦察假目标。
    (四)防光电侦察监视方法。一是利用防光电侦察伪装遮障遮盖目标;二是利用地形地物和不良天候降低观察效能或缩短观察距离;三是严密伪装或施放烟幕蒙骗迷盲敌夜视器材;四是运用技术手段和武装力量摧毁敌侦察监视器材。

 

    7月9日至11日,沈阳市人防办与市人防办、某预备役团组织开展跨区域指挥通信联合演练。

5月30日,市人防办按照年度训练计划,组织开展了短途徒步拉练。

3月6日,市人防办召开2017年度中层干部述职大会。

5月8日,市政府组织召开群众防空组织建设会议。


6月5日,市人防办组织系统党员干部到四平市党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6月25日至27日,市人防办开展机动指挥所跨区域互联互通演练。

 

    本版稿件由市人防办 提供
    本版图片由王絮 李健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