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需放胆 创新砥砺行

改革需放胆 创新砥砺行
——辽源经济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王茵

 

    “我们要不断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敢于、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
    ——习近平2014年11月9日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习总书记的这句话掷地有声,直抵人心。在总书记的鞭策、激励下,改革创新正在成为激荡在神州大地上的时代旋律,而在吉林、在辽源、在这座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党委、政府一班人则用艰苦卓绝的自身实践,将这组旋律谱写为一曲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奋进之歌。

    继往开来,革故鼎新

    聚焦辽源市改革创新实践,经济开发区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辽源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1年。十几年来,该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伴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张、经济的快速发展,体制机制障碍、运行职能模糊以及由此衍生的管理不到位等现象日益显现。2015年、2016年,省委巡视组、市委巡察组先后三次对开发区进行巡视巡察,得出的巡视意见和问题反馈可谓醒聩震聋。
    “人员混乱——代行职能模糊,依法行政越位;职能混乱——政府化倾向严重,管理缺位;账目混乱——金融支撑能力弱,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此“三乱”暴露出的是开发区人事制度、机构设置、管理职能、体制机制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启动辽源经济开发区的改革与创新的马达,并将之确定为全市2017年重点工作,鼎力推动。
    惟改革创新才能剔除各种弊端,惟改革创新才能抓住发展机遇,惟改革创新才能焕发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但改革要从何处入手,创新的着眼点又在哪儿?
    对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凤林来说,大道至简、大巧若拙。在多方征询意见、多次研究会商、9易其稿后,开发区形成《辽源经济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实施方案》。该方案遵循的原则是,突出开发区主责主业,围绕产业规划区域内的经济建设与管理、投资与促进服务职能,深入实施“两转一促”,即转职能、转方式、促发展,实行经济管理功能与社会管理职能分离的机制。主要路径是,大力推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切实解决小机构大管理、政企不分问题;解决效率优先问题;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管委会主要突出组织、协调职能,投资公司负责筹资和投资,开发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最终以突出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突出百亿级“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突出金融创新服务为目标,实现体制机制转换,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服务发展方式转换,实现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动和动力。

    君子弃瑕,壮士断腕

    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2018年7月24日,在开发区基石开发建设公司,总经理朱利告诉记者,这里是他带着管委会166名企业聘用人员搬出开发区管委会办公楼后的第一个落脚点。在他看来,正是这166名企业聘用人员的剥离转岗,打响了开发区改革创新的第一枪。
    朱利此前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如今身份的转变,让他从专门研究咋花钱变成了专门研究咋挣钱。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现在已经钻到了钱眼儿里,整天想的都是怎么挣钱、怎么把公司运营带上正轨、怎么能像管委会领导希望的“不再蹭饭吃、混饭吃,而是能自己挣饭吃。”
    朱利告诉记者,当初带着166个人另起炉灶时他就想,管委会此举可谓顶着巨大压力、下了超常决心。尽管组织上思路明确,架构清晰,但大家伙儿的心里难免不安。既然领导让自己来当这个头、挑这副担子,他无论如何也得把事做好,把大家的信心重新找回来。据朱利介绍,基石开发建设公司承担着开发区内所有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环境维护、物业管理等工作。他相信,只要做得好,将来公司会成为开发区最具发展潜力的部门。
    朱利说的没错,如今他的公司从办公条件到员工精神面貌都有了极大改善。去年底,他们重新签订了员工聘用合同,加强了员工的考核管理,还进行了中层干部的公开选拔,竞聘上岗的部室负责人赢得上下一致肯定,真正终止了“人浮于事”,也彻底拒绝了“尸位素餐”。
    于华此前是开发区招商局局长,现在是基石开发建设公司分管综合事务的副总经理。谈到对管委会此举的看法,她显然投的是赞成票。于华认为,开发区改革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激发内生动力的迫切需要。 她相信改革后,公司会更好发挥开发区建设法人、融资平台、运营管理的主体作用。“脱离管委会这个‘母体’并不可怕,职务上的变化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在这个舞台上找到了发挥自身价值的更大空间。未来,公司所有人也都会在新的岗位上找到机会、找准位置、施展能力、大显身手。”

    刮骨疗毒,不破不立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在张凤林看来,破与立之间,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也需要刮骨疗毒的决心。
    在完成人员的分流转岗后,他做的第二步便是“瘦身”“减肥”,精简机构,调整职能。开发区不再承担社会管理职能,将现有的社会事务等职能按属地和职责范围,划转到所在地县(区)政府和市政府相应部门,充分依托所在地各级政府和市直部门开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能调整后,按照市政府确定的66平方公里的产业规划区,开发区管委会对园区内的企业行使经济发展、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管理职责。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属地县(区)政府的协调沟通,统筹做好征地拆迁、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
    谈到调整后的机构设置,张凤林的做法是:把睡着的资源叫醒,为臃肿的机构瘦身,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通过创新运行机制整合发展资源、集约创业要素、提升运转效率,为开发区企业在融资需求、创新能力、资源整合、平台搭建、政策争取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帮助。”
    李萌,管委会基石担保公司负责人。从她的介绍中我们得知,按《方案》部署,管委会“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基石公司,重新整合后,其主要业务包括平台运营和服务金融两大项内容,其中服务金融板块包含基石担保和基石基金两个公司,平台运营板块包含城投公司——辽源市基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辽源经济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李萌说,事实上,由于国家金融政策收紧,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下降。近年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日益突出。基石公司整合了开发区优质资源后,公司运转提速,先后与建行、农商行、榆银村镇银行签署了合作协议。2017年基石担保公司在保余额3740.9万元,担保费收入76.2万元;2018年上半年,担保额度2403万元,保费收入67.33万元。基石基金公司设立了2亿规模的我市第一支促进产业发展的母基金,并与省股权基金、北京天昂公司合作设立了天昂科技创新子基金,有力支持了园区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百舸争流,奋辑者先

    裴钰,管委会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交谈中他告诉记者,自己这个服务中心负责人刚刚走马上任不足百天,这个部门也是开发区职能转变后的产物。
    说起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成立,张凤林直言,这是个“舶来品”,是他们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理念和经验的结果。他认为,转观念、转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发区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围绕开发区改革创新,我们曾先后到浙江绍兴、上海漕河泾学习取经。梳理先进地区的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注意到,这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已经从‘管理者’变身为‘服务者’,没有了指手画脚,甚至没有了电话遥控,‘金牌保姆’‘店小二’早已成为常态。”张凤林说,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是我们吸纳了各地的成功经验,在原创业服务中心基础上重新组建的机构。机构主要任务是承接软环境建设、“放管服”改革、“只跑一次”改革等工作,目的就是以此为载体,打造开发区重商亲商、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建设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障。百舸争流,奋辑者先,谁观念转得早、谁最先作出尝试,谁就赢得了发展先机。”
    对此,裴钰心中也有自己的考虑,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他对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业务并不陌生。担任中心负责人后,他更是对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他觉得尽管软环境建设一直在持续,可部分企业、特别是那些正处在起步阶段的小微企业,对政府部门的认识还停留在“罪与罚”的层面,而这恰恰限制了企业的成长进步。作为直接与企业打交道的部门,他不否认面对安全生产、面对环保压力,个别企业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做的是“疏与导”、是帮助与扶持,是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在他心中对未来有美好的设想,就是以大数据为支撑,建立服务企业的供需超市,政府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企业可以依据自身需求随时抓取,他觉得这样的服务才会事半功倍。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采访中,张凤林向我们介绍了开发区改革创新的设想和下一步打算: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理关系、增活力,促转型、提效率”的总体思路,科学界定开发区管理和服务职能,理顺开发区与县(区)政府和市直部门之间的关系,创新运行机制、整合发展资源、集约创业要素、提升运转效率,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使开发区成为我市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发展平台,努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改革创新。落实国办发〔2017〕7号文件精神和省、市促进开发区发展的相关要求,创新开发区运行管理模式,实行经济管理功能与行政管理职能分离的机制,进一步突出开发区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坚持发展导向。构建促进开发区发展的长效机制,实行“管建分离、共享发展”机制,以改革促发展,正确把握发展和规范的关系,不断探索开发区发展新路径。坚持精简高效。强化精简高效的管理特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上做好“加减法”,形成小机构、大服务格局,进一步激发开发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坚持协调发展。发挥省级开发区的作用,突出辐射带动、示范先行的作用,与县(区)开发区形成布局合理、资源共享、功能协调、共同促进的经济发展格局。
    张凤林说,在完成主要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能调整后,下一步, 他们将建立开发区与其他县(区)的协调机制,解决开发区与县(区)政府在经济建设与社会事务管理、社会建设需求的矛盾,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发展成果共享机制,以开发区为平台,推进辽白一体化发展,带动两区工业集中区建设。深入推进智慧辽源建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和创新发展的集聚区,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几天的采访,我们对开发区的改革创新有了较为具象的认识。尽管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太仓一粟,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想起巴尔扎克有句话:“一切事物日趋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我们相信,改革创新一定会带给辽源经济开发区一个充满活力的春天。同时,我们也寄语开发区:改革需放胆,创新砥砺行。